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4-11 02:09:21杨娣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人均收入保险产品

□杨娣

(仰恩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尤其是农业灾害一旦发生,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收入、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其影响还会波及到工业、商业、外贸甚至金融等一系列经济部门。而保险作为风险转移机制,具有分散风险、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功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克服风险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而且还可以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保险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保险对于提高保险业整体发展实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价值观念使得农民的保险意识相对较淡薄

我国农民一旦遭遇各种风险往往只是注重在家庭内部分担,这与我国独特的家庭家族为核心、风险自御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以养老为例,在我国广大农村很多农民仍然笃信“养儿防老”。这些传统观念与今天保险业所具有的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在全社会范围内共担风险的特性是相矛盾的。另一方面,由于保险知识的缺乏,有些农民对保险这种新生的事物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外加一些保险代理人的违规经营,导致农民对保险公司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信任保险公司。

(二)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较差

虽然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据统计资料,2008年人均收入排第一位的上海城市人均收入26675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1443元,排最后一位的甘肃城市人均收入10969元,农村人均收入仅为2725元。全国平均城市人均收入15781元,农村人均收入4717元。[1]可以看出全国农村人均收入不及城市人均收入的1/3。而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收入都较高,这样绝大部分农村人均收入更低,购买保险产品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奢侈的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农民对于信用社、银行的信任度与熟悉度要远远大于保险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民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三)保险产品单一,适应不了农村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很快,但目前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主要定位于城镇市场,专为农村设计的保险产品很少,针对性也不强。有些险种条款内容陈旧,风险责任较小,而且一些条款中的投保条件、可保范围、缴费方式等缺乏灵活性,导致很多农民很难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其需求的险种,这样百姓自然不热衷。

(四)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阻碍了农村保险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险主体也在逐渐增多,农村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少数保险机构及其个别员工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急功近利、误导客户的不端行为。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小型民营股份保险公司,也往往是仓促上阵,营销人员素质较差,故意夸大产品功能,极大地扰乱了农村市场,挫伤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为农村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设置了障碍。

(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首先,我国现有的关于保险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还不能有效覆盖整个农村保险市场,不能充分发挥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规范作用,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制环境较差。

其次,政府对农村保险的扶持力度不够。对于农村保险,尤其是支持农业保险的各项优惠政策,如免除农业保险的各项赋税、对于农民购买保险给予相关补贴等政策尚未出台,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

二 拓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对策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村保险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巨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农村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积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加快农村保险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既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保险宣传,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

由于农民的保险意识较弱、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因此在进行保险宣传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农村的保险宣传内容也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宣传方式也应入乡随俗、不拘一格。

比如浙江人保公司在宣传保险的一些做法就值得肯定:1、广播宣传。现在农村,村村有喇叭。利用广播宣传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也可以利用广播开展专题、访谈等活动来传播保险知识,扩大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影响力。2、发放宣传小册子。把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保险产品信息编印成手册免费赠送给农民。3、广场互动。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农村夏季晚上纳凉习惯安排一些晚会、露天电影、有奖问答等等活动来宣传保险知识。

此外,也可采取墙体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险的意识,引导他们自愿参保。

(二)提高农村保险服务质量

一些保险营销人员在农村进行保险宣传时往往会利用农民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弱势来骗取保费收入,从而导致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针对这种现象,保险公司在投入人力开展业务时就应投入大量的专业、尽职人员来开展业务,向农民详细讲解保险条款,语言也应通俗易懂,给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保险服务。尤其重要的是,一旦承保的风险事故发生,保险应迅速开展相关的理赔工作,提高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

(三)加快培养农村保险的专门人才

一方面,可以培养一批农村保险营销人才。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村民中招聘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加以保险知识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支具有专业素质、讲诚信、守纪律的保险营销队伍。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农民购买保险,同时也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而且也会使保险公司更好地把握农民的保险需求,设计出适合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此种方式,也为有一定文化的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达到了创收的目的。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要针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性特征,重视农村保险业务人员的培养,让从业人员具备保险和农村保险、农村经济和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基础知识和农业灾害防止与救济的有关知识。培养出一支既懂农业又懂保险的高层次的保险专业人才队伍。

(四)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的保险产品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平台。尤其是农民保险意识的逐渐提高也为农村保险催生了大量客户资源和潜在市场,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的创新工作,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1、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有些条款专业术语过多、难以读懂的意见,保险公司应及时作出改进,努力使保险产品通俗化,这样大多数农民就都能看懂条款,进而接受和购买保险。

2、开发农村保险产品,既要遵循产品开发的客观要求,又要充分结合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针对我国大多数农村、农民还不富裕的现状,就要求保险公司在制定保险费率时不能定得过高,否则农民买不起。中国人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经验就值得借鉴。自2008年8月保监会正式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试点以来,到2009年上半年,在10个月里承保超过610万低收入农民,保费收入也超过1.4亿元,承保的风险保障超过810亿元。该试点在创新产品、探索经营模式、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和维护农村家庭经济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受农民的欢迎。[2]

(五)加强保险监管,促进农村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应积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辟农村保险市场,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供给主体,通过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相互竞争、相互规范的目的。

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保险协会要督促各保险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从业人员实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切实防范道德风险,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农村保险的正常开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首先,努力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使其相关部门能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各行其职。从世界各国的农村保险实践来看,大多数国家均采取农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由专门机构组织、管理。因此,我国也应当尽快制定农村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把我国农村保险业的法制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法制建设为发展农村保险业创造良好环境。

其次,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水平低也是阻碍农村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上,为了使更多的农民有能力购买保险,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减轻农民负担,以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对收入水平低、无力承担高额保费又面临较高风险的农民,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再次,对于从事农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在对他们税收减免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同程度的给予补贴。政府在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村保险业务的同时,让利部分所得给广大投保人,从而刺激广大农民的投保积极性。这样,只有对保险公司予以政策倾斜,才能既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又可以使农民保得起。

总之,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保险消费者的培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农村保险市场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却是不争的现实。在当前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形势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村保险市场一定能够迈上康庄大道。

[1][2]付菊,刘洪,肖举萍.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5).

[3]杨思思,郝志军,张增显.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金融,2009,(5).

[4]杜丹.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乡村经济,2009,(6).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人均收入保险产品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9:00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4:38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财政科学(2017年3期)2017-08-07 02:28:10
百慕大保险市场结构研究
农村女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扩展
河北省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4
河北省保险市场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