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的思考

2010-04-10 16:45伊犁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文献

伊犁师范学院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835000〕

王惠英* 王 忠**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人文精神和人文修养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1]20~21。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应当是能动性与受动性并举,但往往要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教育所具有的传承文化功能,是教育得以不断延续与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重科学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现象,长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造成了二者分离、失衡,致使人文教育出现断层,导致文化失去了延续与发展的保障。如果我们将人文教育贯串于高等教育的始终,就不会发生众所周知的“马家爵”、“虐熊”、“虐猫”等事件。惨痛的教训,让人们理智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只有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并存与协调发展,才能构成现代高等教育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对高校而言,虽然课程调整、教材更新、甚至体制改革,都是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手段,但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具备独特人文优势的高校图书馆发挥重要作用。

一、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教育是人文的积淀、体验和实践。通过人文教育,来更正功利主义本性,完善德性和启迪智慧,从而重塑我们的精神家园。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迫在眉睫。

(一)人文教育:振奋精神之源泉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高等教育最大的失败。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非仅指“四书五经”,而是包括整个中华人文文化,虽然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但其中更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思想精髓,如哲学观、伦理观、天人观,人性观、生存发展观等人文精神的精华,值得人们重新审视、估价和认同[1]65。如今一些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人文修养令人堪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文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民族必须有自身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无国学、无信仰,是可怕的,没有传统文化,等于没有文化底蕴,也就丧失了民族精神之根,而丧失了民族精神之根,就很难构建当今时代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和社会公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瑰丽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国格与民情,代表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形象。民惟邦本的政治哲学,通变而辩证的处世精神,进取有为的责任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谐发展的理想追求,奉公守法的道德操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正德、利用和厚生相统一的文明观与价值观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是滋养人类心灵的营养,是振奋民族气节与精神的源泉[1]70[2]。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弃恶扬善、开阔视野、振奋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二)人文教育:流露真情之根基

人文情感,就是人类善良、健康、积极的情感。没有这些情感,人会变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甚至为了功利去损害他人。真正高质量的生活,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人文教育就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感、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如人文教育中蕴含的文学教育——好的文学作品,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起到美育作用。而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形象,以及相生相伴的具体生动的感性存在,能给予人鲜活、灵动和真实。真情涌现激情,激情产生灵感,灵感造就非凡。如果一个人只接受单一的,无论是多么完美的知识,对于这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缺憾的,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对于造就大学生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感、优良品质、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三)人文教育:启迪智慧之灵泉

教育需要信念与理想,同样也需要智慧与真情[2]。传统教育的单一教育方式,扼杀了多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就像蓄水池里的水,不管水池有多大的载容量也缺乏活力;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则似汩汩清泉,即便再小,也会因为它流淌不息而灵动、甘甜。如果为了追求知识而埋没了探索的激情和创新的灵感,这样的教育,是缺乏智慧的教育。“智慧”是一种善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人,才可能成为有智慧的人,而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都有智慧[3]。所以说,高等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开启大学生的慧眼,高等教育中只有融入了人文教育,才能拓宽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品质[3],才能培养大学生与知识对话的能力,实现启迪智慧、创新知识的目标。

(四)人文教育:点燃思想之火种

以“思想”为底蕴,以“学问”为基础[3]。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千世界。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必须要用思想来提高教育的品质。如果没有思想,人就如同机器,就很难发现和体会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认为:“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1]19高等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因为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的支柱,而理想、信念就源于思想。有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3]人文教育通过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循序渐进地使其“成为有思想的人”。这就是高品质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蕴所在,正所谓人文教育点燃思想之火种。

(五)人文教育:终身学习之基石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做人、做事和共处”。高等教育的根本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核心是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1]102~103。做人教育也属于人文教育,一个人从开始接受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后来深造、晋级、升迁等接受的继续教育,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在读书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塑造,实现理想与信念,培养品格与气质等综合素养。

二、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的优势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师资队伍、实验室并称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享有“第二个课堂”的称誉,从外到内都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知识来源,在高校人文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安静、典雅、优美的人文环境是条件

高校图书馆优美的外部景观和端庄典雅的综合建筑风格,与馆内富有文化韵味的室内配套设施和格调高雅、舒适柔和的馆内布置相呼应。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应有的庄严静穆、崇高含蓄的文化品格,让人从中感悟到“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求知探索的艰辛与乐趣,高校图书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就其内涵来说,具有静、雅、美的特点[4]70,87。静,使人凝神思远,潜心治学,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雅,让人一踏进这样的人文环境,就不得不审视自己,无形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美,美感和谐的色调,四周悬挂的名人肖像、警世名言,多空间的绿色植物,构成现代的文明美,它调整着读者的读书情绪,并激发悟性、灵感和创造激情。这种静、雅、美的环境,是学习研究的必要条件,象征着人文教育的文化性、导向性、宜人性和启迪性。

(二)充满人文底蕴的馆藏文献是基础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精华,都以文献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流传。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古今中外馆藏文献对读者来说无疑是良师益友。文献的可贵在于其中所载所述均为人(或物)的心灵探索、构建、体验和升华,这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底蕴之所在。思想政治、经济类文献能使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心理学类文献可以让读者拥有健康的人生观;哲学类文献能使读者具备辩证的思维能力;历史类文献可以使读者明白世道之更替;生物类文献能使读者懂得自然之奥秘;人物传记类文献能激励读者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产生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而璀璨若星、美不胜收的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则使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感受到美的滋养、熏陶和净化,并由此培育出美的视野、情感和心灵,最后进入美的世界,创造和享受美的人生;等等。

(三)具有服务育人的人文因素是保障

教育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与崇高宗旨。图书馆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方式等所构成的图书馆人文形象,能产生以身示范、服务育人的教育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实施人文教育上,图书馆员工比教师更具有优越性。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是大学生,为保证大学生读者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在图书馆中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图书馆员工始终坚持着“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提供着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用人文教育点亮读者的人生,以人文关怀温暖读者的心灵。

三、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的作用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育人,高等学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宗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在高等学校中是其他方面不可替代的,它是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

(一)营造人文环境,开发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赋予自身特有的文化风采的基础上,精心营造了一个安静宽敞、优雅明亮、美观温馨的人文环境,使读者学有所得、想有所需。图书馆员工引导着大学生充分、自主地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不断提高其人文素质。为了创建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大开发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力度。在开发利用文献资源时,始终高度注重几个方面的协调统一:(1)学科性和学术性的协调统一;(2)经典性和前沿性的协调统一;(3)多元性和探索性的协调统一[4]60~61。并适时调整馆藏结构,增强馆藏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增加人文类文献采集,以拓宽和延伸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结合阅读需求,开展导读工作

开卷并非都有益,书有优劣之分,为了使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图书馆员工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动机。一般来说,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动机类型主要有:(1)研究型;(2)学习型;(3)应用型;(4)娱乐型。根据读者多学科、多层次、多元化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结合文献资源,以读者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导读工作,引导读者正确、合理地读书。使读者在读书中品味人生,在读书中丰富生活,在读书中修身养性;并努力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建设,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构建和谐服务,体现人文精神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使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受其历史、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存在着差异性。弘扬人文精神,要突出其共性,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引领着读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的精髓,从世界文化中博采现代人文精神的硕果。高校图书馆非常注重与读者的沟通:以人文化服务,构建和谐的服务平台;以满腔的热诚,体现忘我的人文精神;以现代化设施和服务手段,对读者进行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教育。

(四)坚持图书推介,倡导高雅文化

高校图书馆能经常性地开展读者调查,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爱好和反馈意见,长期有针对性地坚持开展新书宣传、推介优秀图书活动。围绕某个学科的专题图书内容,编制专题索引,开展书评活动;通过读书讲座、介绍名著的阅读方法、转载报刊上的优秀文章,来弘扬主流文化,倡导高雅文化;经过对图书的分析、评价和整合,为大学生辨别书籍的精华与糟粕,指点迷津。总之,以此来提升大学生人文阅读鉴赏水平,撞击出他们的思想火花,使其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得到同步提高。

四、高校图书馆员工人文素养的效用

高校图书馆要体现和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图书馆员工是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的人文价值和功效,是通过其图书馆员工去实现和展示的,而图书馆员工的人文素养,又是图书馆队伍整体素养的核心。图书馆员工的人文素养,决定着图书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的兴衰,它要求图书馆员工有正确的服务育人认识,在工作中尊重读者的人格、权利和个性,关注读者需求,来实现其对读者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的目的,这是高校图书馆员工区别于其他社会职能部门的特殊职业特征,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员工人文素养的根本。而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根本的核心,则是图书馆员工所具备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面貌和人文化服务态度的综合构筑。图书馆员工的这几项人文素养,能在其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之方式影响和熏陶读者,即使是在简单的借还图书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人文精神之美、人文精神之珍贵。服务育人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工人文素养的造就,既要注重对理论的理解和观念的确立,更要注重其在服务育人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展现,以保证高校图书馆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而言,虽贯串于其中的科学教育欣欣向荣,而人文教育却仍处于薄弱环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为此,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国家的命运、时代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为此做出崇高而无私的奉献,付出艰辛而巨大地努力。

[1]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20~21,65,70,19,102~103.

[2]陈子展,杜月村.国学大讲堂:诗经导读 [M].前言.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2.

[3]陈菊.大学课堂远景之我见 [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4):19~23.

[4]曹延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70,87,60~6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人文绍兴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