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用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0-04-10 23:21狄淑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原文译文

狄淑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全面实施,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各界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越来越高, 这使翻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对英语教育寄予了更大的期待,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翻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认真做好翻译能力的培养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翻译教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的、新型的翻译人才。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只有将系统化的翻译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中,才能进一步改进翻译教学。 笔者试结合实际案例对语用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翻译和语用翻译

1.1 翻译

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和结果。 正如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意思的准确程度是由意义来体现的。 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文的意义(deep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 使看不懂原文的读者能通过译文获得原文的信息。”[1]因此,翻译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再现原文的意义,而不是原文的语言符号,意义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译者要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这里的“最切近”“最自然”不仅指语言,还指在文化上、思维习惯上行得通,能够被译语读者所接受。

1.2 语用翻译

语用翻译这个概念是近10 年来出现的, 它实质上是一种等效翻译。

1.2.1 语用翻译的内涵

语用等效原则常常被用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 语用翻译这一翻译理论中的新模式体现的就是一种等效翻译观点。 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中提出语用翻译“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言等效和社交等效的问题”。他认为:“语用语言等效翻译近似Nida 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t translation)。”[2]具体说,就是语用翻译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持原作的内容,用最稳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译者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自己的翻译,从而显示出语用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

1.2.2 语用翻译的重要性

准确、得体的翻译是译界追求的目标,而语用翻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码转换,翻译理当追求最大限度的完美效果。 这里所说的“最大限度的完美效果”就是指“等效翻译”。 传统的等效翻译侧重于谋求双语翻译在词汇、语法、静态语义等语言形式上的效果对等,而语用等效翻译则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效果,通过对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对比,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翻译问题。

语用翻译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要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的理解问题、重构问题,以及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和原作的语用用意(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等效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理想,而只有达到语用上的等效,才能真正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实现。因此,等效是译者应遵循的原则。等效的目标是:译文与原文虽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但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3]。 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看语用翻译等效。(1)语用语言等效翻译。这种等效翻译从语用语言学方面入手,通过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来实现等效翻译。 这种翻译不为原文形式所拘泥,但求保存原文的内容。 (2)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这种等效翻译则是从社交语用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来达到社交语用等效的,可以说它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服务的等效翻译。 这类语用翻译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实现等效。 究竟采用何种途径为宜则可依翻译的目的而定。 译者只需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内容的前提下将原作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译文,而不必拘囿于原文的形式。

语用翻译的引入必将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和宏观理论基础。

2 语用翻译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2.1 语用翻译对专业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在实用翻译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因为遵循语用等效原则,可以照顾读者的认知,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下面以广告、旅游和饮食等翻译为例,就如何进行等效翻译讨论。

2.1.1 广告翻译

广告语言的语用意义隐含于广告词语所处的语境之中。 广告的翻译,就是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的等效原则。 如果比葫芦画瓢,仅根据字面意义对应译成另一种语言,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来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请看下列例子:

来时他乡客, 去时故人心。 When you come,you are guests of ours. When you leave, we are friends of yours.(唐人街某一饭店的广告) (1)

货比三家,此家独好。Shop around to have a good buy in this store.(某商家广告) (2)

例(1)是唐人街某家饭店的广告,这则广告如果翻译成

“When you come, you are guests of other places. When you leave, you are in the heart of old friends.” 恐怕会令外宾感到不知所云。 而用 “When you come, you are guests of ours. When you leave, we are friends of yours.”就传达出了原文的语用含义,达到了语用等效翻译。 例(2)是某商家的广告。 这则广告中的“三家”是一种泛指,不能仅从字面意义上对应为“three stores”,而译为“around”比较自然,也贴近目标语的语用对等。 上面两则译文虽然并未按汉语的字面意思翻译,但与原句意义相同,其功能不亚于原文。

2.1.2 旅游翻译

旅游翻译,汉语讲究用词华丽,而英语则看重信息的准确性,但翻译时也要追求译用等效,尤其在翻译旅游景点时,更应追求语用等效。

(1)寿仙谷

此地相传为南极寿翁故里,断崖绝壁雄险、怪峰异石奇秀,石相依、竹相亲,其最根本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寿”上。 但是, 美中不足的是对景点名 “寿仙谷” 的翻译“Shouxian Valley”。 如果用对等的翻译名“Longevous God‘Valley’”会更好。 译文没有照原文的字面翻译, 而是通过等效原则来翻译的,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

(2)清风寨

相比之下,“Cool Breeze Stockade Village” 这一景点名称的翻译就颇为成功。 语言典雅清新、客观实用,极大地唤起游客对美的感觉:似乎人没到那儿,就已经感受到了那里的阵阵清风,使人心旷神怡。

(3)“天下第三泉——虎跑梦泉”

译为“The Dreamed Tiger Running Spring”,这与景点来历很不相符。 相传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 年),有位法名性空的高僧云游至今日的虎跑寺,想栖禅于此。 但是苦于无水,准备迁走。夜里忽然梦见神仙相告:“南岳有童子泉,当遣虎移来”。 次日清晨,性空果见“虎”刨地作穴,泉水涌出。 于是, 他建寺居住,并为此泉取名“虎跑梦泉”。 这里的跑应念作“páo”(意为走兽用爪或蹄刨地), 因此, 该景点名称可直译为“the Dreamed Tiger Pawed Spring”,不过通常可简单地译为“Tiger Spring”。 这里,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切合了语用学的原则,有着朴实的语用等效传达作用[4]。

2.1.3 饮食翻译

汉语饮食文化特别丰富,而且喜欢用“四字词组”,菜名叫起来足以让没有食过此菜的外人搞不懂。 如,“积雪银钟”(银耳被喻为积雪, 蘑菇被喻为银钟) 英译为“stewed mushrooms with white fungus”,“糖醋里脊”英译为“Fried Pork Tenderloin with Sugar and Vinegar Dressing”,“龙 凤会”英译为“Stewed Snake and Chicken”,“麻婆豆腐”英译为“Tofu with Minced Meat and Chili Sauce”。 由此可见,汉语饮食名称多以升华了的美貌取名, 而英语则更重视其“信息”内容的呈现。

综上所述,在广告、旅游、饮食的翻译中,译文不应是表象文字上的吻合,而应是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紧密契合。 也就是说,只有当译文对接受者的效果与原文对接受者的效果极相似时,翻译才算达到等效。

2.2 语用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语用翻译对翻译教学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从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语用对比角度,来强调语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语用策略,进行语用翻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其他翻译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有助于指引和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关联因素,准确理解原文,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能力。 而了解有关文化因素,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能力[5]。鉴于此,教师应吸收近年来语用翻译的研究成果,改进翻译教学。 具体来说,应当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2.2.1 重视翻译理论的讲授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翻译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增加劳动强度, 而应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 翻译教学必须重视翻译理论的讲授,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将大有裨益。 这些概念的阐述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思考翻译问题, 审视自己的实践活动。 翻译理论必须同翻译实践相结合,以免流于空洞和苍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大量的例证,让学生领悟所学的理论,课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再经过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而又适时地加以应用。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2.2 适当导入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师应充分重视语用教学的作用。 教师应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关联理论等进行充分的解释,给学生系统地讲授一些不同文化的不同语用原则,将语用学与翻译教学结合起来,以语用为基础来教学生,以语用促进翻译教学,因为在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今天,学习语用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译文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文化知识的导入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翻译是一个文化移植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者,其任务就是把两个完全分隔的人——原作者和读者连接起来。 因此,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地和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实践的效度。

2.2.3 增强英汉对比的内容

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十分重要。 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宏观结构的对比, 可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 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和常用的翻译技巧。 这样,在翻译实践中,学生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译语意识,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选用译语中最优化的表现方式,传递原语信文,提高译文质量。

2.2.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翻译不仅要表达原作的概念信息,还要表达一定的形象信息。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除了增加英汉对比和相关知识的导入,要求学生除了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之外,还必须发挥形象思维。 透过语义概念这一层次,想象出原文所描绘的形象,最终再用译入语把形象重新描绘出来。 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机械的重复。 因而在对某一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对某一词句的解释、理解和翻译上,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力避定势思维,切莫人云亦云;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索。 只有如此,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灵感,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译语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先进的翻译观念和模式,语用翻译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 依据语用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和实践进行指导,注重译文的语用效果,可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对语境含义、语用理论进行探讨,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

[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127-131.

[2]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30-134.

[3] 金提. 等效翻译探索[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04.

[4] 罗毅. 语用学在实用翻译中的应用[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6-89.

[5] 卢春艳. 语用翻译与翻译教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01-4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I Like Thinking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