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乐狂欢到节日经济:明清端午之消费问题初探

2010-04-10 09:07张志云
关键词:龙舟

张志云

(湖北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端午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全民性的节日,其丰富的节日内容和多彩的民俗形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端午文化。在以往研究中,学者多注重从社会风俗的角度来考察端午,阐释端午文化及其意义。具体到明清时期的端午研究,亦是如此。此类研究虽为我们理解明清端午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然要把握明清时期端午文化之特质,或探讨明清时期端午文化之流变,我们似乎还需打开更多的一扇扇窗口,作多层面、多角度立体的考察。缘此,本文拟结合明清社会的特点,尝试从经济消费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探讨明清时期端午节日及其文化意义。

(一)饮宴消费,宴饮狂欢是明清端午节的一大主题。在这一天,人们纵酒放歌、郊游野宴、游戏玩乐、宣泄情怀,尽情享受现世的良辰美节。“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1]。这是明代瞿佑笔下的一次端午筵会:时新食物摆满筵席,品类多而味鲜美,精致的“玉斝”里盛满了美酒,浓香满溢,人们相聚一堂,开怀畅饮。可以想见,这次饮宴狂欢一定所费不赀。市井小民之家,在端午这天亦颇大方,邀亲朋好友,相饮为欢,如湖北孝感《安陆县志》卷四(四十卷,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记载端午这天:“采葛蒲及雄黄渗酒,家大小俱饮,仍邀集宾好。”[2]

需要注意的是,端午饮宴消费并非全在家中进行,茶肆酒楼是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好去处,这在商业化程度高、消费服务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尤为明显。“吴俗亦以五日为端午节,瓶供蜀葵、石榴、蒲、蓬诸花草;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人家各具宴会……百工亦各辍所业,群入酒肆饮,名曰‘赏节’。”[3]高档的酒楼装修豪华,如《金瓶梅》中的“谢家酒楼”,“里面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绿栏杆低接轩窗,翠帘栊高悬户牖。吹笙品笛,尽都是公子王孙;执盏擎杯,摆列着歌姬舞女。”[4]这应该就是江南酒楼的真实写照。

对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背后的方法论、价值观和文化意义的挖掘,才能实现教学意义的内化与升华。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科学现象出发,分析、归纳出细胞核功能的重要概念;通过自制细胞核模型,从直观中感受生命系统的精密性和复杂性。学生明确抽象概念的同时,领悟对生物学事实的科学探究方法,渗透“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激发出对生命的敬畏心,形成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责任感。教师在强调生物知识的同时,更突出生物学科的思想与方法,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端午饮宴活动还与游赏胜景相结合,在各处风景名胜之地,到处充塞着欢歌纵酒的人群。如明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记北京崇文门外金鱼池,“都人入夏至端午,结篷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快。”[5]《帝京景物略》也记载北京端午节期间都人四出游玩,大伙凑钱买酒痛饮的盛况。曰“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出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投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南则耍金鱼池,西耍高梁桥,东松林,北满井,为地不同,飲醵熙遊一也。”[6]在宛平县,“五月五日……金鱼池、草桥、聚水潭皆有树荫可坐,醵饮相望不绝”。[7]在良乡县,“五月五日……士民或踏青郊外,临流称觞,相娱端午节”。[7]

此外,端午节的时令食品如粽子之类,因人们的节日需求而市场化生产,制作精巧,吸引民众购买与消费。如在苏州“吴俗,角黍以箬裹糯米为之,或用菰叶,有三角一角二种,形制甚多。三角者为菱角粽,一角者为秤锥粽,以菰叶裹黍为之者,谓之‘茭粽’……吴门端五节,争以角黍为节物,巧制各种俱备。又有枣子粽、火肉粽等新制,居人买以相馈贻。”[3]在江南地区,端午时令食品还有石首鱼,“石首鱼,一名黄花鱼,头中有石故名,扁身弱骨,色黄如金,腹中鳔可作胶,生东海中,金州有之。”[8]每至端午,即使家中贫寒,也会购买烹食,如在太仓州嘉定县,“端午为天中节……虽贫家必买石首鱼烹食,俗呼鳇鱼,在学前汇龙潭看龙船,男女夹岸,舣舟饮宴好事”。[9]

(二)端午节的衣饰消费。节庆是对日常生活秩序的颠覆与反动,为人们释放自我、娱乐狂欢提供了合理合法的途径与方式。端午节的全民性既为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也为各色男女提供了一个相互观看与表演的大舞台。端午过后,夏天就来,此时人们的衣装本来正要“换季”,而端午节的大舞台则为人们的衣饰消费提供了充分的刺激,节日期间,红男绿女,无不盛装华服,斗巧争奇,以相夸耀。在明清方志中,记载端午日人们“艳妆盛服”或“盛服游街”的话语屡见不鲜,如太湖县,“五月五日土人制龙舟竞渡于龙潭,好事者多于两岸间插锦标争夺为喧笑,是日士女盛服靓妆,结彩棚帐纵观于龙山之巅,乐饮而归”。[7]史玄《旧京遗事》对京城妇女节日期间在服饰上的奢侈消费有生动的描述:

五月五日端阳节龙舟之戏。……祀水神,造龙舟,各坊一艘,各异色,舟大小不等,色忌白,相传以用白而没,至五月朔迎会中神人舟每舟集少壮数十人穿号衣,列帜如舟色,击鼓奋楫,踊跃争先,士民竞结棚幔于舟,饰以彩或双舟连结,下作平盘,上造彩架,舟首多载盆景,挟箫管乐妓,集亲朋宴饮嬉游,从流上下,五日而止。[7]

即使“内无甔石之储”贫贱之家的妇女,在节日期间也会“出有绫绮之服”,以相夸耀。

青年男女更是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精心装饰打扮,以吸引异性。当时的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这些历史的细节,如《警世通言》中青年男子乐和,“每遇清明三月三,重阳九月九,端午龙舟,八月玩潮,这几个胜会,无不刷鬓修容,华衣美服,在人丛中挨挤。只恐顺娘出行,侥幸一遇。”[11]对女子而言,只有在节日的特殊时空中,她们才迈出了闺门,走向了前台,她们的霓裙红裳、云鬓珠翠才有了充分展演的大舞台,因此女性无疑是节日衣饰消费的一支生力军。冯梦龙《情史》中,记载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浪漫爱情故事:

由图1中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可见,很明显存在三个阶段:首先是弹性变形阶段,然后当应变大于约0.1%时进入屈服阶段和塑性硬化阶段,最后应变接近96%时试样断裂。本文中采用Ramberg-Osgood弹塑性本构模型[9]来模拟上述应力-应变关系,即

姚氏女月华,少失母。忽梦月轮坠于妆台,觉而大悟。自幼聪慧,组织,不习而能,独未尝读书。自此搦管,便有所得,其所为古文,词妙绝当。时随父寓于扬子江。时端午,江上有龙舟之戏,月华出看。近舟有书生杨达,见其素腕褰帘,结五色彩于跳脱,发如漆,玉凤斜簪,巧笑美盼,容色艳冶,达神魂飞荡,然非敢望也。每日怀思,因制曲序其邂逅,名曰《泛龙舟》。[12]

另一方面,为量更大的角度,如110度角,教师引导学生在另一边重新拼一个直角,以同样的等分方法进行均分。

所谓“结五色彩于跳脱,发如漆,玉凤斜簪,巧笑美盼,容色艳冶”云云,其实是姚月华精心修饰自己的结果。

再看在端午节举行的一些民间祭祀仪式和以龙舟竞渡为中心的节庆狂欢活动,更是排场豪华、挥金如土。以端午节常见的“收瘟”、“送瘟”或“迎船”仪式为例(此以楚地最为典型),其仪式内容主要是将竹木制或纸制的龙船(俗称“旱龙船”)抬着游行,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游街之后即将其焚烧,认为如此就可送灾。“旱龙船”的形制及仪式场面的隆重,可见于湖北孝感《云梦县志略》(12卷,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龙舟竞渡尤如一个盛大的舞台,展示的是一个非常的时空,这里场面壮观、人群狂野:“旭日垂杨柳,倾城出岸边。黄头郎似马,青黛女如仙。龙甲铺江丽,神装照水鲜。万人齐着眼,看取一舟先”[16]。人们观竞渡时的精神状态,“男女耆稚,倾城出游。高楼邃阁,罗绮如云,山塘七里,几无驻足之地。……欢呼笑语之声,遐迩振动。”[17]竞渡活动甚至一直延续到夜晚,如在江苏武进县:

此种“旱龙船”,成本颇高,湖北黄石《大冶县志》(18卷,清同治六年刻本)记载:

(五月)十八日为龙舟之会。自四月即染纸造龙舟,长丈余,中像三闾大夫,冠、服、器用,绮绣、银锡,余亦尽饰。先期一日,罗列珍玩,远人来观,比屋街饮,欢呼达旦,东西二舟,糜费各百余金。至期,迎至青龙堤火之,谓为送瘟云。[13]

又如武昌:

龙舟竞渡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将游人、商人吸拢聚合,在竞渡活动的两岸自然而然形成集市,使人们有得赏、有得玩、有得食。商人有钱赚,游人乐花钱,如《清嘉录》“划龙船”篇记载苏州龙舟竞渡时,河岸边赏玩与叫卖交相辉映的热闹景象:“男女耆稚,倾城出游。高楼邃阁,罗琦如云,山塘里,几无驻足之地。……土人供买耍货、食品,所在成市,凡十日而罢。俗呼‘划龙船市’”。[17]

因此,“旱龙船”和仪式费用,一般由当地民众集资而行,如湖北黄州,“午日俗有神舟之制,或簇纸或刳木为之,上缚神鬼形状,斗靡者饰以彩缯,迎神于衢,醵金为费,十八日,舟之纸者焚于野,木者浮于江,曰送瘟”。[15]

至于龙舟竞渡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显然开销更高,花费更大,仅以竞渡用的龙舟为例,有时甚至以成千上万相计。如清代上海县的七宝镇龙舟“旧时旗伞皆绸绢为之,今则皆易以大呢顾绣,五彩耀目,每舟费以千计”。*《道光七宝镇小志》卷一,抄本影印本。在朱泾镇,五月初五的端午龙舟竞渡,有六七艘龙舟参赛,每艘龙舟都装饰豪华,舟上旗帐各分五色,船上安装抬阁,装扮故事,耗费白银以万两计,“舟上旗帐各分五色,皆用洋呢顾绣,间于舟上亦装抬阁,所费以万计。”*《嘉庆朱泾志》卷一,“因革、风俗”。

然必须指出的是,在龙舟竞渡的节庆狂欢活动中,此类消费还只是细枝末节,其最关键之处,乃在于:以龙舟竞渡为中心的集体狂欢所塑造的一种消费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摆脱了日常琐碎生活的束缚,在金钱挥霍中寻求愉悦,获得解放。它成为一场商业的盛宴,消费的狂潮。

4.2 压缩速率为12 mm/min和48 mm/min时,正三边形、正五边形Y向纸瓦楞管的缓冲吸能特性较优;正多边形横截面边数的增加使得两种方向纸瓦楞管的行程利用率提高,但Y向纸瓦楞管的行程利用率比对应横截面形状的X向纸瓦楞管高。对于3种管长和3种压缩速率下的Y向纸瓦楞管,当管长为150 mm或压缩速率为72 mm/min时都会导致其非理想变形模式占比增大,结构承载力降低,从而降低缓冲吸能特性。

五月五日赛龙舟,因邑河水浅,作旱龙缚竹为之,剪五色绫缎为鳞甲,设层楼飞阁于其脊,缀以翡翠文锦,中塑忠臣屈原、孝女曹娥(俗称娥)为游江女娘及瘟司、水神像,蟒袍锦带珠冠剑佩,傍列水手十余,装束整丽,择日出行,金鼓箫板,旗帜济济,导龙而游,曰迎船。好事者取传奇中古事扮肖人物,极其诡丽,用铁干撑之空中,前后轮转宛若半仙之戏,彼此角胜,自前月廿外至此日,无日不然,次日用牲牢酒体角黍时果祭之,极其敬畏,又以茶米楮币实仓中,若饯赆然仍如前仪,导送水涯合炬焚之,曰送船。[13]

自动化专家Festo将工业应用中浑厚的专业知识与最新的开发成果糅合成信息技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在线应用。Festo同样用数字化通信,在客户的数字化之旅中提供支持。中国作为Festo全球发展的重要市场,中国制造业的多样性和差异化需求亦为Festo提供了定制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北京、上海与深圳的Festo体验中心内,中国用户可以同步感受并实践数字化创新。2018年位于济南的全球生产中心进行了进一步投资,让更多工业4.0创新应用包括革命性的VTEM数字化终端实现本地组装生产。

午日船户彩画龙舟建旗帜鸣金鼓为竞渡之戏,自朔日起至午日止,互相角胜斗捷夸长,士民争龙舟于白云渡观者,殆如堵焉。近日又有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日,好事者以箫鼓歌声相之,致足乐也。[7]

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为正,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地区的经济对产业升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在以上模型中均显著为负,这说明地区的产业升级可能受教育发展水平限制。而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升级之间虽为负相关,但显著性不强。产业结构对产业升级总体上是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存在不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不一定会促进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效应,即使环境规制强度适当、环境规制形式合理,仍可能无法对产业升级形成有效激励。

在江苏镇江,竞渡时“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18]

这里充满着一种狂热而神秘甚至是神圣的氛围:

汨罗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端阳前。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钱水中迸。冶坊浜口斟酌桥,楼头水面争妖娆!小龙船划疾如驶,大龙船划乱红紫。胜会争夸十日游,青帘画舫结灯游。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17]

龙舟处处有之,亦毗陵为盛。舟广不逾步,长约二丈许,彩楼三层,高至五六丈,飞行水上,倏忽往来,雪浪摇空,彩旗飐目,金鼓间作。夜则燃灯数百盏,如巨鳌戴山,火龙出海。好事者坐楼船,佐以萧鼓,清歌一声,广场俱寂”。[17]

五月十八日,俗谓送瘟日,以纸作龙舟,长数丈,上为三闾大夫像,人物数十,皆衣锦绣彩绘冠佩器用,间以银锡,费近百金。送至青龙堤燔之,制船以茅,故至今犹谓之‘茅船’,其余节序风尚与他邑相同。[14]

到处是挥洒金钱、纵酒狂欢的各色人等,如安徽怀宁县五月五日:

2.3.2 选购车内空气净化器、光触媒或者其他污染物分解清除剂。车内环境密封相对严密,好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净化空气,快速去除车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是保障车内空气质量非常不错的选择。有部分车型生产厂家作为卖点已经安装了空气净化器,该车型销售就特别好。光触媒也可以分解车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只是把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成无毒无害物质,不能像空气净化器那样过滤空气,因此效果一般。其他污染物分解清除剂的效果则更差,仅仅是喷洒后起作用,同样只是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起不到过滤作用,且需要经常喷洒,成本也较高。

习水者制龙舟竞渡于江,轻疾如飞,岸上观者如堵,临水台榭楼阁少长咸集,置酒纵观,亦有坐轻舠,画船结彩为饰,中流箫鼓与龙舟上下者,皆极欢而罢。[7]

在安徽巢县,有人甚至狎妓嬉游:

兵民之家,内无甔石之储,而出有绫绮之服,安稳骑驴,候问亲戚,自衫襦中单鞾袴,皆有店家可赁。或有吉庆之会,妇人乘坐大轿,穿服大红蟒衣,意气奢溢,但单身无婢从,卜其为市佣贱品。上无尊卑等级之差,下有耗财费力之损,富给不可得也。都中妇人尚弦服之饰,如元旦、端午,各有纱纻新衣,以夸其令节。丽者如绣文然,不为经岁之计,罗裙绣带,任其碧草朱藤狼藉而已。每遇元夕之日、中秋之辰,男女各抱其绮衣,质之子钱之室,例岁满没其衣,则明年之元旦、端午,又服新也。太抵京师前头诸色人,供时以奉,是少明净新妆,但欲好取襄王之意。而士女不识所由,争为东家之效,既已习惯,亦且为寻常衣服之事,不顾断尽苏州刺史之肠矣。[10]

在福州,“是日竞渡以为戏,州南台江沿内诸河皆龙舟鼓楫钲鼓喧鸣,彩服鲜衣共斗轻驶,士女观者,或乘潮解繂,或置酒临流,或缘堤夹岸骈首争观,竟日乃归。”[7]苏杭一带,民众更显奢靡,见于《清嘉录》中所引《划龙船》:

综上,近年来对单纯AS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较少,多数是对AS相关肾病的研究。故利用代谢组学对尿液全组分进行分析,寻找AS早期尿液标志物具有广泛研究前景。

如此形成的娱乐化商业化的市场,其消费量无疑是相当巨大的。这里有若干材料反映当时的消费水平。如高层的酒楼茶馆因便于观竞渡而炙手可热,尽管价格飞涨,仍供不应求,“江上看船,北岸楼有三四层,自清平门至下石柜,其长五六里,皆前期争纳,僦值多至数百文,缓即为人占去。”[19]再如,在苏吴地区:

吴门竞渡,盛于山塘,土人于四月梢,即起龙舟开演……至端阳前后十余日,观者倾城,万船云集。远郡士女,结伴纷来,鬓影衣香,雾迷七里。百工废业,小户倾家,甚至雷雨不能阻,父兄不能禁。尝约游人买舟贳酒之资,一日不下数十万,而缠头不与焉。龙舟诸游手先期敛财醵饮,亦所费不赀。金粉成围,固太平之盛事;泥沙浪费,亦消耗之权舆。[20]

在杭州:

(竞渡龙舟)多至数十艘,岸上人如蚁,画船非贵游不得觅,一渔艇索钱盈千,钗头符胜备极工巧,攒绣仙佛禽鸟鱼虫猛兽之形,绉纱蜘蛛绮縠麟凤茧虎绒蛇,难以名述,近日半山龙舟争盛诸坝,各埠俱于朔日奔赴,游人杂沓,不减湖中。[21]

杜邦公司于1984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目前在中国大陆共有近50家独资及合资企业,拥有企业员工约7 500名,产品和服务涉及化工、农业、食品与营养、电子、纺织和汽车等多个行业。杜邦公司高度集中其创新能力于全球三大发展趋势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即粮食供应、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及保护人类自身安全与环境。

嘉庆《朱泾志》亦谓端午“动远近,四处人舟云集,阖镇亲友盘桓,其无形之花销更以累万计”。*《嘉庆朱泾志》卷一,“因革、风俗”。

节日竞渡带动的消费狂潮,为当地的市井小民提供了商机,从而制造了工作机会。如明谢肇淛所言:“如竞渡、游春之类,小民多有衣食于是者。损富家之赀镪以供贫民之糊口,非徒无益有害者比也”。[22]

基础平台层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所有数据的整合、交互、存储和备份,其为成本信息的高效管理奠定了基础。而数据资源层包含了项目的BIM模型信息、工程量数据信息、定额数据信息、费用科目信息、合同信息等内容,其为业务的支撑与开展提供了保证。同时,在数据管理平台和相关支撑服务平台的应用下,建筑工程项目的BIM业务支撑层得以有效运行。成本应用层面是项目成本信息管理的核心所在,一般情况下,建设权限、施工合同、投标成本、工程目标成本、实际成本效益等都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应用层面BIM技术的高度集成,才能确保用户层面最终输出的高效与准确。从而为工程建设成本的合理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竞渡带动的消费狂潮冲击了官方按等级消费的正统观念,具有挑战传统等级秩序的意义,因此,它引起官方的不满,甚至不安,禁奢之说、禁奢之令由此而起。如明代官员汪鋐上书皇帝,要求限制民间竞渡奢侈之风:

一富贵之家率于院落栽植花木妆饰假山,元宵做造鳌山花灯,举放烟火,争奇斗巧,所费不赀。及端午打造龙船,竞渡无时,游玩湖山寺院,男女混杂,合无通行禁治,其浪造假山等物,通追入官,仍将追治过缘由造报。[23]

在湖北云梦,“前此,守土者以为有伤民财,易滋事端,每禁之,卒不能止。”[24]虽有禁令,但仍不能阻止人们竞渡狂欢,快乐消费。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有《午日处州禁竞渡》一诗,正表明明后期在浙江处州地方禁止竞渡的情况。*“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参见《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第178页。

纵观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文化,其起源与发展,往往呈现出由单一而多元的现象。如学者李惠芳指出,传统岁时节日的内容与功能,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的变迁,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都占着主导地位,所有的歌舞、供品、节物,都是为了娱神、驱鬼,到后来才慢慢演变为娱神兼娱人。隋唐以后,由于民生富庶,节日已由信仰祭祀而增加了娱乐的、社交的、经济的等多种功能。[25]传统的端午节,也可明显看到这一变迁模式。端午节的原初含义,本在驱疫避恶禳灾,唐宋以来,民间端午文化逐渐偏重于娱乐狂欢:“从较早时期单纯的、无比虔诚的避灾攘祸、祈福消灾,到后世逐渐走向一定规模的公共娱乐。人们的目光开始从来生转向现世,渴望追寻节日里的放松和愉悦成为8-11世纪中国社会一个新的气象。”[26]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娱乐狂欢虽然依旧,但一种新的趋势与新的特点也开始成型——那就是端午文化中那种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节日经济”的趋势越发明显。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端午节日及其消费,是一种享受型消费、休闲型消费,或文化型消费。这种消费集娱乐、旅游、消遣、时尚、购物等为一体。在这一特殊消费空间中,人们通过不同寻常的、非理性的物质消费,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超脱了日常琐碎生活的浪漫,所以它既是物质的消费,更是文化的消费。晚明张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及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也不断增加。热水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我国民用建筑热水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15%~20%[1],商业建筑热水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20%~40%[2]。生活热水的使用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人均生活热水用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可以预见,人们对生活热水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大,因此,寻求更为合理的热水供应方式,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客团扇轻纨,缓鬓倾髻,软媚著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饶,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18]

概念性知识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张树虎等人依据生物学概念存在的形态将生物学概念分为直接概念、描述型概念、创设型概念。其中,创设型概念是指事实存在的生命现象,但无法将其对应到实质的知觉上,必须依靠想象后才能知道,例如基因、有氧呼吸、进化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重点,就是理解概念及由概念构成的知识系统,学生只有准确、清晰、有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了生物学“创设型”概念,才能更好地学会生物学,这也是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逻辑基础。下面从概念表征的角度探究学生的“创设型”生物学概念的表征现状,为构建“创设型”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参考。

这正是对明清端午文化的生动写照:桨声灯影里,商业与文化相互映衬,时隐时现。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从端午文化里散逸出来。

参考文献:

[1] 瞿佑.菖蒲酒[M]//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39.

[2] 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349.

[3] 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五[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4]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重校本:第四册[M].梅节,校订,陈诏,黄霖,注释.香港:启文书局,1993:1288.

[5]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五十二卷 端午部·纪事[M].蒋廷锡,校订.成都:巴蜀书社,1985.

[6]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M]//城东内外·春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五十一卷 端午部·汇考[M].

[8]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百六十八卷[M]//盛京总部·汇考四.

[9] 康熙嘉定县志:卷四[M].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10] 史玄.旧京遗事[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

[11]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12] 冯梦龙.情史:卷三[M].长沙:岳麓书社,2003.

[13]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M].341.

[14] 武昌府部·汇考六[M]//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卷.

[15] 黃州府部·汇考六[M]//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八卷.

[16] 袁中道.午日沙市龙舟[M]//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

[17] 顾禄.清嘉录[M].来新夏,王稼句,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121.

[18] 张岱.陶庵梦忆:卷五[M].夏咸淳,程维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 杨嗣昌.武陵竞渡略[M]//梁颂成.杨嗣昌诗文辑注.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224.

[20] 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M].章台纪胜名著丛刊本.

[21] 杭州府部·汇考十二[M]//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九百四十六卷.

[22] 谢肇淛.五杂俎:卷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3] 礼部仪制下·钦遵圣训严禁奢侈事[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4]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M]//813.

[25] 李惠芳.传统岁时节日的形成及特点[M].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116-117.

[26] 万晋.传说·仪式·民众心态——以唐代端午为中心的考察[J].寻根,2008(1)

猜你喜欢
龙舟
屈原 端午 龙舟
旱龙舟比赛
龙舟
龙舟
《金娃——龙舟》
请你帮这三艘龙舟分别找到它们的路线。
观云
龙舟的故事
龙舟手作记忆
头端阳里划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