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巨头押注燃料乙醇。对尚在依赖政府补贴的中国燃料乙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又一家国际能源巨头将重注压在了燃料乙醇身上。壳牌宣布将在未来两年投资16.3亿美元,与Cosan Sa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生产及出售乙醇。壳牌此次抛出的真金白银证明,它将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重心绝不是一句空话。
过去一个世纪来,每一项经过验证的新能源技术都需要大约25~3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到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1%的程度。生物燃油刚刚达到这个比例。“达到这个比例”的生物燃油让壳牌最终下定了决心。与Cosan的合资,则让壳牌能分享Cosan在巴西约4500家加油站的零售网络。
但在巴西本国市场之外,同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亦成为可能的目标市场。事实上,仅凭已建成的生产装置,巴西的燃料乙醇产量早已超过1000万吨。作为全球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巴西一直鼓励中国进口该国生产的燃料乙醇。巴西甘蔗行业协会官员曾表示,中国的决定对巴西未来乙醇行业发展非常有利,如果中国决定与巴西公司签订长期合同,那么这将最终提振巴西乙醇生产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燃料乙醇产业却和市场发展目标有所脱节。中国曾计划2010年将燃料乙醇使用量提高到200万吨,到2020年扩大到1000万吨。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产能约为150万吨,其中132万吨以谷物为原料,但这一发展方向因与粮食安全相冲突而被禁止。可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水源和原料等方面的担忧,国内的非粮乙醇项目进展缓慢,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如今,中国市场的进口通道似乎已经打开。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将乙醇进口关税从30%降至5%。有贸易商表示,虽然还有一些例如分销渠道之类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进口关税下调为巴西燃料乙醇的大规模进口打开了大门。对尚在依赖政府补贴的中国燃料乙醇而言,狼真的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