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东,郭士杰,贺佳岩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2.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哈尔滨市境内河流均属松花江水系,共有流域面积4 km2以上的大小河流18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132条。在拉林河磨盘山水库建成前松花江是哈尔滨市主要的地表供水水源,其次还有阿什河、运粮河两条河流,另外还有横穿市区的马家沟、何家沟及信义沟,这些地表水系组成了一江、两河、三沟。
哈尔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42.9亿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03.9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9亿m3;哈尔滨市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78亿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1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0.96%,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77亿m3,占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的4.5%。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哈尔滨市市区水资源量并不丰富,而且从水资源分布上来看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性,这给哈尔滨市供水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哈尔滨市的主要水源来自松花江和市区第四系地下水,松花江哈尔滨站的多年平均流量为389.4亿m3,最大年径流量846.7亿m3,最小年径流量122.5亿m3。而地下水类型主要包含了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承压水和前第四系碎屑岩空隙裂隙承压水。第四系的松散堆积厚度可达百余米,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也非常好。
据2000年哈尔滨市城市水源地调查统计,规划区内地表水供水能力30 094万m3,供应哈尔滨市水量29 497万m3,地下水供水能力18 102万m3,供应哈尔滨市水量17 745万m3。污水处理再利用量564万m3。主要地表供水工程包括小I型水库3座,自来水厂3处,即制水一厂、制水二厂和制水七厂。2000年后修建的主要地表供水工程有磨盘山水库,日供水能力在70万m3左右。地表水供水工程主要分布在江南城区,为江南城区供水。哈尔滨市市区现有地下水开采井7 000多眼,地下水开采正处于超采状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地下水开采漏斗,1990年以来,市水资办加大管理力度,区内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水位下降明显减缓,部分地段已出现回升。
伴随着哈尔滨市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哈尔滨市的城市供水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受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5年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影响,城市居民的吃水难,吃水安全无法保障成为了首要的问题;其次,随着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口号的提出,哈尔滨市的工业用水呈现日趋紧张的现状,只有保障了水资源的供应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再次,由于哈尔滨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区内供水管网年久失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供水安全,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综上所述,哈尔滨市市区供水仍有些区域水质无法保障,供水工程欠缺,水量不足三大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搞好供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切实保障水质水量才能解决好哈尔滨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从而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的供水工程建设、城市污水的处理与回用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哈尔滨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并拥有一支水资源执法有效队伍,在做好广泛宣传前提一下,也要及时并有权威地解决用水矛盾等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进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多年来,哈尔滨市水价管理部门已经进行了多次调节水价,使市民水是商品的意识逐步增强,目前要做的是要通过调整水价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符合哈尔滨市城市特点的水价调控机制,从而来保障哈尔滨市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价调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伴随着磨盘山水库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已经从根本上大大缓解了哈尔滨市城市供水紧张和水质恶化等问题。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通过对哈尔滨市周边地区大、中、小河流的合理规划,应进一步修建城市供水工程,以满足城市发展所需水量。另外,对于市内年久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维护与更新,从中间环节来保证哈尔滨市城市供水安全。
针对现有的节水技术与理论,进行大力宣传学习并尽快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加大对耗水企业及工业节水设备的研究,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开发中水回用,进而实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目的。
城市供水应急工作是随着近些年来不断出现水质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等派生出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工作,该工作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协调指挥。当出现水资源短缺或者水质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首先应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用水;其次保证生活必需品的生活用水;再次尽量保障城市主要产业的工业用水;最后是一般的工业用水。
哈尔滨市城区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同时必须加快供水工程的修建,建立健全水资源协调机构,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建立合理的水价调控机制并对已有的城市供水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与研究,进而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哈尔滨市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保障城市水资源顺利供应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居民生活、水资源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除了上述保障措施之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2.1 科学管理,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
科学管理与节约用水仍然是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重中之重。城市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应分开对待,采取针对性的管理与节水措施。
5.2.2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针对哈尔滨市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现状来看,对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手段,不能再走先采后治的老路,那样既破坏了水环境,又达不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5.2.3 保障供水安全的同时,进行水资源的发展规划
在保障了供水安全的同时,应进行水资源的短期、中长期的规划,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动态评价预测,尽可能做到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持续性。
5.2.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分配水资源量
面对城市水资源量短缺问题,应该控制城市工业项目的启动数量,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和应用节水技术与理论,淘汰高耗水的产业,从而来实现合理分配水资源供应量,保障工业供水安全。
[1]成建国.水资源规划与水政水务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彪.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李景文.水资源管理与水行政执法工作全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