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强(西峡县水利技术指导站)
□李金伟(西峡县回车镇农业服务中心)
灌河是丹江支流,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在西峡县流域面积321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47亿m3,灌河生态化治理属西峡县河道重点治理工程,由于过去河道治理只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护岸硬化,再加上灌河河岸两侧企业工业废水、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排入,使得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生物生长环境恶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西峡县灌河生态化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灌河生态化治理在西峡县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治理的过程中,尝试通过优化生态方案,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能自我净化、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具体做法是:
过去由于用地紧缺,西峡县灌河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侵占,河道越修越窄,但是为了保证过水断面,只好将河道取直,这样治理建设费用逐渐加大,而生态功能却逐渐衰退,河道基本成为了泄洪渠道,这就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悖。而生态化治理就需要退地还河,恢复滨水地带,于是西峡县政府强制拆除原先视觉单调、热岛效应明显的渠道护岸,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线型直线化。
灌河河道外观采用线型设计,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滨水地带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河湾、凹岸处为生物提供繁殖的场所,洪峰来临时还可以作为避难场所,为生物的生命延续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河段,增加了一些湿地、河湾、浅滩、深潭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境的多样性,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自然曲折的河岸提高了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气量,因此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能够消减洪峰,减小流水能量,缓解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灌河生态化治理中河道断面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按照从复式断面到梯形断面再到矩形断面的顺序选择断面,避免了断面的单一化。传统的矩形断面河道往往采用单一的护岸形式,这样就导致了水生态系统与陆生态系统隔离,两栖动物无法跃上岸顶,生物群落的繁殖受到人为的阻隔。梯形断面的河道在断面形式上解决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问题,但是亲水性较差。而复式断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在常水位以上部分可以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这样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时候,水流归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陡然变大,所以复式断面既解决了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又满足了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而且由于大大降低了护岸高度,且护岸结构不需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等刚性结构,可以采取一些低强度的柔性护岸形式,为生态护岸形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尽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使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河道断面不仅能使水流速度产生变化,增加曝气作用,从而加大水体中的含氧量,而且有利于产生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形成多样化的生物群落。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这不仅阻碍了水生态循环系统,使地下水与河水失去水力联系,水循环过程被隔断,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
灌河生态化治理中护岸根据不同的坡面形式,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坡面较缓的河段,选择生态砌块、土工格栅等柔性结构,而坡面较陡的河段,选择干砌块石、石笼、渗水混凝土等半柔性的结构,这些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结合的水工结构,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通过多种护岸形式的实施,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体现生命多样性的构思,延续了原始的水际边缘效应,又给各种生物提供了生长的环境、迁徙的走廊,形成了完整的生物群落。
灌河生态化治理根据水位和功能的不同,在常水位线以下且水流平缓的地方,选择生态美观的水生植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净化水质,为水生动物提供栖食和活动场所,美化水面。另外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并按其生态习性科学地配置,实行混合种植和块状种植相结合。常水位至洪水位的区域是河道水土保持的重点,栽植湿生植物,河滩部分选择能耐短时间水淹的植物,在不影响行洪排涝的前提下,种植少量乔木树种;洪水位以上是河道水土保持植物绿化的亮点,是河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区段,群落的构建选择当地自然形成片林景观的树种,并且适当增加常绿植物比例,以弥补洪水位以下植物群落景观在冬季萧条的缺陷。这样,水生植物与河边的灌乔木共同形成了有层次的植物生态景观。
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现代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地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以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我们希望看到经过生态治理的河道能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河流两岸蒹葭苍苍、白滩漫漫,水面上轻舟荡漾、水鸟游弋,水面下水草茂密、鱼翔浅底。
[1]王建新,等.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水体总氮、总磷等指标的影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J],2008,20(1).
[2]杨 芸.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J].四川环境,1999.
[3]叶碎高,等.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