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湘江第三次洪峰后的反思与前瞻

2010-04-09 02:46黎作凤
湖南水利水电 2010年6期
关键词:湘阴县抗洪湖区

黎作凤

(湘阴县人民政府 岳阳市 414600)

水情是湖区县最大的县情,水患是湖区县最大的隐患,也是影响湖区县发展的共同难题。2010年4月1日入汛以来,湘阴遭受强降雨和高洪水位袭击,降雨强度大,汛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特别是6月19日特大暴雨,12小时城区降水达178mm,是湘阴县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单日最大降雨量,湘水先后出现三次洪峰,遭遇建国以来的第二大洪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战,取得了迎战湘江第三次洪峰即建国以来湘水第二大洪水的胜利,没有溃一堤一垸一库一坝,没有死伤一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及主客观方面诸多的不适应。有必要认真总结分析,并就如何应对防汛抗洪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1 防汛减灾始终是湖区面临的重大课题

湖河交织,堤垸纵横,雨量充沛,四水交汇,决定了防汛抗洪是与湖区县共始终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同时,防汛抗洪工作的高消耗、大投入、超负荷,也成为湖区县的一个沉重包袱。

(1)防汛压力大。湖区县普遍堤线长、堤垸多,防汛抗洪任务繁重。湘阴全县有万亩以上堤垸12个,防洪大堤总长402km,受堤垸保护人口达51.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全省防汛抗洪任务最重的3个县之一。防汛抗洪稍有差池,就会危及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压力巨大。而受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影响,今后雨情水情汛情还会出现更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防汛抗洪仍将是湖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人力投入多。与山区防洪抗灾工作强调预警不同,湖区防汛抗洪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严防死守,人力资源投入巨大。从湘阴县防汛抗洪情况看,全县如启动防汛抗洪救灾Ⅱ级响应,需直接上堤巡查防守和抢险劳动力7763人,全面启动Ⅰ级响应后,需投入一线劳动力21637人,这还不包括干部、预备队员和后勤保障服务人员。2010年迎战湘水第三次洪峰,全县投入干部群众2.6万多人。而在1998年防汛抗洪中,全县共投入12万多人,占当时湘阴总人口的近1/5。巨大的人力投入,既需要大量的物资资金作保障,同时也是对我们组织动员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3)财物消耗大。防汛抗洪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防汛物资平时有备才能无患。按省、市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湘阴县平时需储备块石5.92万m3、砂卵石20.19万m3、编织袋150万条、彩条布22.3万m2,总价值1500万元以上。而防汛抗洪一旦开始,物资消耗巨大。如1998年抗洪,湘阴县共消耗砂卵石35.5万t、编织袋330万条、木材2000多m3、彩条布100万m2,物质消耗在4000万元以上,相当于湘阴县当年财政收入的40%。对一个财力并不宽裕的湖区县来讲,确实难堪重负。

(4)建管任务重。搞好堤防等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是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防汛大县都是水利建设大县。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湖区堤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远远难以满足防汛抗洪需求。从湘阴县情况看,全县共有一线防洪大堤271km,二线大堤131km,而国家只将5个重点确保垸的117km一线堤防建设纳入了洞庭湖二期综合治理工程,仅占全县堤防总长的29%。所有二线堤防和其它一般垸、蓄洪垸的一线堤防仍靠自筹资金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成为湖区县的沉重负担。

2 当前湖区防汛减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也给湖区防汛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人口流动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缩减,动员组织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新的利益格局和机制形成,劳动力调动成本大幅增加;县乡村财政财务体制约束,防汛资金筹措调度困难增加等等,使湖区防汛抗洪工作的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加之不少干部群众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洪水的调蓄能力大为增强,即使有1996年、1998年那样的大水,江湖防洪大堤也普遍加固加高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而造成防汛意识淡薄,防汛准备不足,防汛组织困难,防汛指挥不畅,防汛工作被动。

(1)群众组织发动更困难。防汛抗洪重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防汛工、秋冬修劳动积累工)之后,村民群众的防汛意识淡化,缺少“防汛就是保家园,抢险就是救自己”的意识,在上堤防汛上讨价还价,出工就要工资;有的思想麻痹,认为大堤加高了,隐患治理了,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防汛抗洪的积极性不高。而取消“两工”和防汛粮后,群众在防汛上既不投劳也不投资,乡镇不但没有制约手段,更因失去防汛经费的主要来源,没有组织群众的物质基础,一些乡镇迫于经费压力不想也不敢广泛发动群众。如湘阴县岭北垸有23.6km一线大堤,按一级响应预案要求,在2010年的防汛过程中要上劳力2000多人,每天每个劳力需支付工资60元、伙食费20元,日需支出16万多元,一个星期下来就需支付大堤巡查人员工资等费用100多万元。正因经费上的顾虑,乡镇在发动组织劳力上往往持等待观望态度,能少上一人就少上一人,经费能省一分就省一分。再加之农村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也为迅速组织劳动力上堤防汛增加了难度。

(2)防汛队伍实战能力差。从干部队伍看,从1998~ 2009年的11年中,洞庭湖区没有发生大的水情汛情,现在的干部大多没有经过防大汛抗大洪锻炼,防汛经验少,对防汛的思想认识不足,对堤情、工情、险情熟悉不够,对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难度没有充分估计,大汛当前往往措手不及。如2010年湘阴县参与迎战湘水第三次洪峰的16个乡镇的32名党政一把手中,指挥过1996年、1998年防汛的没有1人,参与过的只有6人,大部分乡镇干部没有防汛实战经验,在洪水迅猛上涨时仓促应战,在组织指挥协调方面显得比较被动。从技术队伍看,也因“两工”取消、乡镇经费紧张,抢险技术队员待遇偏低,原有队伍难稳定,新鲜力量难补充,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实战能力退化。如各乡镇都按预案要求成立了抢险技术队,但有实战经验的年龄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而新补充的技术人员大都只经过了业务知识培训,没有实战经验,很难适应防大汛、抢大险的需要。

(3)防汛经费保障难到位。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基层防汛经费主要靠群众投资投劳,渠道较稳定,经费有保障。取消“两工”后,基层防汛经费没有来源,保障难以到位。以湘阴县农村税费改革之前的1998年为例,农民每年每人需缴防汛粮折合人民币20元,投入“两工”折合人民币100元,共计120元,全县每年可筹措防汛经费5700多万元。从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湘阴县水管体制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814万元,主要用于排涝、堤防管护和水管体制改革后的人员工资。前后对比,防汛经费相差3900多万元,在大汛大灾之年,远远不能满足防汛抗洪支出需要。

(4)基层指挥体系不健全。1998年、1999年,一垸区一般有几个乡镇,乡镇机构改革后,湖区乡镇个数减少,原来几个乡镇的防汛任务现在都集中在一个乡镇,防守战线长、组织发动群众任务重。同时,原来每个乡镇都有七站八所等派驻机构,改革后机构精简,干部分流,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基层防汛可以调配的干部较以前大为减少,指挥调度压力空前加大。如在1998年防汛时,湘阴5大垸区设有5个水利工委、27个乡镇,干部职工近3000人,而现在上述5垸只设有7个乡镇,干部职工仅1500多人,可调配的干部减少近50%,防守要求和指令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执行到位。

(5)水利基础设施较薄弱。近年来,各地抢抓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防汛抗洪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湖区堤线长、底子薄、欠账多,防洪保安能力依然比较脆弱。目前,湘阴县一线临洪堤堤顶高程低于历史最高水位的堤线还有80多km,当冲当浪堤89.62km,两水夹堤堤段30多km,管涌易发地段80多km,131km二线防洪大堤堤顶高程仅35.0m左右,严重影响整个堤垸防洪安全。另外,全县100处排渍机埠还有87处没有更新改造,这些电排机埠大都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个别建于50年代,年久失修,设备落后,线路老化;71座中小型水库除2座中型水库和部分小(Ⅰ)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外,其他都不同程度存在坝基坝身渗漏、涵管老化、溢洪设施及配套渠系不完善等问题,防洪能力差。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3 今后防汛抗灾工作的对策

做好防汛工作,既要把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一些好办法、硬措施如提高防汛意识、备足防汛物资、严格防汛纪律、强化防汛责任等执行好、落实好,又要适应新的形势,针对当前湖区防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采取新的对策措施。

(1)群众组织发动要实行战时动员与常年性宣传相结合。群众是防汛的主力军,防汛抗洪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要切实改变过来“大汛大宣传、小汛小宣传、无汛不宣传”的状况,既重战前动员,也重常年性教育,始终做到防汛抗洪警钟长鸣。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县乡两级都要召开防汛抗灾动员会,垸区召开垸民代表大会,村组召开群众动员会,层层宣传发动到村、到组、到人,广泛动员群众主动投身防汛抗洪斗争。平时要加强防汛抗洪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群众认识到防汛抗洪是全民义务,形成“抗洪抢险个个参与、保垸安民人人有责”的共识。同时,县乡两级要定期举办防汛知识培训,聘请专家讲座,组织乡镇村组干部、技术队员参加学习,既强化防汛抗洪意识,又提高防汛抢险技能。汛时,要广泛发动宣传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抗洪工作,营造浓厚氛围,强化舆论导向,凝聚防汛合力,牢牢把握防汛减灾的主动权。

(2)查险处险要实行群防群治与专业处险相结合。专业化的抢险技术队是防汛抢险的中坚力量,是建立新时期科学防汛体系的必然要求。在专业队伍建设上要实行“三专”:一是专人,选拔一批责任心强、纪律性强、年纪较轻的村组群众,与其签订合同,购买好人身保险,汛时定额发放工资补助,平时安排小型水利工程业务,确保队伍稳定;二是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三是专业装备,配备潜水服、打桩机、救生衣等必要装备,确保战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要从退休、退线水利干部中抽调老专家、老骨干组成技术顾问班子,服务指挥决策,指导查险处险;各村组建立巡查守护队,将人员打桩定位到责任堤段和重点守护部位,形成全员参与、专群结合的防汛抢险力量体系。

(3)防汛抗灾经费要实行稳定保障与应急筹措相结合。湖区防汛工作的经常性长期性,需要经费保障的经常化制度化。湖区县乡两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防汛抗灾基金,财政每年安排专项预算,并整合防洪保安资金、水资源管理费、河道管理规费等水利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充实基金,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用、盈余结转,以无汛之年补有汛之年,以小灾之年补大灾之年,逐步建立稳定的防汛抗灾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省市要出台防汛抗灾经费征收政策,可比照城市防洪保安基金征收办法,向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开征防洪保安基金;或者按照 “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防汛抗洪纳入“一事一议”范围,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年雨情、水情、汛情情况,确定筹资筹劳标准,按人田各半原则分摊收取,以解决基层防汛抗灾经费不足问题。

(4)防汛物资器材要实行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严格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标准,落实分级储备责任,加强政府储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商业储备机制,对木材、彩条布、编织袋等易损物资器材,确定定点供应商,与之签订储备合同,参照粮食储备管理办法,给予供应商必要的保管费用和损耗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在防汛物资器材储备上的直接资金投入,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5)防洪基础设施要实行加强建设与重视管护相结合。针对防汛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的情况,湖区县市要不等不靠、突出重点、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新发生的险工、两水夹堤、圬工结构的河管涵闸、病险水库、排渍机埠、垸内渠系和二线堤防治理,要做好规划,加快治理。同时,省、市要进一步加大对防汛大县的项目支持力度,尽快启动蓄洪安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流域治理,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堤防工程建设等水利项目建设。特别是在二线防洪大堤建设上,要比照一线防洪大堤标准,切实加大投入,加快改造。要特别重视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护,做到大堤清基扫障常年化、设备维修维护及时化、重点部位监管经常化。

猜你喜欢
湘阴县抗洪湖区
抗洪精神
心之所至,静水流深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掠影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推进湘阴县三井头旧城区改造的对策思考
生活在湖区
邵阳县和湘阴县不同规模耕地经济效益比较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