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曾(河南省水利厅)
1950年夏我们黄泛区查勘队到河南淮河流域,走过河流不见河形,只是一条较凹的坡地,询问群众说这就是沙河。大水过后损失惨重,人烟稀少,群众忙于补种秋作物,或开垦淤地。虽然地方政府大力救济,但限于当时条件,泛区群众生活仍十分艰难。与过去广泛流传的民谚“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情景相比令人感慨万千。8月到达开封,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我们全体队员愉快地留在开封,立即投入紧张的治淮工作。这一年冬季严寒,即开始修建白沙、板桥、石漫滩3座大型水库,治理洪河、汝河、颍河大型河道,兴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等滞洪工程,并重点开展沟洫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大家实事求是,虚心学习,派人到中央水利研究单位学习。民工干技术活也要先培训。为了保证质量,如大坝辗压进行了反复试验。到了1951年7月第一期治淮工程基本完成。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如老王坡滞洪区麦季被淹,总结了要向群众调查历史洪水,并列入工程规范。及时开展流域规划,避免决策失误。1953年出山店水库坝下有斑脱岩,苏联专家不同意建设。我们虚心向专家学习,但并不盲从。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院士谷德振的协助指导下论证了建坝的可行性,并找到了群众在斑脱岩上建坝的成功实例。1959年出山店水库经批准开工,3年困难时期被迫下马。总之,治淮初期虽然没有经验,但能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年度计划。1954年淮河大水后,认为已建成的5座大型水库防洪标准低,及时进行了补充设计,报请水利部批准,完成白沙、板桥、石漫滩、薄山、南湾5座水库加固工程。70年代初又发现板桥水库防洪标准低,但未进行加固工程,未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导致“75·8”水库失事,损失惨重,教训深刻。50年代后期大跃进、反右倾以及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对各条战线造成严重影响,河南省治淮工作也不可能避免。但广大群众热爱治淮,积极参加治淮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应该充分肯定。据统计,至1980年建成大型水库11座、中型39座、小型285座,灌溉面积225万hm2,除涝面积91.8万hm2,成绩是巨大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河南省治淮建设面貌逐步改变,不仅取得比以前30年更大的成绩,而且逐步解决了前30年的一些遗留问题。据统计,至2009年已建成大型水库13座,全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并新建燕山水库。中型水库52座,小型水库1342座。灌溉面积达到325万hm2,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60万hm2。除涝面积140万h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8万hm2。与治淮前30年相比,不仅数量有较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工程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另外在水政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创新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基本建设从规划设计、项目审批、工程招标、监理验收都有一整套规定与制度。在移民方面,不仅新的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多年移民遗留的老问题也大都得到解决。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长期存在的维修经费不足,工程损毁难以恢复,甚至管理人员工资也难以如期供给等老大难问题大都得到解决。许多大中型水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建成山青水秀、食宿游乐一应俱全、交通便捷的旅游度假风景区,为所在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历史性的辉煌成绩标志着治淮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达到了新的水平,为治淮谱写了新的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庆祝治淮60周年前夕,2010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治淮光辉业绩的同时,指出根治淮河水患,事关淮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并指出目前淮河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根治淮河仍任重而道远,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十分赞成。
首先,我认为当前抗御洪涝干旱的标准仍然很低。淮干的防洪能力仅达10年一遇,主要支流沙颍河也只约20年一遇,除涝能力大部分地区为3~5年一遇标准,滞洪区、行洪区经常受淹,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困难。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约80%,但保证率不高,其中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60%左右。我们要根据治淮总体规划,抓紧制定治淮“十二五”规划,既要保证工程质量,也要加快进度。出山店水库几经曲折,三上三下,现在列入计划,我十分欣慰,希望早日建成。
第二,已建成的工程尚待经长期特大洪涝与干旱的考验。1954年大水后尚未发生超过1954年的全流域大洪水。“75·8”仅是洪汝河及其附近局部特大洪水。如果2010年夏季1个多月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省等连续11次大暴雨,局部地区大大超过历史记载的洪水发生在河南省淮河流域,情况如何,应该研究。如果发生超过上世纪40年代连续3年大旱,如何应对,也应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迅速进行,我也曾参加过河南省境内部分渠道和建筑物建设工作的研讨。但南水北调汛期供水全部自流的方案大局已定,我们从未研讨过。300m3/s流量的南北向大渠(大河)与几十条东西向大河流相交的矛盾,和汛期供给多余洪水与城镇厂矿经常需水的矛盾,肯定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制定了方案。但现实还会出现未预料到的问题,不仅要有思想准备,还要有应急方案。
第三,随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同样的水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对治淮建设的要求也要提高。有些中小型水库,保护区城镇厂矿大发展,要认真考虑提高标准。特别是对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的防治,更加迫切。淮河流域水资源为250亿m3,人均约为400~500m3,再开发新的水资源,潜力不大,而难度较大,还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应重视节水工作。以色列2003年人均产值1.5万美元,人均用水量300m3,现在会有较大提高,我们应该在节水方面赶超以色列。
总之,成绩辉煌,任务艰巨。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再创更加辉煌的新业绩。
治淮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