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军
笔者发现,在一些基层单位,一些领导安排工作时,常把重要工作交给能力强的同志,把容易的交给业务能力一般的同志,有的领导为了省心和放心,所有任务一律交给能力强的同志去完成,虽然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会使各项工作取得成效,但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并不妥。
把一些棘手问题安排给能力比较突出的人去解决,这既是领导对能者的认可和信任,更是能者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能者也会全力去完成。但若长期让能者超负荷工作,难免会产生厌倦、抵触等情绪。
首先,能者长期多劳、过劳不利于能者自身的发展。能者之所以为能者,是其平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结果,并不是天生能力就比别人强。如果让能者一味多劳、过劳,整天忙于大小事务,久而久之,就会疲于应对,工作水准下降。没有学习充电、休整恢复的时间,迟早会退化为弱者。
其次,能者长期多劳、过劳不利于单位人才成长和持续发展。难、重工作都由能者来担当,能力稍弱的员工无事可干,缺乏锻炼提高的机会,特别是新人就更少了在干中学、干中锻炼、干中提升的机会。长此以往,单位人才队伍发展缓慢、萎缩、断档,出现强者越来越累、弱者越来越弱的情形。
最后,能者长时间多劳、过劳,也不利于单位团结稳定。能者长期多劳、过劳,单位工作量分配难免不均,时间一长,就会弱化岗位责任制,形成多会多劳、多干责任多、不会不劳、不干没责任的消极怪圈。能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和埋怨情绪,而能力弱者因整天无所事事,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无形中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能者越来越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者多劳、过劳的现象。因此,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必须培养更多能者,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构建爱护能人、培养能人、争当能人、能人辈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充分发挥能者的积极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在提拔重用、评优评先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之时给能者以适当倾斜,以此调动大家争当能者的积极性。再如,领导要善于观察,合理分配任务,给能力弱者提供锻炼的机会及平台,多给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干事的信心。如此一来,能者将不再多劳、过劳,更重要的是,新的能者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