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彪
(湖南省保靖县畜牧水产局,湖南保靖 416500)
猪腹膜炎一般是由于腹部手术时感染病原微生物所致。临床上以胸式呼吸,腹壁紧张,体温升高,呼吸、心跳加快为特征。大多发生于母猪的卵巢阉割、难产手术或疝等腹腔手术后,由于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化脓杆菌、葡萄球菌等)的感染所引起,也可继发于寄生幼虫的侵袭及胃肠炎、子宫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寄生虫病和猪痘等传染病。笔者本次遇到4头体重在35~50kg的育肥猪患腹膜炎,却是因霉饲料中毒引起。
湖南省保靖县龙溪乡要坝村竹子坪组张某饲养的4头架子猪发病,据畜主介绍,2009年6月30日,4头猪开始出现食欲显著下降,几乎不食,体温41℃,经向兽药店售药人通报病情后,店主开药方为红弓链并卖给畜主,让其自已打针,1次/d,肌肉注射10mL,患猪仍然不食,而且病情有所加重,经测体温39℃,直到笔者2009年7月4日出诊,患病猪全部绝食,其中有1头已经不能站立,被拖出栏外,已接近死亡。
病猪不能站立的病猪四肢发冷,肢端及耳朵边缘轻微发紫,眼结膜微黄,心跳加快,呼吸微弱,腹部增大,不到5分钟,病猪死亡。其它3头病猪体温分别为39.2℃、38.6℃和39.1℃,精神不振,头垂卧躺,时而腹痛不安,回顾腹部,腹部微增大,呈胸式呼吸。小便微黄,大便干结。
将病死猪进行剖检,打开腹腔,气味极臭,腹膜已发黑,并开始腐烂,腹水黑色,量增多,整个腹腔内所有器官与腹膜相接触的表面全部呈黑色,并相互粘连,而且开始腐烂。因症状明显,故未作更深入、细致的检查。
根据病例剖检变化和临床症状,诊断为脓毒性弥慢性腹膜炎。
据畜主叙述,该4头猪属同窝猪,来自邻近一养殖户,购买时仔猪日龄54d,体重11~14kg,均为健康猪,其中1头为公猪,买回饲养1周后去势,以后未出现炎症反应,其它3头均为母猪,未予去势。从购买至此次发病共饲养了68d,未发现发病及任何腹部损伤现象的发生。饲养管理,每天饲喂2次,熟食饲喂,饲料以玉米、鲜豆渣和老南瓜构成,先将南瓜切成碎粒煮熟,然后加入豆渣和玉米粉再煮熟,取锅冷至适温(有时掺冷水)后饲喂。在防疫方面,买回后第2d进行了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免疫,10d后进行了驱虫,间隔7d后又重复驱虫一次。
除上述调查情况外,经笔者检查,发现未粉碎的玉米已经严重霉变,故认为此次发生腹膜炎是因霉饲料中毒,引起败血,导致细菌随血液进入腹腔,在机体抵抗力较弱时大量繁殖,分泌毒素,侵害组织细胞。
要求畜主加强饲养管理,停喂霉玉米,豆渣保持新鲜,煮熟后饲喂。给予清洁饮水,保持栏内干燥、清洁,高温季节已到,及时通风降温。
每头猪用生理盐水20mL、0.25%普鲁卡因5mL、地塞米松5mL、青霉素160万IU,混合后,1次注入腹腔内(仅此1次)。注射方法:将备好的药物抽入注射器内混合备用。采取倒提法,由一人正面站在猪的头部,两手分别握紧双耳,固定头部,另一人面对尾部将两后肢提起,使其约呈45°的倒立式,注射者站在一侧,在肷部即距髋外结节、腰锥横突及最后肋骨等距离的腹壁点消毒后,左手按住注射部位,右手握注射器,并用手指固定针头控制注射深度,取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穿通腹壁后感觉注射器无阻力时将药液注入,注完药液将注射器抽出,在注射部位再消毒后,取消保定。
用磺胺嘧啶钠连续 3d,1头肌注 2次 /d,5mL/次。
用药3d后,3头病猪均开始采食,病症已基本消失,并继续肌注磺胺嘧啶钠2d,2次/d,剂量同上,2d后全部恢复正常。
本次腹膜炎的致病因素是病原微生物和毒素侵袭腹膜,引起腹膜弥漫性炎症,是由于霉玉米毒素侵害机体,引起败血,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机能,使机体防卫机能降低,致病菌随血液进入腹腔,在机体抵抗力较弱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分泌毒素,侵害组织细胞,导致腹膜及周围器官表膜炎症。
兽药店售药人虽然都取得了兽药经营许可证,但不一定都懂专业,尤其是对猪病的诊断更是困难,因此,通过畜主报病情诊断疾病不准确,加上绝大多数散养户主不懂猪病诊断,所报的症状不全面、不准确,特别是典型症状被漏掉,给准确诊断疾病增加了难度,由于诊断不准确,所开的药方肯定不对症,这对畜主来说即浪费了药物,同时更重要是延误了对疾病的治疗。所以,建议养殖户最好是请专业兽医临床诊断后开药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霉玉米喂猪中毒在我县规模养殖场时有发生,每年的5月是当地的阴雨季节,尤其是今年延续到6月中旬,长时间的潮湿容易造成玉米霉变,少数养殖户仍然拿发霉玉米不经任何处理用来喂猪,导致霉玉米中毒,造成相应不必要的损失。在此,提醒养殖户一定要妥善保管好玉米,防止霉变,如已发生霉变,但又不愿弃掉,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脱霉措施,可在饲料中加入专用饲料脱毒剂,或用清水将发霉玉米反复清洗至水清后晒干或烘干,妥善保管,限量饲喂,防止发生霉玉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