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例乳腺实性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

2010-04-07 20:24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增生症包膜实性

刘 刚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山东 乳山 264500)

为探讨超声对实性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我们对123例乳腺实性肿块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2005年8月超声检测门诊、住院各种类型的乳腺实性肿块患者123例,经手术部分或全部病灶组织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44岁。患者取仰卧位,必要时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乳腺采用BK-353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将探头直接置于乳腺,在乳腺各个象限,纵横扫查,左右对比,病变部位重点检查,如发现异常回声区,观察测量其大小、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钙化,后部回声有无衰减,肿块有否压缩变形、与周围组织有无浸润,同侧淋巴结有无肿大。

2 结果

123例乳腺实性肿块,其中乳腺增生症24例,与病理学结果符合21例(87.5%),不符合3例。分别为:纤维瘤、原位癌、炎症各1例。乳腺纤维瘤56例与病理学结果符合52例(93%);不符合4例,分别为原位癌1例、乳头状瘤1例、肋间淋巴结炎2例。乳腺癌与病理学结果符合35例(81%),按病理分类均属于各种浸润癌,其中腺癌、单纯癌、小叶癌共6例,浸润性导管癌29例,不符合8例,分别为不典型增生2例、纤维瘤并炎症2例,腺病4例。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妇女,由卵巢功能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乳腺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来潮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其症状在月经来潮3~4d,乳腺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痛,逐渐加剧;扪之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但月经过后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1]。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形态多样、呈规则、不规则或结节状,边界不清或欠清,无包膜或无完整包膜,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呈粗大光点及光斑,分布不均;如有囊性扩张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其后部回声稍强,与周围组织无浸。CDFI示无特殊性,偶见血流增多散在分布、无规律性。鉴别诊断:本病与乳腺癌鉴别,后者有局限性肿块浸润性改变,逐渐增大、并与月经无关。本病与乳腺囊肿鉴别;后者有囊肿形成,多有哺乳及乳腺导管阻塞史,并无疼痛病史[1]。乳腺纤维瘤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以23~39岁多见,占乳腺肿瘤10%,单发多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根据增生结缔组织、导管及腺泡结构的相互关系,将纤维瘤分为3型:管内型纤维瘤、管周围型纤维瘤、混合型纤维瘤[1]。肿瘤有圆形、椭圆形;也有分叶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光滑的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后部回声清晰、无衰减;形态较大肿块内部可见小片状液性暗区或增强回声的钙化斑声影。用探头加压,有时可见到肿块周围组织有逆向运动。CDFI示:多数为无血流或少血流型。鉴别诊断:本病与乳腺癌鉴别,后者不光滑、边界不整、内部回声不均,有浸润现象。本病与乳腺囊肿鉴别:后者为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统计除子宫癌外,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部分地区上升到第一位。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凹凸不平、呈锯齿状或蟹足。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后壁回声不清或衰减。瘤体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检查时用手推动肿块移动性很小,有的根本无移动。癌瘤血流信号增多,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流速峰值PSV>20cm/s、P≥0.70。鉴别诊断:与良性肿瘤鉴别:后者边缘及轮廓、整齐光滑、多有侧方声形;有包膜、内部无回声或均质低回声、后壁回声整齐、增强、清晰。肿物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无皮肤或组织浸润、纵横比小于 1[1]。

临床实践中采用超声诊断乳腺实性肿块已受到普遍欢迎。超声可直接观察肿块的整体结构和肿块的周边、内部血流情况、明确病变浸润深度;根据乳腺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对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诊断鉴别有很大价值,是无创诊断乳腺实性肿块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术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98 -403

猜你喜欢
增生症包膜实性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2例并文献复习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