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立
(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巧妙的构思 精妙的刻画①
——王跃文新作《苍黄》评析
王苏立
(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苍黄》是一部当代官场缩略图,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充分显示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特色;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更彰显其官场叙事的独特个性。
《苍黄》;隐喻;荒诞;反讽
《苍黄》是王跃文又一部描写官场的新作,与其以往的官场小说《国画》、《梅次故事》、《秋风庭院》、《天气不好》等风格不尽相同,它更像一部官场缩略图,是“王跃文自己以‘他者’的身份对官场进行审视的结果。”[1]王蒙、莫言、阎真、韩少功、雷达、解玺璋等众多知名作家将之称为难得的珍品,湘声报评价它是“又一部官场生活画卷”,中国作家网则评论它是“欲望的批判与人性的悲悯”。
在《苍黄》浅显晓畅的叙事中,王跃文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描绘了一幅微妙的官场生活画面,凸显了他对官场荒诞人性的揶揄和嘲讽。
小说发生在乌柚县,暗含“无有”,王跃文以白描手法将一个荒唐的选举故事引出,作品的情节结构可用三点、一线、一个面来概括:以题名《苍黄》、一幅名为《怕》的画和一个寓意深刻的词语“哑床”为三点,换届选举为主线,构成一幅苍黄色彩的官场隐喻图,暗喻官场中人的生存境况,尽情展露了官场的人文生态,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意图与精湛的写作技艺。
书名——《苍黄》,源于《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作品的文眼,很好地契合了作品的故事情节,它在色彩上表示不太明亮的颜色,内涵上则表示事情变化反复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其它寓意:官场中适者生存的法则、苍凉的官场环境氛围等。虽然它只出现在扉页,寓意却贯穿整部作品,点题作用无形中得到了加强。
作品的点晴之笔——写有《怕》字的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小说的基调,自始至终弥漫在小说的各种叙事场,但与此同时贯穿这部小说的还有一幅名为“怕”的画,对于作品苍黄色的基调又加上点晴的一笔。作者开篇就介绍了这幅名为“怕”的画,“怕”的基调也暗合了书名苍黄的谐音“仓皇”,是作品的另一巧妙之处。佛教讲究因缘,事物有因果,怕和仓皇有其对应的因果关系,如作品所述:拒绝当差配人选的舒泽光遭到刘星明陷害,一方面固然是刘星明心胸狭隘,但更让刘星明担心的却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曝光;“1·20”桃花溪矿难,曾收受贺飞龙贿赂的刘星明,怕受牵连便利用职权将责任推向桃花溪矿,直接导致他被李济发等人检举,仓皇离开乌柚。“怕”是人性中最为柔弱的一面,王跃文在《苍黄》中将笔聚焦到为官者隐秘的内心世界,描写他们心里的恐惧和害怕,通过一幅画从佛学因果论给它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作者以这样一幅画提醒人们,心中要常存敬畏之心,“怕”字常想,心中才会宁静,从佛学层面对官场的人性异化给予警醒提示,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鲜明形象的比喻——哑床。《苍黄》里面还创制了一个具有复杂意味的词语——哑床。它由李济运夫妻间的暗语转化为用来对付网络媒体、消除易对官方造成负面影响的强制性行为,暗喻“网络封锁”。
李济运、朱芝等为官者要花很多精力去对付网络和各种媒体,将一些不适宜在网络上宣传的消息全部封杀,朱芝将这种封杀的帖子称作“网尸”。死掉的帖子只有一具躯壳(形式),灵魂 (内容)却被剥夺了,只有像尸体一样在网络世界里陈列着。王跃文以贴切又寓意深刻的比喻,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官场存在的潜规则:乌柚县选举中差配刘星明当场发疯,代县长明阳作为内定候选人因曝光选举内幕而落选,市委副书记牵头重选,直至其当选,这两件事引起轰动,有关选举的网络帖子满天飞,各地媒体记者飞速赶来,宣传部长朱芝“出来做挡箭牌,陪记者们喝酒,打发红包”,最后被“摆平”,记者们“不会发报道”,而对于最难缠的《中国法制时报》记者成鄂渝,则被朱芝们“文请”到乌柚,采用一些不算光明正大的手段使成鄂渝不再过问乌柚选举新闻,最终乌柚选举的负面新闻帖子“在网上仍可搜到,点开却是找不到服务器,或网页已被删除。”
“哑床”和“网尸”,是寓意深刻却又形象鲜明的比喻,不仅仅针对网络和媒体,对官场其它事情,它也在起着作用,事情不合官场潜规则就会被“哑”掉,以“网尸”面目存在着:刘星明与舒泽光没有遵守潜规则而进了精神病院,省、市重要会议期间上访人员连吓带骗被截访,李济运、明阳等人因检举书记刘星明而降职、挂职,“1·20”矿难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则由不负主要责任的桃花溪煤矿承担全部责任。王跃文以尖锐的笔触鞭挞了官场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哑”掉的行为作了客观的描述,以隐喻形式展现官场这个特殊“场”中人的生存状况,使读者对官场这个“场”及“场”内存在的一些潜规则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作品围绕选举这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官场苍黄色的基调、怕的心理因素、“哑”掉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和事,暗喻出一幅苍凉的官场生活画面。三点、一线、一画面紧紧笼罩在作品的各个叙事场中,巧妙构筑了《苍黄》的故事情节结构,体现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个性。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不同于其他官场小说作家的地方,就是他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对人的本性予以刻画,如孟繁华指出的:“他(王跃文)不是一个冷眼旁观或兴致盎然的看客,也不是一个投其所好献媚市场的无聊写手。在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写作中,既有对官场权力争斗的无情揭示与批判,也有对人性异化的深切悲悯与同情;调侃中深怀忧患,议论处多有悲凉。”[2]他从细节处入手,描写日常化的官场生态,将一些平常的人和事揉合进作品中,塑造人物形态并描摹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示其对官场权力的批判与人性异化的隐忧。《苍黄》以视角人物李济运一双审视的眼光将官员形象影印到读者面前,刻画了一系列鲜明形象的人物:不学无术却奸诈阴险的“刘半间”、本分却因升官梦而疯的“刘差配”、刚正却遭暗算的舒泽光等。
李济运的刻画是王跃文小说人物塑造的又一大突破。正直却稍显懦弱的李济运,谙熟官场的潜规则,懂得圆通与隐忍。对上恪尽职守、细心揣摩领导心思:配合书记刘星明找来同学作差配干部;为维护书记的威信而处处替他打圆场;在书记与县长之间小心谨慎地行事。与同事之间相处圆滑却不失人情世故:对副主任于先奉没事老往书记处跑有意见但不形于色:“于先奉越是背后讲怪话,李济运就对他越客气”。他思考问题缜密、处理问题果断:“文请”记者成鄂渝使其对乌柚选举风波闭嘴;妥善处理与《中国法制时报》的关系改善了乌柚与成鄂渝之间的僵局;差配刘星明制造的网络风暴,经他建议两位刘星明都摆脱了困境;果断处理幼儿园中毒事件,避免了负面的社会影响。而生活中的李济运,孝敬父母、注重兄弟情谊,对妻儿呵护有加,同时又是心地善良、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普通人:同学刘星明由于差配原因而疯使得他良心不安,处处想着补偿自己的过失;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舒泽光,李济运则暗里给予了同情与帮助。
李济运置身于官场,受其浸染,要遵循官场的游戏规则,不得已会做出一些违背本意的事情:对上(刘星明)服从的同时不惜牺牲同学的利益,同情舒泽光却只能暗里帮舒泽光的忙。官场对人的禁锢使他有着许多无奈,正如王跃文所说:“‘官场’一词的中心字眼不在‘官’,而在‘场’。人既进入此‘场’,便为其左右,非神力不能自拔,而人间是没有神仙的。”[3]和“走失在‘官道’上的迷路人”朱怀镜(《国画》)相比,[4]李济运的形象让人体会更多的是他的无奈却又平实。他从一个旁观者角度观察、思考,多数情况下,他以一种叙述人的方式出现,客观冷静地看待周遭发生的一切,“是个看热闹的人”,但也是“事事都是做不得主的”,他有良知与正义,却也有退缩和怯懦,他会期待夫妻感情之外的男女之情(和朱芝的感情);他也害怕死人:他在省里挂职的办公室曾发生过前女厅长自杀一事使他心理产生阴影,经大师解后方才消除。这些细节刻画使李济运作为一个矛盾体存在于官场,却正是王跃文刻画人物的成功之处:首先是将李济运当作一个普通的“人”来刻画的,突出其作为一个常人心态的心理描写,揭示他作为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弱点,体现了王跃文对人性的深层探究和人文的关怀,这使得小说的苍黄色基调里透着一种暖色、一种温情,相比朱怀镜(《国画》)的沉迷与热衷于官场、关隐达(《秋风庭院》)的在官场抱负不能得以实现的极其无奈,李济运在官场中无奈生存的同时,更多地则显示了他的游刃有余,官场的圆通艺术、官场关系学、总管艺术等手段的运用自如和旁观的同时暗含一种超脱与平实的心态,证明了王跃文对“文人型官员形象”塑造的又一突破。[5]
作品借李济运的视角对官场的世态进行透视,着力审视官场中的人与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悲悯、苍凉的官场画面。“作者,尤其是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事、心理和命运,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6]147作品中作者化身李济运对官场进行审视,他或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如帮刘星明拟定差配人选、使成鄂渝罢手乌柚选举;或亲历某一事情:熊雄当书记前后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或者以他的视角关注并思考官场中的人和事:刘星明对“1·20”矿难事件的态度,致使李济运失望并合伙明阳等人将其检举;对狂言“谁影响乌柚的发展一阵子,我就要影响他一辈子”的刘星明暗生鄙夷。王跃文借李济运的视角,鲜明讽刺了官场的种种陋俗,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官场人文情状,用深刻、悲悯的笔触给官员们画了一幅幅肖像。
李济运的视角在全知全能视角与内视角之间变换,时刻对官场世态及官员世相进行深刻的披露,这种独特的视角操作,产生一种哲理寓意,表明王跃文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关注和隐忧,使《苍黄》在刻画人物、揭示人性的同时“蕴含着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6]138同时作者化身李济运对官场进行微观审视之际,也表明其作品的鲜明独特的文体学意义,正如杨义所说:“视角的功能不仅可以表现独特的世界感觉,蕴含某种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而且它的执著和独到的运用,可以导致叙事文体的变异和革新。”[6]138王跃文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塑造使阎真、肖仁福等官场作家从中得以借鉴并塑造了池大为、沈天涯等形象,《苍黄》中的李济运形象使这种深刻的哲理再次得到证明,再次印证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7]
王跃文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细腻的刻画以及巧妙的构思在官场小说创作中独领风骚,其作品语言幽默却暗含讽刺,于嬉笑中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看似不经心的言语却透露出警醒世人的寓意,笔下的官场更是透着平实的原生态。
王跃文的官场叙事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如张平、周梅森等以正义与腐败较量的二元对立叙事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他将目光聚集到官场的各个细节,倾向于对官场原生态的展示与解构,在细节的描摹中注以讽刺,从琐碎的事情中抽取细节刻画人物,描绘官场的人情与世故,对官场世态讽刺的同时揉以荒诞元素,实现了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表现官场中官性与人性的纠结,对官场百态、官员世相给予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描述了一幅当代官场世态画。
“人们读一部叙事作品,许多细节也许忘记了,但它的焦点是经久难忘的。”[6]173在《苍黄》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由荒唐的官员和荒诞无稽的选举故事、正常人被送进精神病院等故事情节组成的荒诞的官场,官场以滑稽的面目存在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而同时存在的还有王跃文字里行间不易觉察的反讽,这些构成了作品的焦点,成为作品的“文本精神所注,文脉所归,意蕴所集之点”,[6]172-173是“文本的最光亮之点”。[6]173作品中荒诞与讽刺下的官场生态,在现实中看似荒唐、令人难以置信,实则是王跃文以夸张讽刺效果达到揭示官场情状的独特方式。正如鲁迅所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8]王跃文以敏锐的触角,将一个世俗化的官场刻画得深刻而又惟妙惟肖,展示了他近十年来思考的力度。
主人公重名本身就带有一种荒诞的因子:书记刘星明为保证在选举中内定人员当选使另一刘星明走上差配之路,后者却因过于妄想当官而发癫,并且阴差阳错地替书记刘星明签字,解决了周老头的水库被村里烂仔强行霸占告状无门的事情,当周老头送锦旗表示感谢时,不啻给书记刘星明当头讽刺,而由李济运出主意书记刘星明用繁体签名,更让人看到官场的荒诞不经,两个刘星明都以各自的方式“行走”并注解着官场,体验着官场与人性的纠结,上演着官场生活的荒诞与讽刺;代县长明阳未当选县长,市委副书记认为是选举存在问题,挨个找代表谈话进行重新选举,认为选举中的问题只能用选举来纠正,却否认已经当选的存在问题;乌柚没有评上全省卫生城,刘星明竟会认为是“材料没写好”;重要会议期间,重点上访钉子户会被控制起来,不让离开家门,到省里或北京上访的,会被“截访”;得罪过刘星明的舒泽光、刘大亮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对于号称“三阎王”的民营企业家贺飞龙,一个曾在街上混、打架为生的无赖,欺上压下的腐败分子,职位却是一升再升,由民营企业家到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直到县长助理;最荒诞的则是一个有便宜就沾,没沾着便宜就耍无赖的堂堂《中国法制时报》的记者成鄂渝却当上了市委宣传部长。王跃文以荒诞无稽的故事情节向人描述了官场对人性的侵蚀与人性的泯灭,其中最大的原因即是权力的力量,“使人堕落和道德沦丧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永恒的、最活跃的”。[9]王跃文以反讽“还原和解构表面庄严、神圣的官场生活,揭示了官员们世俗化的生存本相和人生困境”,[7]同时注以黑色幽默式的荒诞,解构官场的同时给官场世相以强烈讽刺,以犀利的笔锋对官场的荒诞不经进行人性审视。
在《苍黄》中在对官场反讽的同时以荒诞的方式的展示了一个荒唐的官场画面,实现了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与“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反讽运用给人一种警醒,[10]使得他的官场小说在同时期官场小说作家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奇特效果,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同时彰显其官场叙事的风格个性。
《苍黄》以巧妙的构思、精妙的刻画,采用现实主义风格,以细节处入手,在情节结构、选取题材、塑造人物方面显示出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同类官场小说中别具一格,实现了王跃文近十年来对人性描绘的突破,揭露现实,针砭时弊,淋漓尽致,处处可见锋芒,充满了对现实社会中处于特殊生存状态的人群的人文关注以及对社会体制的探索精神。他秉持对生活客观的态度,描写日常状况下的官场,没有极端的人物形象,以细腻、敏感的方式感悟着生活,思索着生活,十年来厚积薄发,以俗化、白描方式形成了这部新的“官场现形记”,从典型事件、写实人物的刻画中真正达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不愧于书的腰封赫然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蛰伏十年磨一剑”之称号。
[1]伍益中.“他者”视角下人性欲望的透视——解读王跃文新作《苍黄》[J].理论与创作,2009(6).
[2]孟繁华.政治文化与“官场小说”.粤海风,2002(6).
[3]王跃文.官场王跃文·后记[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4]陈爱平.朱怀镜形象变化及原因初探 [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5]黄声波.论王跃文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形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
[6]杨 义.中国叙事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黄声波.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鲁 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鲁迅全集:第 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段崇轩.官场与人性的纠缠——评王跃文的小说创作[J].小说评论,2001(2).
[10]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3.
责任编辑:黄声波
Brilliant Conception and Ingen ious Characterization——Comments onCang Huang,a new novel ofWang Yuewen
WANG Suli
(Chinese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2,China)
Cang Huangis a miniature of contemporary official circles.The skillful conception and ingenious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novel fully reflec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novels about officialdom written byWang Yuewen.This novel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bsurdity and irony.Its bitter satire and derision towards the waysof the officialdom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ons about official circles.
Cang Huang;metaphor;absurdity;irony
I207.67
A
1674-117X(2010)04-0021-04
2009-12-15
王苏立 (1972-),女,河北邢台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