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花
(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再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刘春花
(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职业教育与培训牵涉到许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教育与培训的“利益联盟”,关注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合法利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承诺与责任担当。突破现行高职教育基本局限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质量评价视角,建立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架构,把高职教育之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纳入质量评价的视域,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应有视界。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焦点话题。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而言,评价高职教育质量“好”与“不好”的主要标准是什么?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要不要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因素考虑在内?如何才能制定出能突出职业教育特性且最为可靠的质量评价标准?仍是有待于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职业教育之利益相关者视角,就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英国著名学者弗里曼曾指出:“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1]就职业教育而言,利益相关者包括与职业教育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组织或个人。既包括职业教育对象和作为专门职业教育机构的学校等在内的职业教育内部利益相关者,又包括作为职业教育重要支持力量的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培训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职业教育或培训制度产生影响。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别。顾名思义,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基于社会职业并根据社会职业要求或需求以及社会职业(产业)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来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人才来服务社会的教育。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职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专门代理机构,高职院校或高职教育机构担负着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履行职业教育这一重大的责任使命。
高职教育和培训制度包含诸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职业教育的“利益联盟”。职业教育质量如何,不仅关乎置身其中并作为教育对象的职业人(或入职前的“准职业人”)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关乎职业教育实践的改善和改进,关乎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关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关乎社会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局。概括地说,职业教育是一个不仅关涉教育对象、学校发展、教育发展,而且关涉社会职业结构调整或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大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要把职业教育之于学校的影响或作用、把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把教育之于置身其中的教育对象——职业人或准职业人的影响或作用纳入评价标准视野,而且要把教育之于社会职业或用人单位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作用考虑在内。概言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公共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视野。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切实地关照各“利益相关者”(或“利益联盟”),要促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包括普通教育质量评价在内)在评价主体上,基本限于高职院校或职业教育机构内部完成的系统“内部评价”,较少甚至没有社会中介机构、投资人或政府等外部力量参与的“外部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以量化评价为主,质的描述或质性研究即价值判断的客观尺度的深层次研究显得单薄。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在内),可测量的事实判断层面即量的记述占据绝大多数,忽略了教育的其他一些有价值的目标,忽略了对职业教育之职业伦理、职业性向和职业素养等职业人必备特质的有效检验,很少甚至没有对于事实上难以用定量或测验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职业教育特性的评价。这种集中于对教育现状或显性“技术性”要素的评定、鉴别和区分的评价活动与评价标准,没能显现评价活动及评价标准之于改进教育、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结果与评价初衷难相吻合。
和普通教育质量评价一样,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直以教育系统的内部行政性评估为主。虽然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这种教育行政主导的系统“内部评估”,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质量提高,事实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其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内容普教化、评估方法简单化、评估过程封闭化等现实局限,使质量评价难以收到引领方向、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理想效果,因此招致越来越多的责难或质疑。
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基本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没有较好地突出职业教育之特性。评价内容的关键要件基本着眼于实用、功利的职业或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根据社会职业或专业岗位特性与要求进行细化的质量评价标准,以显性的现实性指标为基准的目标参照评价,如以修课数目、考试成绩等,评价标准基本固着在“划一的、同质的”维度,没能足以显现高职教育之个性特质的差异性指标。虽然有便于测量或量化的优势,但因缺乏质性的视角而隐没了那些于高职教育而言富于内在价值的实质性内涵。
教育和培训包含多个利益主体,争取或维护自身利益是各利益主体的本然要求。就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而言,作为其教育对象的受训者或职业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作为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机构的高职院校理应是行内主要的利益主体。在教育中获得正当合理的利益,既是教育中人的基本诉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从职业教育系统的外部场域看,政府、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或机构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也应是职业教育的获益对象。但在现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基本限于“教育对象”或“职业学校”等教育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层面,较大程度地把学校的利益、教育对象的利益等置于首要甚至惟一的地位,教育的社会效益或社会利益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少有甚至没有关注,用人单位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从教育教学中获益的评价标准被排除在外。这种基于教育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必要的社会评价体系,使得职业教育机构或“教育人”利益成了职业教育的惟一指向,甚至成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惟一追求,职业教育之内在品性及其社会责任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被搁置不顾。因而,在所谓职业教育及其质量评价的支持性力量中,往往存在着背离评价初衷、扭曲评价标准、消解评价效果的反向力量。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构建由教育系统内部、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如前所述,高职教育有着多元利益相关者。概括说来,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有如下特点:
第一,注重长远、引领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理念涉及到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导向与取向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在其评价理念上,不仅注重各利益相关者当前的正当、合法利益,而且注重各利益相关者的长远利益。既注重对结果的诊断性评定,又注重致力于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人的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多元主体、内外综合的评价视角。突破现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基本限于“局内”利益相关者的内部评价视界,把高职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价”与用人单位等社会外部力量的评价综合起来,是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特点之一。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会职业结构调整及社会职业发展需求、面向劳动就业等社会需要办学,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是在“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基础上实现的一种综合性评价。社会评价是与(教育系统)内部行政性评价相对而言的。社会评价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如社会职业、劳动就业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上,社会评价是以社会专业组织、民间团体、投资机构、企业、用人单位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多元社会力量为评价主体,对高职教育质量特别是所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程度或适应社会发展程度等进行的评价。
第三,显隐结合、结构完整的评价内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上,注重显性层面与隐性层面的评价内容,并据此确定显性评价指标与隐性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显性层面,如: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专业结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或就业能力、就业率等在内的显性评价指标。隐性层面,如:综合职业素养,社会的满意度或认可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结构的适应程度,以及是否满足社会职业或经济社会发展潜在需要的隐性评价指标。
第四,量质并举、臻求完善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化评价,又注重质性评价,诸如对难以量化的层面,如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的知识或技能结构等是否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否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或人力资源开发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否或能否为促进就业或再就业服务,是否或能否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等进行质性评价。量质并举的评价方法,是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特点。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对于高职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导向或引领作用。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要建立在与职业教育实践使命充分契合的基础之上,利益相关者视域中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以其实践逻辑起点——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入手,并据此来架构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即导向。评价最终以怎样的导向才能切实发挥评价导向作用?这就要明确质量评价的旨意或应然取向:制定出评价标准究竟是为什么?它应该把职业教育引向何处?人们依照特定的标准来评价职业教育质量时,最终会不会把职业教育引向所希望的方向,能不能把职业教育引向所希望的方向。架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要兼顾评价过程的各环节,应避免顾此失彼而忽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活动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要考虑教育教学活动结果、效益及其影响,又要考虑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人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等。质量评价标准来源于或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存在,应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诸方面来加以表达和反映。相应地,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包括价值存在(质/量/尺度)、价值规范(应该)和价值必然性(正当)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是基于职业和职业人培养的专门化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职教育是以高级技能人才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为主旨的综合教育。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质”逻辑地要求职业教育面向社会职业需求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服务于职业需求或职业人成长。为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提供所需的合格人才,为社会人才谋求合适的职业或转换职业(或岗位)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服务,这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及人才培养的标准是否和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考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参照。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拟定,要以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或特性为基点,着眼于“职业特性”来思考评价标准问题,使质量评价标准真切地反映或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性所在。
教育之利益相关者是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构架,既要有包括对学校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评价、对学生和教师等显性层面的评价,又要有隐性层面的评价参照;既要有对学校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指标,又要考虑社会用人单位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因素。
“没有行业、企业的主体性参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功能难以体现。”[2]以“技能”或“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办学的典型形式。面向社会办学,就是面向社会职业或产业,面向行业、企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与决策,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表征。从某种角度而言,高职教育从办学思路或指导思想,到培养目标、专业结构或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应以社会职业(行业)或岗位以及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要为基点来确定。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及人才培养的标准是否合适,不仅要看其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或合符办学的标准,更要考察其是否和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这是考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参照。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力主突破现行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视野,建立起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把“局内利益”与“局外利益”、“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就评价主体上,突破(系统)“内部评价”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换,真正形成(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为核心、政府督导性评估为主导、社会评价为重要参照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社会通过对高职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定,可以为市场选择高职教育提供依据,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认同感;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机构如高职院校通过社会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激活高职教育机构内部办学机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自我发展能力,为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并获得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导向。
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职业(产业)结构变化与调整的现实之需,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对职业岗位或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发展之需,适应国家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之需。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在其评价方法上,要致力于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统一、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趋全面、合理和完善。对易于量化的显性层面,如知识技能、实践职业能力、就业率、获得的社会投资等进行量化评价;对于难以量化的隐性层面,如教育培养目标或标准、人才的职业知识或技能结构、职业性向或综合职业素养与社会职业或岗位需要的适应程度等纳入质性评价的范畴。
总之,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是对职业人或职前受训者利益的评价,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评价,是对社会职业(产业)结构变化与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评价。从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社会力量等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来构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应有视界。多元“利益相关者”视域中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研究乃至学校教育质量评价问题的解读和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王雁林.论利益相关者视野下英国技能培训政策的变迁[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86-89.
[2]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2-24.
Rethinking of the Assess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keholders
LIU Chun-hua
(Culture and History Institute,Hunan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volvesmany stakeholders,who consist of“the interest alliance”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To concern and to ensure all stakeholders’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interests are the commitment and responsibility tha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The study of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confined in“internal stakeholders”,establish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multi-stakeholder perspective,and bring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into quality assess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stakeholder;quality assessment
G 64
A
1004-1710(2010)02-0117-04
2009-07-22
刘春花(1965-),女,云南元谋人,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高职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吴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