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及其评价
——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2010-04-07 17:51
关键词:卢卡奇资产阶级阶级

周 荣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及其评价
——读《历史与阶级意识》

周 荣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早年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阶级意识理论是其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批判第二国际的机械性、宿命论式的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它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关系问题,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哲学基础。卢卡奇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卢卡奇;阶级意识;主体性;物化

一、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历史考察

阶级意识理论是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要论题,也是青年卢卡奇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成卢卡奇形成阶级意识理论的最主要因素有:总结革命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清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影响;克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危机以及卢卡奇本人思想历程的逻辑发展等。

卢卡奇的理论创作始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1919年匈牙利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重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认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试图为欧洲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和实践模式。他指出此时革命活动的“当务之急是要使匈牙利的革命工人运动获得新的生命,并使其继续下去:必须提出新的口号和政策,以使这种运动在白色恐怖期间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驳倒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诽谤……同时,必须开始对无产阶级专政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评”[1]5。卢卡奇对匈牙利革命现实问题进行的这一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9世纪后期,西欧各国几乎都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程度的曲解。其典型代表就是第二国际考茨基的“经济决定论”和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这些错误思潮对广大工人和群众产生了误导,严重腐蚀了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资产阶级“物化”意识、“虚假意识”遮蔽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陷入了阶级意识的危机之中。因此,要想认清世界革命形势,迫切需要克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危机、解决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问题。卢卡奇深信“,在他进行写作的当时,强调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那时世界革命的客观条件既已成熟,世界革命的成功便依赖于无产阶级意识这一无形的因素”[2]167。

二、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基本构架

1.阶级意识的含义

阶级意识的概念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有它特定的含义。卢卡奇认为,真正科学的阶级意识,也就是科学、总体和社会历史地意识到阶级本身,意识到阶级的性质、地位、前途和使命,等等,这也就是意识到了社会历史的总体。这样的阶级意识并不是每个阶级都有能力获得的,在卢卡奇看来,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况且,是否获得这种阶级意识,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分析,是以对各阶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讨论为基础而展开的。他认为,所谓“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的地位。阶级意识因此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1]104-105。他认为人们不可能超越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他们地位的制约。简单地说,“青年卢卡奇用一种与社会发展特定状况相关的客观可能性为尺度,以确定作为一定阶级的总体意识状况。他将这种研究意识的方法称为‘与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关系’的‘具体研究’”[3]62。基于以上的分析,青年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的核心是“阶级自身的自觉的历史定位,这一历史定位决定了阶级的历史命运”[4]1。由此看来,卢卡奇在阶级意识问题上的独特之处在于:不是生搬硬套地空谈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而是把它具体化,主旨是突显和强调阶级意识的社会历史性质和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特点。更进一步,卢卡奇还创造性地揭示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如何生命攸关地反作用于自身的阶级生活及其他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2.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自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之后,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逐步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等级制的取消,只有资产阶级的统治才使社会划分为纯粹的独一无二的阶级这样一种社会制度成为可能”[1]110。“纯粹的阶级”即指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就是反映资产阶级的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意识。也就是说,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是由少数人来执行的,而且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因此欺骗别的阶级,让它们没有清楚的阶级意识,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存在来说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1]124。由此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的意识是一种狭隘的阶级意识,不可能从历史的总体上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因此,它是一种“虚假意识”。而当无产阶级作为其对立面登上历史舞台时,“‘虚假’意识变成了虚伪的意识”[1]123。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虚假呢?在卢卡奇看来,对资产阶级来说,按照永远有效的原则来理解它自己的生产制度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能、它的根本的阶级利害的内在要求,它的存在权利的诉求和自身的命运,使得它用这种虚假的外观粉饰和掩藏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这样的假象也就意味着,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终将会越来越走向灭亡的边缘。

面对全新的发展环境,各医院必须紧紧围绕在战略部署的周围,深化理解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现实需要,实现对财务管理各岗位职能与责任义务的优化配置,进而为构建崭新财务管理组织奠定基础,适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在实现岗位优化配置的实践中,应该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强化这一视角之上,整合《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部署中的要求与路线指引,公立医院应该将进一步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为基本着眼点与发力点,尽快构建起将总会计师作为核心的领导管理机制,使得财务部门可以尽快实现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实现财务核算职能与管理职能的相互分离。

3.历史中的主体性范畴

卢卡奇在对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主体性问题的阐述主要意图就是要挖掘出阶级意识背后隐藏的历史主体性思想,以促进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卢卡奇认为,“在近代哲学史上,主客体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作为认识论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是认识(思维)主体,客体是认识(思维)对象。认识论的任务就是探讨作为认识主体的思维如何能够和被思维的对象(客体)相一致”[5]126。他转述了维科的一个重要思想:“人类史同自然史的区别在于,人类史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1]178这句话既奠定了卢卡奇的历史观的基础,也奠定了他的认识论的基础。“他认为,历史中的客体并不是自在的、既定的、与人异在的客体,并不具有一种僵硬的、一成不变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作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东西,社会客体在本质上是历史的”[5]128。在卢卡奇看来,历史并非一个混沌的生成过程,其本质是人的历史性生成的形式,即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性结构。“历史正是在于,任何固定化都会沦为幻想:历史恰恰就是人的具体生存形式不断彻底变化的历史”[1]275。

卢卡奇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不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历史活动的客体,它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无产阶级看来,自我认识和对社会历史总体的认识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同时既是自己认识的主体,也是自己认识的客体”[1]70。而历史中的主体既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无产阶级中单个孤立的个人,只能是整个无产阶级。借助无产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同时也真正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4.物化理论

卢卡奇认为,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它作为一种高居于整个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的深层结构。他指出:“商品拜物教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有的问题”[1]144。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片面发展,形成了一个缺乏人性的商品世界,不是人支配物,而是物支配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这种“规律”必然造成了人的价值的丧失和物的价值的上升。在这种状态下,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这种社会存在的发展最终产生物化意识。

在此,卢卡奇找到了物化理念的出发点:商品拜物教的秘密和实质,就在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这种关系的历史性质和阶级性质,揭破了拜物教的神秘外观,透出了它的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拜物教使人们只能停留在直接性的假象上,而普遍的物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物化意识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使工人阶级丧失了对整个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与历史改造的能力,造成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顺从和适应的态度,从而阻碍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使工人阶级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5.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按照卢卡奇的阐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一种合理的、恰当的反应,它可以算作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情境,因此,它绝对不是单个无产者的心理意识或者全部无产者的大众心理意识,而是被意识到的、阶级的历史处境所具有的意义,是无产阶级对于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是“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1]133。因此,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一种在实践中“被赋予的阶级意识”。这一样来,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改造社会和解放全人类的特殊功能。“当最后的经济危机击中资本主义时,革命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1]129。无产阶级只有废除阶级社会,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由于无产阶级被历史赋予了自觉地改造社会的任务,它的阶级意识必然会在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之间、孤立因素和整体之间产生矛盾。所以对卢卡奇来说,作为阶级的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形成,其重要性同时也在于对现实中的那些对抗的解决,不过,只有当这些对抗为无产阶级所意识到,并在实践中加以克服时,无产阶级的意识才会从抽象的可能变成具体的现实。

在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中,资本主义的物化和生活方式对其来说仍是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面对这一现实,“无产阶级的优势仅仅在于,它有能力从核心出发来考察社会,并把它看作是互相联系着的整体,并因而能从核心上,从改变现实上来采取行动;就在于对它的阶级意识来说,理论与实践是相吻合的;就在于它因此能自觉地把它自己的行动作为决定性的因素投放到历史发展的天平上去”[1]127-128。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够从根本上把社会看成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这个整体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无产阶级只有具有这种清晰的阶级意识,才能真正地影响历史的进程,才会最终赢得胜利。

三、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历史评价及现实启示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由黑格尔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内容包含着复杂且矛盾的不成熟成分,观点是尝试性的,但它有自己特定的现实目的——反对和批判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庸俗的机械决定论,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哲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整体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其生命征途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和泛滥,就曾激起了国际上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卢卡奇立足无产阶级革命现实,对这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在卢卡奇看来,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扼杀业已日益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战争,用庸俗进化论和折中主义代替辩证法,不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而是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曲解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卢卡奇认为,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主体思想,否定了无产阶级和人的作用,否定了无产阶级意识在革命活动中具有的能动作用。针对这些情况,卢卡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主、客体辩证统一的方法,来抗衡机械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侵蚀;对无产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通过赋予阶级意识以极大的能动性来抗议第二国际的宿命论和经济决定论,成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它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困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作的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没有完成对阶级的界定,卢卡奇从马克思中断的地方开始构建阶级意识理论。“卢卡奇超越无产阶级实际的主观意识,而讨论‘被赋予的’阶级意识,即一个阶级在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利益后必定会拥有的意识”[2]167。卢卡奇运用唯物史观,从总体性观点出发,说明阶级意识是随着工业革命才出现的,因为只有那时,阶级才变成民族实体,阶级意识才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而变得“更纯”。卢卡奇从分析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辩证矛盾入手,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指出无产阶级如何从“自在”阶级走向“自为”阶级,强调无产阶级阶级自觉意识在革命斗争中的能动作用。总体来说,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比较完整而且富有新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他并未像马克思那样把资产阶级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放到整个人类历史的中背景中去加以研究”[5]153。他仅局限于无产阶级本身的历史来谈无产阶级,其视野从未超出资产阶级社会。此外,他并没有提供无产阶级怎样发展自身意识的理论,没有说明自觉意识的形成问题,具有一定的唯心主义倾向。尽管如此,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的合理成分和研究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当今阶级结构变得日益复杂化,工人阶级增添了很多“新元素”,阶级界限越发模糊,导致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严重弱化,而阶级意识的缺失使无产阶级难以发挥其本身的社会和政治作用。当前,阶级意识的重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克服“物化意识”的侵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不利因素也随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卢卡奇指出:“正像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地在更高的阶段上从经济方面生产和再生产自身一样,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1]156。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意识起着一种把掩饰和麻痹变成似乎是反映现实本质的既定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帮助广大工人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明确的阶级认同感和阶级责任感。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确保党的先进性。按照卢卡奇的理解,对本阶级共同利益的充分认识是形成阶级意识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我们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历史使命,身体力行,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历史与阶级意识》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年卢卡奇强烈的革命意识和激情以及他对无产阶级意识所寄予的良好愿望,但如果只有美好的愿望而找不到通向现实的出路,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脱离实际的抽象议论,就会从现实领域又回到纯思想的领域。如果仅仅从观念解放出发,而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历史依然是无望的。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朱士群.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总体与物化之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4.

[5]孙伯金癸.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D663

A

1671-4970(2010)04-0013-04

2010-08-10

周荣(1977—),女,江苏盱眙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卢卡奇资产阶级阶级
如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卢卡奇
——回望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
主持人的话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卢卡奇论悲剧的形而上学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