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网络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0-04-07 17:12任家高马其平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家高 马其平

浅析如何利用网络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任家高 马其平

随着政治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育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涵义、特征,提出利用网络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体系及规避其潜在风险的方法。

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各种路径,而现在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发达,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个崭新而又艰巨的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初步的探索。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众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主要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1]。现在学界主要从狭义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随之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普及。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资源和教育资源,以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然而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占据这块阵地,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必然去占领。因此,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含义就是利用网络教育的优秀资源共享、个性化教学等特性,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这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具体化,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认同的行动指南,转化为人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特征

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含义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研究其实现的途径,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1.资源整合的迅捷化。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网络传媒具有无限的容量、高速的集中性,它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各种研究成果以电子期刊、电子著作等形式进行高度集中,实现资源整合的迅捷化。

2.理论宣传的大众化。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2]现在我国的网络传媒已步入千家万户,网络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平台保证,网络的大众化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交相辉映的,可以肯定地说:网络教育促使理论宣传趋于大众化。

3.学习形式的交互化。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中,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学习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单向传播,而是在平等对话的语境下进行信息的传播,这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带来了便利因素。他们可利用网络教育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和研究,进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使理论趋于完善。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学校和群众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因而构建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学校教育为主体、群众参与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网络教育体系,规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潜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1.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坚实堡垒。

第一,投入必要资金,对网络载体的关键技术加以研发,构建坚实有力的战略阵地。为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平台——网络载体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政府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来研发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科学传播技术,如网民的分众研究,信息的情绪激发技术,信息资源呈现次序的精细化控制,网络评论的分析和互动应对技术等等[3],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构建坚实有力的战略阵地。

第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方向是由其目标和任务决定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首要问题。为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也即规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培养符合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

第三,统一规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内容。中央政府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内容规划上下功夫,尤其要在核心内容上提出要求,各地方政府或教育机构在遵照执行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灵活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教育。

2.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前沿阵地。

第一,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主要是网络教育),然而传统教育的质和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而网络教育则不同,它对学习时间、地点和办学条件没有限制,且不同学校的老师可以联合授课;授课的内容可以视频、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学校的“红色网站”是其宣传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逐步趋于成熟,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分子在体系的构建和思想的宣传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这集中表达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言:“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学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创新的主体,可以建立一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广泛宣传的“红色网站”,如“全国第一家以思想政治为内容”的网站——清华大学“红色网站”,继之又建立的“红色世界”、“红色风暴”等,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大新闻网”、“华夏读书网”等一系列网站。[5]这些“红色网站”的建立使学校(尤其高等学校)的网络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前沿阵地。

第三,学校的网络教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的及时性和连贯性,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以不同的形式接受学校的网络教育,而学校的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传授最新知识、进行理论研讨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迫切需要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及时更新。故而,学校的网络教育担负着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迅速有效地影响群众的重要使命。

3.以群众参与为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根本要求。

第一,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前提条件。网络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如何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当中来是当前棘手的问题。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是理论家,他们对科学理论的接受和理解主要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必须采用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和方式方法宣传马克思主义。所谓通俗,是用通俗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但不能降低其科学性质和理论价值,要在使人民群众易于接受上下功夫,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探讨中来。

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核心是广大群众系统全面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于实践,然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它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因此,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时,一定要把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上。因为缺乏实践性的思想不可能有大众化的冲动和力量,而离开了大众化,实践性就失去了最为坚实的民众基础和主体力量。[7]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将科学理论内化到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去,并用来指导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

4.规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网络教育的潜在风险。

第一,时刻警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渗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也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而网络的开放性等特点,使得西方资产阶级可以利用信息的优势,对我国进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渗透,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所以我们必须让马克思主义占据网络的阵地。

第二,加强对网络热点的良性引导,避免对事实的歪曲和误解。网络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有利于群众的意见的直接表达,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民发表某些极端的言论,而这些又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歪曲事实,反复“灌水”炒作,引起社会各界甚至外国媒体的关注,那么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来解析这些事件,使网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同时,澄清事件真相,稳定网民情绪,始终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

[1]张国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维度[J].理论探索,2009,(4):18—20.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邓国峰.网络传媒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学术论坛,200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吴克明.网络文明教育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J].社会主义研究, 2008, (6).

AnalysisofHowtoUseOnlineEducationtoPromotethePopularityofMarxism

Ren Jiagao Ma Qi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education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m online education and attempts to use onlin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education and to avoid the potential risks.

online education; Marxism popularity; path

ClassNo.:G41DocumentMark:A

孙丽萍 宋瑞斌)

任家高,在读硕士,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邮政编码:230039

马其平,在读硕士,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邮政编码:230039

1672-6758(2010)05-0007-2

G41

A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