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济运的二重人格①

2010-04-07 15:10
关键词:王跃文官场知识分子

赵 经

(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论李济运的二重人格①

赵 经

(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作为官场知识分子,李济运是官员和知识分子二重身份的结合,具有二重人格。他一方面具有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特征,不乏社会道德良知和现实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他又认同官场混世哲学,妥协于官场腐败和官场潜规则。官场现实对人性的扭曲腐蚀是造成李济运二重人格的重要原因。

《苍黄》;李济运;官场知识分子;二重人格;官场现实

对于曾处在官人与作家之间尴尬境地的“边缘人”王跃文来说,人永远是其小说创作的惟一题材。他曾表示,“写人才是我小说的真义。”[1]确实,王跃文的小说以官场为大背景,凭其对官场人生的深切体验,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物典型。其小说新作《苍黄》以全知视角对人物进行多维刻画,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官场知识分子形象。作品主人公李济运一方面具有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特征,不乏社会道德良知和现实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他又认同官场混世哲学,妥协于官场腐败和官场潜规则。

“人格”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 persona,最初指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后指演员本人。“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两层意思:(1)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2)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把人格说成是面具那样的东西,说明人格就是表现于外的、在公众场合上的自我。我们把自己显示于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人格,这种说法正好表明人还有由于某些原因不显示的、蕴藏起来的东西。”[2]

与此同时,人格又是社会化的产物。“人天生只是一个人类有机体,并非一个社会人,生下后得到社会的教养,与别人接触,习得所属团体的价值,所赞成的态度、观念及行为模式,遵守社会的规范,并有了地位和职务,才成为一个有人性、有人格的社会人,也就是社会化的人。故可以说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传授其文化或生活模式与团体价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将新生儿模塑成一个社会分子的过程。”[3]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和群体的影响,一方面形成社会人的共性,在适应中成为社会的成员;另一方面形成个性和人格,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因为人格的社会化,人必然要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当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时,个体便极容易在其自身内部产生冲突。

《苍黄》中的李济运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小说叙事表明,他本性善良,对父母孝敬有加,对妻儿体贴疼爱,对朋友讲求仁义,渴求保持知识分子起码的清正和良知。他不动声色帮助他人,却要忍受误解甚至辱骂;他推荐刘星明当差配不仅能解领导之围,也可借机提拔老同学;物价局局长舒泽光被接受调查时,李济运有意帮他,但却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宋香云幼儿园投毒案中,李济运为了进行挽救,不但让老婆主动辞职,更是作了宋香云自首的伪证。他内心装载着知识分子的良知,迫于无奈违背原则时,他终日惶惶,遭受良心谴责。选举现场上老同学疯了,他充满愧疚。事后,他建议刘书记去看望刘星明,希望组织上对刘星明及其妻儿做一些实际性的补偿。他不满现实中官员为自身利益勾心斗角、为虎作伥、置百姓利益于不顾的自私自利行为。以舒泽光被整事件为例,刘星明仅仅因为舒泽光蔑视其权威,就查他的经济问题,不想却查出个廉洁干部;刘星明心有不甘,又弄出抓嫖事件。对于刘星明这种报复行为,李济运甚是愤怒和不满。

总之,李济运在为人处事上,特别是在心灵深处蕴藏的自我,是具有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和自我反省精神的,他力求保持社会的良知和正义。

另一方面,李济运作为身处官场大染缸中的小官员,又不可避免地沾有官员的各种劣习。如小说中描述,他是乌柚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在他身上,有着一般官员无法企及的优势:年纪轻轻而有所作为,头脑冷静而不失理性,沉稳得体而周到缜密,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领导肯定。他熟谙官场的游戏规则,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整日忙于官场应酬,常说些打着官调子的奉承话。

小说开头写刘星明在下乡考察的路上附庸风雅吟诗道:“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4]1同行人都夸刘书记好诗,李济运明知他是盗用了郑板桥的诗句,也微笑鼓掌或装作没听见,以免揭了领导的短。李济运熟悉领导的脾气习性,尽管心里打着边鼓,面上却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为帮助领导解决选举困难,他找到老同学当差配。明知差配是组织内部指定人选,只起着陪太子读书的作用,但为了圆场他却谎称自己不知道,只说指定差配人选是不合法的,差额选举是社会民主的进步,何其冠冕堂皇!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济运虽算不上芝麻官,但亲人朋友却因他当官得到不少好处:老婆舒瑾没什么文化却能当上幼儿园园长;聚赌的弟弟李济林轻松得以安全保释,弟媳春桃的赌款也得以拿回;家里房屋被炸、哥哥的矿场发生矿难,公安局二话不说抓紧调查。

在面对明知是错误的、不道德的事情时,李济运常常不能义无反顾地反对和抵制,只能委婉地提出建议或逆着原则背着良心执行,在权威面前,他显得如此无力,《苍黄》中处处有这样的事例。例如,当刘书记命令李济运将舒泽光和刘大亮关进精神病院时,他明知舒泽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明知刘大亮精神完全正常,明知刘书记只是为了个人恩怨进行报复,他虽故意拖延时间想逃避,但仍摆脱不了上级的压迫。他的犹豫和拖延是知识分子道德和良知存在的表现,但最终却不得不执行上级的错误指示又显示其性格的软弱。

《苍黄》引文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4]染丝尚且如此,作为官员的知识分子又如何能不受大染缸的污染呢?身处官场的知识分子李济运,他的人格是分裂的,他不断地在“染”与“拒染”中游走。究其根源,官场现实对人性的扭曲腐蚀是造成李济运二重人格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对官本位的认可与体认使仕途中的李济运有形或无形中产生了对官场权力的渴求,而在对权力不懈追求的背后,隐藏着官场求生存的强烈欲望。

李济运在乌柚县虽是个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却总感觉自己没有实权,说话不算,更办不了大事,更多的只能服从上级。他有能力,但因没有实权而遭到排挤。他对仕途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即其“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4]293他还有在县里或省里发展的两条路线,无奈他确实没有实权。更甚者,他的命运或许同李非凡、吴德满一样,要么被免职,要么提前退居二线。

在《苍黄》中,官场现实力量过于强大,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无法保持人格的整一性,难以把握自我命运。王跃文将染丝的小道理运用于官场的剖析,说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小说中的话一针见血:“官场早就是个大江湖,清清浊浊,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一塌糊涂。”[4]30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社会人,势必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强大的官场现实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总会有意无意地遵循潜在的生活逻辑和游戏规则。个人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尽可能保持底线的情况下,有所作为。人生无常,官场更是反复多变,适者生存的真理似乎更适用于官场中的小人物,李济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谋求官场上的生存。一方面,他对领导的做法有所建议也有所保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另一方面,在不危及自己仕途的情况下,他极尽全力为正义和真理说话,尽可能不损害百姓利益。在众多领导中,他是中庸的,不会像刘大亮一样买官不成便破釜沉舟,也不会像阳明和舒泽光那样正直刚强,不为权势所利诱威逼。他明白破罐子破摔在官场上不可取,他也知道刚正不阿的人在官场是没有好下场好前途的。他看不惯刘书记的言行,认为他附庸风雅、故作伟人状、自私自利、置群众利益于不顾,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但为了官场生存,李济运不得不在他手下办事,最终把老同学逼疯自杀,成为将舒泽光、刘大亮送进精神病院的刽子手。

因此,李济运作为官场中人,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与道德良知和官员的混世哲学与个人功利在他脑中纠缠不休。他不得不忍受内心的分裂,时刻遵循官场潜规则以求得个人的生存发展,这一切都源于官场对人性的扭曲。那幅名为《怕》的油画告诉人们,活着应该有所畏惧,而现实中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官场又是个能改变人本来面目的染坊,身在其中的知识分子,无论是李济运,还是其他人,都难以保证自己人格的整一性,这是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哀,是官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王跃文曾在《没法结局——<结局或开始 >创作谈》一文中表示:“我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感情极其复杂,有恨、有爱、有悲悯。中国官场毕竟是精英荟萃之所,当然其中也有丑陋的物种,他们构成奇特的社会生态圈,主宰着芸芸众生。生活并没有给我太多的乐观,但生活毕竟需要希望。”[5]对于李济运来说,“乌柚这架大哑床,他还得护着它不弄出响声。他觉得自己很卑劣,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流。”[4]379

在“官本位”思想流行的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王跃文的官场小说新作《苍黄》无疑具有特珠的价值和意义。它以朦胧的苍黄之色向人们描绘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冷漠凄怆和无望,这是一种青黄不接的危机和荒原意识。透过李济运的人格分析,我们看到了宦海浮沉中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与心灵挣扎,看到了官场潜规则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异化。诚如王跃文所言,他的小说有的是冷峻、荒诞、微妙和尴尬,但同时也从不缺乏悲悯和温暖。这与其说是他的官场小说所体现的色彩,不如说更是鲜活的人生百态。其审美的价值不在于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和官场生活,而是从这种生活冷峻残酷的真实中,揭示荒诞并反抗之,由此来发人深思、引人觉醒。

[1]王跃文.官场无故事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1.

[2]陈仲庚.人格心理学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2.

[3]龙冠海.社会学[M].台北: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115.

[4]王跃文.苍黄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5]王跃文.有人骗你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283.

责任编辑:黄声波

On L i Jiyun’sDouble Personality

ZHAO Jing

(School ofLiteratu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s an officialdom intellectual,LiJiyun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double identity of an official and an intellectual,hence he has double personality.On one hand,with socialmoral conscience and realistic critical spirit,he ha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On the other hand,he agrees to the officialdom philosophy and compromises to the officialdom corruption and bureaucratic hidden rules.The distortion and corruption of humanity caused by the bureaucratic reality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his double personality.

Cang huang;Li Jiyun;officialdom intellectuals;double personality;bureaucratic reality

I207.67

A

1674-117X(2010)05-0081-03

2010-01-25

赵 经(1987-),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王跃文官场知识分子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陌生人的承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