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山水别样情
——《滁州西涧》与《淮中晚泊犊头》之比较

2010-04-07 09:24王春花
关键词:幽草苏舜钦韦应物

王春花

一样山水别样情
——《滁州西涧》与《淮中晚泊犊头》之比较

王春花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都是山水诗中的代表作,而且二者在取景上极为相似。但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心态不同使得这两首诗歌给人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试从这两首诗歌的观察视角、感官选择、意境风格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对比这两首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

视角;感官;意境;结构

诗是最精致的语言,它用最简练、最恰切、最精准的文字来表现最丰富、最微妙的情感。中国的山水诗是诗歌中的奇葩,它就像一幅幅山水画,让读者在享受或壮观、或幽深的山水的同时,品味作者融入山水之中的思想、情感。正如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的评述“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成功的山水诗作无一不是一幅幅逼真、动人的画卷。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山水诗每一次读来都是那么的新鲜,一次又一次的启发着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之前不曾留意的美。

中唐诗人韦应物和开创宋代诗风的苏舜钦都善写山水诗,韦应物的山水诗以平淡自然著称,白居易称其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朱熹也谓“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翁方纲谓其诗“奇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均以平淡自然为其主要风格。而苏舜钦的写景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见长。二人的诗歌创作都追求语言简洁、冲和自然的诗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都是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可以称得上是“有声画卷”、“流动画卷”。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两首诗的取景非常相似:都主要写了春草、春雨、春潮和孤舟这几个意象。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也很相似:简洁自然如同白话,却又很恰切地刻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诗中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被写活了,向读者诉说着自己的情绪,真正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虽然这两首诗在取景和语言风格上非常相似,但读来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让我们看到的是优雅高洁的青草、宛转悠远的鸟鸣、生机盎然的春潮、淡然自在的渡船。诗人仿佛在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外,忘却一切俗务,享受着恬静、自在的自然之美;诗人又仿佛成为了这幅完美画卷的一部分,与之相融相谐,诗人若隐若现的身影引导着读者在这优美的山水中畅游,品读山水、品读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展现给我们的是阴云低垂的春野、柔弱的青草、孤寂的扁舟、凄凉的古祠,同时还有“时有幽花一树明”的生机和“满川风雨看潮生”的壮阔。压抑、孤寂的现状与壮阔、奋发的精神相互交织,读来跌宕起伏,让读者忍不住想和诗人一起仰天长啸。

总结起来,这两首诗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心态不同,从而使得这两首诗歌在诗歌的观察视角、感官选择、意境风格甚至是结构安排上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第一,两位诗人的创作心态大不相同。

诗歌是人类创作活动最凝练的结晶,任何诗歌都离不开“咏物言志”,不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还是空寂悠远的山水诗。山水诗中虽然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感情,但诗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无一例外的沾染了诗人的情绪,可以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代言人。而作为读者,我们也可以从诗歌的字句中还原出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精神面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这两首诗的作者生活经历完全不同,当时写这两首诗的创作心态也大相径庭。

韦应物一生好静,不追求尘世浮华,宁静淡泊,故而能够独具慧眼,从平凡中发现美的真谛。《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四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滁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滁县。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这样描写滁州——“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好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当时作者事业顺利,心情比较闲适,在幽静的西涧看到这春荫幽草、黄鹂轻吟、晚潮澎湃、孤舟自在的雨中美景,让作者忘却了俗务,完全沉浸于这幅闲雅、幽静的山水画卷中。全诗洋溢着一种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闲适意境。前两句为画龙之笔,中心在一个“怜”字。涧边独生的幽草,他的遗世独立、优雅高洁引起了诗人的共鸣,从而心生怜爱。西涧幽草堪比空谷幽兰,扑鼻而来的是春的清新与芬芳。后两句为点睛之笔,突出一个“自”字。傍晚之时,得春雨之助,涧中之水奔腾急湍,而野外的渡口则是一片安闲,人迹杳杳,只有渡船在水上悠然自在地漂着,一急一缓,相映成趣。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漂浮的情景,可以看出春日自生自荣的自然之美,表现了诗人超逸脱俗的情趣。前以“独怜”二字总领全诗,遂使诗人之自我,与此无人之境的天然野境合为一体,完成物我之间心灵的沟通,形成恬淡、适意、萧散、闲逸之境界。

苏舜钦曾遭诬陷被捕人狱,后虽经多方营救,但还是被削职为民。此后不久,他携带妻小南下苏州。《淮中晚泊犊头》正是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功名付诸流水,亲友多不往来,可以想象,诗人此时的心情该是多么的复杂与沉重。面对一样的春草、春雨、春潮,却有完全不同的感慨。首句“春阴垂野草青青”,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阔大而又压抑的画面。阴云低垂,笼罩四野,野草青青,娇柔无依,这正是诗人惨淡现状和痛苦内心的写照。“时有幽花一树明”,与上句构成强烈的反差,一抹亮丽的色彩,给人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与陆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展现出一幅精致的风景画,色彩丰富,明暗相叠。其中的“春阴垂野”这一画面虽然广阔但又不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般的奔放豪迈,有一种难以发泄的抑郁之情蕴含其中,不吐不快。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云低草远,孤舟夜泊,不见人迹,只有古祠,一股孤独感自然袭上心头。困顿的现状,阴霾的天气,孤寂的环境,悲愤的心情,可谓百感交集,这种孤苦、压抑的心情又岂是时有时无的“一树幽花”所能缓解的!第四句“满川风雨看潮生”,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似乎以一种淡然闲适的态度欣赏着波涛汹涌的春潮。这满川风雨、春潮奔腾的壮阔景象似乎横扫了满天的阴云,也荡去了诗人心中的压抑,有一种茅塞顿开、酣畅淋漓的感觉。联系一下作者那时那刻的境遇,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只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才能容得下如此辽阔的山水。

第二,两位诗人观察事物的视角不一样。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诗人深山闲游偶得,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是诗人旅途中的目揽之景,因而其中的画面一个是静止的,一个是流动的。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如同一幅静止的山水画,画面上河边是幽幽的青草,青草地上面的丛林中有鸣唱的黄鹂,暮色中,西涧里因夹着急雨而更加奔腾急湍的潮水,再加上一艘因无人渡河而悠闲地横漂在渡口的小舟,整篇景物给人一种闲雅、幽静的感觉。空旷辽远的西涧,只有作者一个人远离尘嚣,悠闲地看着涧边的幽草、野渡的孤舟。在这幽静的山水中,只有深树中黄鹂的声音宛转悠扬,黄鹂的“鸣”反而更加烘托出西涧的幽静;在这闲雅的画卷中,只有带雨的春潮是澎湃欢腾,春潮的“急”反而更加烘托出孤舟的自在。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写的是一幅云幕低垂,春雨将至的景色。一样幽静的春景,不同的是苏诗不是一幅静止的画,而是一部动态的电影,因为它是流动的、跳跃的。前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游动的船上所看到的岸边景色:阴云低垂、春雨将至,目中所见是娇嫩柔弱的青草,随着作者不断前进,时不时地看见幽暗的树丛中冒出一树又一树幽幽绽放的花儿。“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的有,可见诗人在乘船观景过程中景物的不断变化。而后两句则写作者将船停泊在古祠下,看着迷蒙的烟雨、奔腾的春潮,百感交集。在闲雅、淡然的景色中又有一种朦胧、壮阔的意境。

第三,两位诗人对于感官的选择也不同。

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两位诗人对于感官的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韦应物身处在幽静山涧、深树之间,在“静”之中突出了听觉的感受。苏舜钦则在移动的孤舟上,于“动”之中显出了视觉的变化。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着重描写了听觉——在水气缭绕的涧边,一簇一簇细嫩的小草悠然的生长着、摇曳着,四周一片寂静。忽然间,密密的树丛间传出了一声声清脆的黄鹂的鸣叫声,我们这才惊奇的发现了黄鹂的踪影。幽草、深树,都是浓绿的,而黄鹂则藏於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的,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一个“鸣”字给宁静的春野平添了几分生动,黄鹂的鸣叫不仅没有破坏这种宁静的春景,反而更加显出了西涧的幽静。这里,诗人正是用听觉引导我们,调动我们的想象力,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则侧重于对于色彩和明暗对比的刻画。春阴垂野所呈现的颜色是较为深沉的,而青青草色则是明丽轻快的,在浓淡之间,色彩的丰富性就体现出来了。起句绘色,在第二句中,除了色彩,诗人还精妙地捕捉到了明暗变化。一个“明”字,则突出了和“春阴垂野草青青”这幅比较暗的画面对比得来的亮眼的视觉效果,为整个比较单调的画面着了一笔神奇的色彩。

第四,这两首诗在结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通篇描写景物,对于诗人自身的行踪没有着笔,只是通过诗人的眼睛展现自然界中原有的风景。在结构的安排上突出了动静的变化。第一句“独怜幽草涧边生”写出了西涧的空旷幽静;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写出了声音的变化,给静止的画面上添了一笔灵动的生机;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突出了动静的对比,第四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则又回归于静止的闲淡自然。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则是前两句着重描写景物,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活动,写诗人晚泊孤舟,写诗人独看潮起潮落。在结构的安排上注重时间变化,明暗交错、跌宕起伏。第一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是一幅暗淡压抑的景象;第二句“时有幽花一树明”船在前行,暗淡的景色中时不时闪出一抹动人的亮丽;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孤寂凄凉;第四句“满川风雨看潮生”则一扫阴霾,壮志磅礴。

[1]王友胜,陶敏.韦应物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傅平骧,胡问涛.苏舜钦集编年校注[M]. 成都:巴蜀书社,1991.

[3]林庚.唐诗综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M].中华书局,2007.

[5]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M].中华书局,2008.

ComparisonofWesternStreaminChuzhouandParkingLatelyatDutoubyHuaiRiver

Wang Chunhua

Wei Yingwu’s Western Stream in Chuzhou and Su Shunqin’ Parking Lately at Dutou by Huai River are representatives of landscape poems ,and both of them have the similarity in the choice of scenery. However, their different living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creative minds make the two pieces of poem different emotional experience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pieces of landscape po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servation, sensory organ, poetic imagery and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perspective of observation ; sensory organ ; poetic imagery;structural arrangements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宋瑞斌)

王春花,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邮政编码:730070

1672-6758(2010)06-0085-2

I206.2

A

猜你喜欢
幽草苏舜钦韦应物
夏日插花:绿阴幽草胜花时
春游隆中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淮上即事》
滁州西涧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寄李儋元锡
败给自己的才子
夏意
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