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2010-04-07 09:24
关键词:研究者变革改革

何 娥

浅析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

何 娥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三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在新的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学生;课程实施;课程变革

一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盲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实施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直接原因是对“学科结构运动”的反思,那种认为“只要课程变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地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的假设受到普遍质疑。[1]

自从课程实施提出以后,很多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如加拿大的课程专家富兰(Fullan)、美国课程学者伯曼和麦克劳夫林(Berman & McLaughlin)等人。

时至今日,课程实施已经成为课程研究中一个相当成熟的领域。然而仍有许多问题还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理查逊与普莱瑟(Richardson & Placer)指出,课程实施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富兰提出的“采用时期”,它以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为代表。这次改革把焦点集中在课程包(curriculum package)的开发上,极少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第二阶段的实施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伯曼与麦克劳夫林(Berman & McLaughlin)等人主持的兰德计划为开端。在这一阶段中,研究者认识到学校的组织机构是决定课程实施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开始关注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在第三阶段中,课程实施研究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影响教师转变的个体因素,另一方面关注学校的组织和结构变革。[2]从以上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得出:虽然课程实施的研究不断的靠近学校和课堂,但是仍未关注学生。

与此同时,学生在课程变革的实践过程中也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尽管大家都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改革的对象,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几乎无人问津。正如富兰所说“当成人考虑到学生时,他们把学生当作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将学生视为变革过程与学校组织的参与者”。[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声音在变革过程中消失了,成为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

二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理由

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课程实施应以学生为本,离开学生的发展,将毫无意义。课程实施尤其是大规模课程变革的实施是发生在多个水平上的。在富兰看来,课程改革同时发生在国家、社区和学校三个水平上,各个水平之间相互影响。除此之外,课程实施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是课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经过国家、地方、学校以及课堂的过滤之后,课程改革的方案才能作用于学生,即在这四个水平上形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对课程方案的支持态度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

课程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出现积极的变化,而学生恰恰就是这些变化的主要角色。成功的课程实施需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持支持态度则意味着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课程改革活动,并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利的建议和修改意见,促进课程实施,相反,如果学生认为学校和教师只是为了搞某些改革实验,这些改革往往好坏参半,自己或许成为其中的牺牲品,他们对课程实施持消极态度。另外有的课程改革在决策过程中从未考虑学生,导致学生对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不但使课程实施的进程受到阻碍,而且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没有益处。因而,在课程实施中多关注学生、聆听他们的见解不仅能改进其学习成果,而且能改善课程实施的效果。

2.学生参与课程实施会推动实施的进程并能促进课程改革走向成功。

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积极响应者,能与教师及学校的各种课程改革内容、形式、方法积极配合,推动实施的进程。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当教师尽了所有努力,仍有大多数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困惑难解时,学生就会产生怀疑,方案的科学性将受到质疑,阻碍课程实施的进程。如果学生能够参与课程实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拥有改革的主动权。同时,如果变革促进者能够发挥学生在实施中的作用,了解关注他们,并考虑他们的意见,就能够逐渐推动课程变革走向成功。

3.学生具有参与课程实施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各种教育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是,他们也只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未成年人。能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决定他们能否参与课程实施必须考虑的问题。桑克森(Thorkildsen)的研究表明,即使很小的儿童对课堂公平、学生评价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4]由此看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研究者不应低估学生的能力,相反对学生的意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赋予一定的参与变革决策的权力。

三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形式

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有许多形式,不同的形式他们所扮演的的角色与参与度之间也是有所区别的。费尔丁(Fielding)将学生参与学校改善与自我评价的水平分为四类: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以及学生作为研究者。这个观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基本框架结构。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和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

1.学生作为数据来源。

在“学生作为数据来源”中,教师与研究者为了从学生那里获取有关课程实施的信息,开始关注学生,研究者使用多种方法收集学生数据,比如问卷调查方式、访谈等方法。这些反映了学生对教师、课程、学习以及学校改善的看法,或者采用准实验设计,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课程实施成效的依据。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课程改革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产生更深的影响,比如学习动机、人生价值观等,因此,教育研究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根据各种学生数据来评判课程实施。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他们还是被动的接受者。

2.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

乐温认为课程变革如果不增加学生的直接参与就无法成功,且难以进行。变革研究者在促进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时可以使用两种策略,即教育策略和组织策略。[5]教育策略的核心在于重新理解变革,将课程变革视为一系列日常发生的教育事件,这就要求课程变革者了解学生对课程实施、教学与学习的看法。组织策略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参与变革的管理,比如让学生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委员会。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学生纳入变革,如为学生提供培训和支持,让学生建立自己讨论课程实施的组织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研究者认识到学生的积极投入是课程变革取得成功的保障,开始把学生视为实施变革时可与之讨论的对象,重视并倾听他们的意见,然而让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决策和管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观点有时会和变革者的观点不同。因此,学校各工作人员之间应尽量寻求其共同点。再者,如果允许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对他们的观点要予以重视。因为过分重视研究者、教师的主体地位,就失去了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的意义。

3.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

费尔丁(Fielding,2001)、高德曼和纽曼(Goldman &Newman,1998 )的两项研究反映了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参与课程实施的形式,前者介绍了英国一所中学进行的“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计划”在三年中的进展,后者则介绍给学生赋予权利发动、组织与评定学校变革的“优质学生领导计划”。这两项变革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是学校人员和研究者首先倡导建立共享的学校文化,然后调整学校组织结构,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变革管理或研究团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在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实施与研究的主角。由此可见,建立负责实施或研究变革的学生团队是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参与课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在“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作为教师和研究者的伙伴出现在课程实施中。他们不光对课程改革献计献策,还以研究者的身份和老师一同执行课程改革的相关行动研究,当然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研究者与老师。但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三种形式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程度依次加深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

四 结束语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毫无疑问,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其积极的作用。2001年9月我国颁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随之高中课程改革也进入了试验阶段。教育研究者也逐步意识到学生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必然联系,如课程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实施要照顾学生的可接受性,[5]然而学生参与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尚在发展阶段。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了拓展我们对课程实施的理论认识,政策制定者、变革促进者和实施研究者都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并且尝试以多种形式将学生纳入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之中。

[1]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外国教育资料,1999,(2).

[2]Richardson V,Placier P.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4th ed.).Washington D 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01:907.

[3]Fullan M.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3rd.ed.)[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01:151.

[4]Thorkildsen .What is Fair?Children’s Critiques of Practice that Influence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4,86(4):475—486.

[5]刘启迪.论学生与课程实施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2):8—11.

ABriefAnalysisofStudents’ParticipationinCurriculumImplementationandResearch

He E

Students are vulnerable group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resear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ring stud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research.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succeed; There are three form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is process, namely, students as a data source, a positive response and co-researcher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research.

students;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curriculum reform

ClassNo.:G645DocumentMark:A

陈砚秋 蔡雪岚)

何娥,在读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邮政编码:710128

1672-6758(2010)06-0022-2

G645

A

猜你喜欢
研究者变革改革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改革之路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改革备忘
变革开始了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