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配音翻译中的语境顺应

2010-04-07 08:59冯毓媛
关键词:情景喜剧杰森译者

冯毓媛

情景喜剧配音翻译中的语境顺应

冯毓媛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的配音翻译中,语境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和动态顺应方面的关系。认为语境顺应论对于配音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语境顺应论应用于配音翻译,为配音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顺应理论;配音翻译;情景喜剧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尤其是电视机这个大众媒介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剧涌入中国。1990年,上海译制厂第一次引进了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这是2003年前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的唯一一部美国情景喜剧。一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观众对这部经典美剧津津乐道。家庭情景喜剧是美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由于国情的差异等原因,能得到观众广泛认同的少之又少,曾经在美国热播九季,获得过65次艾美奖提名的《人人都爱雷蒙德》,因为在央视八套播出之后反响平平,不得不在播放两季之后草草收场,而与之相比仅获得过五个艾美奖提名的《成长的烦恼》,则以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而《成长的烦恼》剧中的经典翻译更是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优秀的配音翻译不仅不会抹杀原片的魅力,而且还能为原片增光添彩。因此分析影视剧的配音翻译,对于拓宽中国观众的文化视野以及实现其欣赏品位的多元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鉴于此,本文尝试以语用顺应论来解释影视剧配音翻译现象,以寻求衡量译文成败的客观标准和合适的翻译策略。

一 配音翻译的发展与特点

翻译过程就是译者把源文本转换成目标文本的过程,即译者的任务就是分析原文,并综合原文的信息,进而用目标语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而配音翻译虽然可以说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因而必须遵循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影视剧又是一种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艺术,不同于单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学作品,因而配音翻译也就成了文学翻译的一个特殊领域。影视剧对白的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配音法和字幕法。配音法的定义有两种:广义上说,“配音”是指任何在视听作品中以一种声音覆盖另一种声音的技术,包括旁白或解说等等;狭义上说,“配音”仅指以译语为角色对口型配音,字幕法指的是在银幕上(一般是在下方)为影视对白同步配以相应文字。一般说来,使用配音翻译作为引进外片的方式的国家比较多,目前中国对于引进的外片基本上采用配音翻译。

影视艺术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影视翻译必然和文学翻译有所不同。影视翻译必须以目的语观众为中心,适当照顾到他们的语言水平。许多影视翻译专家对于配音翻译的特点做出了精辟的论述,比如配音翻译具有五个特性,即“聆听性、综合性(声话结合)、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以及五个“化”,即“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和通俗化”。配音翻译的特殊性对译者造成了许多困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境顺应论恰恰顺应了这些特点,译者可以按照交际的具体环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既然译者可以随交际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那么,胡译、乱译以外的每一种译法都有其可取之处,都有其使用的场合。

二 语境顺应论与配音翻译

语境顺应论强调: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与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任何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都要做出动态顺应。动态性和语境密不可分,作为交际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对事物的信念、对话题的兴趣等也都影响着顺应的动态性。在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的作用下,语言的使用或选择就灵活多样,使意义的生成成为一个动态过程。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过程,不同的语境因素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改变话语的意义;而不同的语言选择也会影响到语境的变化。综上所述,译文语言的选择也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言结构而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作为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必然涉及到目的语的重构。目的语的重构是译者对原语的语境、语言结构之间做出动态的顺应过程。

1.配音译文的选择要顺应不同的语境。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 动态顺应语境的过程。在认知、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上,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语言动态顺应的结果。语境是动态生成的,可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言语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后者也称信息通道(linguistic channel),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它主要包括篇内衔接(cohesion)、篇际制约(intertextuality)和线性序列(sequencing)等。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类: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和社会环境对交际者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物理世界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也包含了交际者的身体姿势、手势和外表现象等。

原电视编剧在撰写对白时,心中构想的是他认定的和剧情有关并能看懂剧情的读者,他在对白中的语言选择,顺应了这些观众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而由于译文观众有着与原文观众不同的文化心理、社交规范和认知心理,在语言手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对白时,必须选择顺应译语观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表达。比如在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第一季第17集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Jason: Is this an ashtray or what? Ok stick your butt right in the aorta

Maggie: Oh, Jason. You are right about the punishment. I am sorry I went soft on you.

Jason: that’s ok, I kind of like you soft

Maggie: actually it was pretty nice having you to be the bad cop for a change.

配音翻译:

杰森:这是个很好的烟灰缸,烟蒂就可以塞在这条主动脉理。

麦琪:哦,杰森,你对本惩罚得对,真对不起,那时我心软了。

杰森:没什么,其实我也不太忍心。

麦琪:事实上,我让你唱一下红脸也是件大好的事情。

在原语对白中,麦琪把杰森称作是一个坏警察“a bad cop”,以形容杰森对于儿子本的做法相当的严厉。原语语境中,警察就是用以维持秩序,秉持公正的形象,但在译语观众心目中如果要说明家长严厉与否,最常用的就是唱红脸和唱白脸来区分,这个和中国的京剧文化密切相关,在京剧中,红脸是正派角色,比如关公,代表这个人正直,白脸多为反派角色,像曹操,白色表示这个人奸诈。在生活中,如果说这个人唱红脸,就说明他扮演正面的角色,而唱白脸就是反面的角色。这种形象的比喻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家喻户晓的。但要是把“bad cop”直译成“坏警察”的话,恐怕很难让中国观众发出会心的一笑,因为观众实在难以把正直的人和坏警察联系在一起。所以,配音译者考虑到了译文观众的心理认知语境,把“坏警察”巧妙地译成“唱红脸”,确保了译语文本取得近似原语文本的喜剧效果。

2. 配音译文的选择要顺应译文的语言结构。

由于交际选择总是在所有涉及到各种变异的语言结构层面上展开的,因而语用现象可以和任何一个结构层面发生联系:从语音特征到语篇,或者到层面间的任何一种关系。所涉及到的不只是“结构”,还包括“结构过程”中的原则。原文的语言结构顺应原语的特点,因此在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在做选择时,从语音到话语的构筑原则各个层面,都要顺应译语的特点,才能为译语观众所接受,才能达到原文所要达到的效果。语言的选择不仅受到语言使用者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语言态度的制约,而且还受到语码转换中存在的各种语体的影响。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包括语音结构、词素与词汇、分句和句子、命题以及超句结构等的选择。例如在第三季第5集中,麦克以外的成为校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全家为他做标语加油:

Mike: I lick Mike?

Ben: What?

Mike: Ben, you misspelled like on every one of these.

Ben: So, you can’t use them?

配音翻译:

麦克:我受麦克?

本:什么?

麦克:本,你怎么把爱字全写成受字了?

本:意思是不能用了?

在原文中,由于两个英语单词“lick”和“like”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由此引发的幽默让人一看就明白。但当这两个词被翻译成中文“舔”和“爱”的时候,原文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变消失了,正如此剧的翻译钱绍昌所指出的,如果把“lick”直译成“舔”,它的中文比划要比“爱”(like)字要复杂的多。所以译者顺应目的语观众的语言结构习惯,把“I lick Mike”翻译成“我受麦克”,因为在中文里,“受”字更像“爱”字。如此一来,原文的幽默效果便被很好的传达给了目的语观众。

3. 译文语言的选择要做出动态顺应,反映交际者的意识程度。

语言使用的相互顺应过程的中心问题是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这种动态性和语言使用的时间纬度、语境纬度(如社会关系)和语篇的结构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同时也包括意义生成的策略和互动性意义生成的动态性。时间顺应指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要做出调整和顺应。时间—作为顺应性的一个语境性关联成分—显然对语言互动施加了带有普遍性种种限制。语言和语言规则的发展是对时间的动态顺应结果,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一个原语文本的产生,便是顺应原语文本产生时代的时间环境;但当用目的语翻译时,必须顺应译语读者的时代背景来进行有效的交际。比如下面的例子是取自《成长的烦恼》中第一季第10集:

Jason: Well, what a pity to waste this. It's rented for the whole weekend.

Maggie: Oh well I don't know.

Jason: Hot, very hot! Can you sit like that for the entire rental period?

配音翻译:

杰森:好了,这车可能用不上了,租了一个周末。

麦琪:这也很难说。

这时麦琪坐上了摩托车,摆了一个迷人的姿势。

杰森:好主意,很好的主意,你就这样骑到退租为止。

这一集里杰森为了儿子麦克租了辆摩托车,本想教他骑,谁知麦克由于和朋友玩车技屁股受伤,不肯骑。这让一头热的杰森很失望,因此麦琪就坐上摩托车,摆了个迷人的姿势,安慰杰森。在原语对白中,杰森说的是,性感,非常性感!但是译者却用了两个“好主意”来代替“性感”一词。在西方社会,称赞别人性感是一种赞美。但这部情景喜剧是在90年代引进国内的,在当时的国内,性感一词似乎和赞美搭不上边,而且这部电视剧的观众里有一大部分是儿童。译者便出于这样的考虑把“hot, very hot”改译成“好主意,很好的主意”。因此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改译是错译,不符合原文。因为译文好坏的标准必须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配音翻译完美到可以不受时间的影响。所以,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过程中多种连续 选择都应该顺应时间纬度。

三 结语

许多电影电视的创作者希望强调电影电视艺术的另一些方面,诸如摄影、音响、剪辑、表演、场面调度等,由于视觉形象传达了大部分意义,所以电影电视中的对白可以像在日常生活中那样简略和逼真,以至于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即认为电影电视中的语言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复杂,并由此推想电影电视配音翻译也一样并不复杂。然而,电影电视对白依然是有其文学性的,而配音翻译依然要顺应译文观众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同时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达到最佳的效果。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Qian, Shaochang..(2004). The Present Status of Screen Translation in China. [J] 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49, 52-58.

5. 何自然:语用学新解导读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6.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7.钱绍昌:影视翻译一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l):61一65

8. 钱绍昌:影视片中双关语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0(4):17-20

9. 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50一53

AdaptationTheoryApproachtoDubbingTranslationinSitcom

Feng Yuyua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conformabilities of contextual correlations, language structural objects and dynamic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the sitcom Growing Pains. It holds that adaptation theory plays a quite important role in dubbing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dubbing translation provides a new thinking and broader space for dubbing translation study.

adaptation theory; dubbing translation; sitcom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张庆祥 郑英玲)

冯毓媛,在读硕士,上海东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助教,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研究方向:语用学与翻译。邮政编码:313000

1672-6758(2010)01-0086-3

H315.9

A

猜你喜欢
情景喜剧杰森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龙卷风来了
龙卷风来了
老祖宗的拷问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析国产情景喜剧的特征
浅析国产情景喜剧的特征
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
互联网时代情景喜剧创作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论中国情景喜剧美学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