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党的档案事业的重视和贡献

2010-04-06 04:35吴晓
档案与建设 2010年2期
关键词:红军材料工作

□吴晓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毛泽东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所留下的大量文件材料,是我们研究中国革命现代史的重要线索,是研究党的文书档案工作的重要史料。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到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档案工作给予极大的重视与关怀。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仅对档案工作作过不少指示,而且身体力行,使许多重要的档案文件材料保存了下来,为我们研究党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在中国档案事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一、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奠定了建立各级档案馆的基础

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做好选材准备是整个编纂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一部汇编的史料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汇编内档案文献的内容,但是,有价值的档案文献必须由编者从已经查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来。因此,选材的水平决定着汇编的质量。而要做好编纂工作的选材环节,必须以占有丰富的材料作为基础。毛泽东同志深谙此点,历来重视材料的收集与研究。1928年9月间,井冈山前委秘书处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许可,为毛泽东配备了两个文件箱,并派贺子珍任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据《贺子珍的路》一书记载,这两只箱子的用场是:一只装毛泽东最喜爱的书报刊物等;一只装红军、湘赣边界特委的“机要文件”。在井冈山时,放在茅坪八角楼内,行军作战时由战士挑着随毛泽东行动,每天到达新的住地,文件箱就当作办公桌,取出书来就看,取出文件就办公,即方便又适用,在军情紧急的时候,又可以马上装箱挑上就走,既安全又保密,人们称赞这种文件箱为“活动档案库”。1931年4月17日,毛泽东、朱德、项英联名发出《成立红军战史编委会的决定》,由叶剑英、左权、黄公略等13人组成红军历史征编委员会。征编委员会的任务是:搜集红军各种文件材料,请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红军干部、战士总结自己的战斗经验,写成书面材料送征编委员会。决定还规定各部队调查汇编起来的红军材料、敌军材料和各种军事出版物也要报送征编委员会。这次征集为出版《军事通讯》、《政治工作》、《革命与战争》等输送了大量材料。1937年5月10日,毛泽东与朱德联合发出军委《关于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成立了邓小平、陆定一、张爱萍、舒同、肖克、丁玲等11位同志组成的红军历史材料汇编委员会,在全党、全军开展了征集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所有文件材料的工作,包括收集历史文件、战史材料,司令部、政治部发出的决议、命令、通知、报告、电报、书报刊物、照片和其它文字材料,并号召全体红军指战员“尽你们最大努力,各就个人的闻见,把红军各种的历史战斗……写出来,并寻各种的纪念品来完成这一部伟大的史著”①。这次征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档案文件的损失,为编辑《红军长征纪》、《军事文献》等大型文献汇编作了充分的准备。毛泽东在主持汇编《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的过程中,曾亲自抓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在他的表率作用带动下,党、政、军各部门在以后的编辑文件汇编工作中,都把收集档案资料放在了首位,这样使得大量的革命历史档案被集中起来,为筹建党和国家的各级档案馆奠定了资源基础。

二、重视汇编评述性材料的编写,积累了文件资料整理的成功经验

档案文献出版物,除了其正文即档案文献之外,还应有相应的辅文,特别是汇编形式的出版物,更应该撰制有各种辅文,如注释、按语、序言、年表、插图、备考、凡例、目录、索引等。各种辅文对读者顺利阅读理解和查找引用汇编内的档案文献均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故统称汇编参考材料。毛泽东非常重视参考材料的编写,曾亲自撰写很多题解、注释、序言、跋、按语等汇编内的参考材料。“《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中的重要题解,许多是来自毛泽东的手笔,如《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16条题解,从现在不完全的书稿档案来看,就有10条是毛泽东撰写或改写的。”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除了序言、按语、注释外,还作了按语索引和分类索引。这充分说明毛泽东为了保证文献编辑工作的质量,向来都是身体力行的。他为其编纂物所写的序言、跋、按语、出版说明等汇编评述性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革命时期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针策略。这对于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编纂物的内容、历史背景、意义等具有重大的作用。毛泽东在其革命斗争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中,在档案文献编纂实践方面有着辉煌的业绩。毛泽东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贯穿于他革命活动的各个阶段。1921年初,毛泽东在国内领导新民学会工作时,他将搜集到的新民学会自1918年成立以来会员之间较为重要的信件汇编成册,题名为《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部汇编。值得一提的是,该汇编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和蔡和森之间关于组织共产党等问题的讨论。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主编了《农民问题丛刊》,原计划出版52种,实际上出版了26种。这些丛刊的出版,对总结推广国内外特别是广大农民运动的经验及指导和促进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28至1933年,毛泽东为了开展根据地建设,制定土地改革政策,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掌握了丰富的调查材料,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调查文献,如寻乌调查、宁冈调查、永新调查、长冈调查等。这些调查材料除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丢失外,其余的调查材料,毛泽东在艰难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直把它们带在身边。1941年3月,毛泽东亲手将他所作的农村调查材料汇编成册,编印了《〈农村调查〉参考材料汇编》,并亲自写了序言和跋。延安整风运动中,《〈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被列为22个必读文件之一,对于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倡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转变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起了重要作用。延安整风期间,为了配合党风的整顿,毛泽东亲自开列书目,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的历史档案文献。党的文献是党的历史记录。以历史为借鉴,汲取和发扬正确的思想,并从对历史的总结中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这些都离不开对历史档案的系统研究。1955年,毛泽东从几百份材料中抽取了27个省、区的176篇文章,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在“序言”中他还向各省、区提出了一年或半年编一本书的希望。第二年春季,他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手工业工作情况的汇报时提出,“你们要在六万多个手工业合作社组织中,选择突出的例子,编写典型材料。各地区、各行业都要有;好的、坏的,大的、小的,集中的、分散的,半机械化的、机械化的都要有。出一本书,像《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那样。”③毛泽东在档案整理过程中的分类思想,既考虑了重要性与机密性,又要讲究查找便捷,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重视档案的保管工作,促成了档案保管工作系统化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是档案工作特有的功能。因为不管是党政机关的档案,还是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和真实反映。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档案利用的前提条件。毛泽东自党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党内档案文件材料的保管工作,为党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档案。1923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决定建立秘书制度,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局五个成员之一,亲自担任秘书,根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央秘书负责党内外文书及开会记录并管理本党文件。党中央一切函件都要由委员长和秘书共同签署才能发出。据统计,“从1920年至1925年党中央被保存下来的档案材料有3700余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正是毛泽东任秘书时保存下来的”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使重要的档案文件能够安全转移,又能保证部队轻装前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专门组织了一个运输队,担负文件箱子及其它物资的运输任务。毛泽东也亲自带一对装有档案文件的竹箱子,他曾说:“性命可以牺牲,档案文件是不能丢掉的。”⑤这个运输队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把这些档案文件安全带到了陕北,成为我党的珍贵资料。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在军情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有些单位销毁了一部分档案。毛泽东同志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指出:疏散工作不要惊惶失措,档案材料的片纸只字不可以落入敌人之手。毛泽东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和保存密件的指示》,其中规定:文件要分留存与不留存两部分,不重要的文件可以烧毁,但一切重要的文件要“指定专人妥善携带”,而且保存档案的地方“绝对禁止无关人员来往接近”⑥。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具体指导下,中央各机关和办公厅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疏散工作,使大量档案材料免遭焚毁。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确保国民党政权档案不遭到破坏,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合签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约法八章,郑重要求所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在人民政府接管前,“均须照旧供职,并负责保护资财、机器、图表、账册、档案等”⑦,从而使一部分重要档案免遭毁灭,为党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四、重视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了档案工作初步制度化

从中国共产党的始创阶段起,毛泽东就关注党的档案工作,并身体力行参与其事,甚至本人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制定档案管理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做出一系列示范性、指导性的奠基工作。早在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期,毛泽东便在为中共中央制定秘书制度时,特别重视秘书的档案管理制度。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正式建立秘书制度。中央局秘书由中央局五位成员之一的毛泽东担任,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其中规定秘书负责“党内外文书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中央一切函件均需由委员长和秘书共同签字才能发出。毛泽东在管理文件档案工作上采取了许多有益措施,其中主要有三条。首先,在全党树立管理文件档案的保密观念。1924年7月21日,毛泽东与陈独秀共同签发的《中央通告第十五号》中再次指出各级党组织的文件材料一律“对外严守秘密”。其次,实行文件档案集中管理。毛泽东担任秘书后,不但将中央局的一切文件档案集中起来,而且还接受了各部委已办理完毕的文件。再次,建立文件档案秘密贮藏室。由于军阀孙传芳和帝国主义势力相互勾结,凶残地镇压中国共产党,缉查革命文件和书报刊物甚严,毛泽东采取了文件档案与机关“分家”办法,机关和住处不准存文件,而文件档案密藏于无人知晓的地方,这样即使机关遭破坏敌人也得不到文字证据。毛泽东担任秘书一年多,用上述办法安全无恙地保存下300余份重要文件。可以说,这是毛泽东负责并从事实际档案工作之始,也是中国共产党档案工作的萌芽。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期,毛泽东由于身担重任,很少再负责档案的实际工作。但是,出于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基础性的政策。如1931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项英联名颁发《成立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的决定》,十分注重对红军作战史的收集和编纂,作为档案保存,以便作为今后对敌作战的史鉴。同年12月,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又颁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条例》,其中关于财政档案有明确规定:“各级财政机关之预算表、决算表,应一式两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送交上一级财政机关备案。”账簿、表册、单据等财政会计文档,保存时间定为五年。1949年9月17日,华东局办公厅发出《关于保存大批党的历史文件如何处理的请示》。9月18日,中央办公厅以《历史材料请妥送中央》的急电告知华东局,毛泽东对这份电报亲笔修改,可见毛泽东对珍贵的历史档案非常重视。

毛泽东在文书档案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不仅对指导当时中国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于今天促进我国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仍具有现实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档案作为人类社会中各级各类组织和有关人物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具有特殊的价值。研究并开发档案价值,使其在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社会赋予广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档案界的有识之士对此研究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离档案价值研究的最终目的尚存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对档案事业的贡献,以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8B07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文书档案工作文件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②刘芳莲:《毛泽东与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5期

③《毛泽东选集 (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④⑤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⑥曾三:《回忆刘少奇同志对档案工作的几次指示》,《档案工作》1980年第3期

⑦《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猜你喜欢
红军材料工作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不工作,爽飞了?
最美材料人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材料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