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过去时间内,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持续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后发性,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等阶段性发展难以完全避免的问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如果忽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增长势头将受到制约,社会经济转型的成效将受到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吕明元博士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期产业发展的新特点,运用了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技术创新、产业演进、产业结构等理论,对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交叉领域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探索,是一部值得认真一读的经济学著作。
本书有如下主要特点:
1.注重理论探索,达到了新的深度。我国对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从介绍西方的技术创新模型到探索技术创新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书在对国内学术界关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成长动力机制、产业集聚理论、成长模式等进行评介并认真吸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理论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产业成长的内涵与阶段、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产业周期运动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应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使关于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理论探索达到了新的深度。例如该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成长的机制与路径”一章,从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一般联系、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关系。运用A-U模型对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成长的路径和机制进行基本规律性研究,提出了不同产业的创新演化规律有其自身特点,应该结合产业的属性以及特定的国家和历史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理论见解。
2.注重实证分析,增强了理论的实践性。注重实证分析是该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些实证分析包括:第一,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我国工业企业生产函数的技术形式为哈罗德中性,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在此基础上,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产业中资产净值的增加对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提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长速度会影响投资结构,投资结构则会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在对投资增长率与产业结构关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增长率和产业结构作了回归分析。第二,以印度为例,对信息通讯技术进步与离岸外包服务业作了分析。在对外包及其主要业务种类、离岸外包服务业及其主要业务种类介绍的基础上,对离岸外包服务业市场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对离岸外包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离岸外包服务供求迅速增长等其它因素也对离岸外包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对山东省的服务业成长及其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对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科技人员数量、科技成果和科技中介等几个方面对山东省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推动山东省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针对山东省服务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服务业技术创新的部分对策。
3.采取个案分析,提出政策建议。该书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把天津滨海新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问题作为个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剖析,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该区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问题处理得如何,不仅关系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也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该书敏锐地意识到该区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问题的重要性,并比较超前地把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个案进行了剖析。第一,对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分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滨海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成长的相互作用,然后用实证和定量分析对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成长进行了验证。第二,在对天津滨海新区现状及其SWOT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为例,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阶段特征的分析。第三,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对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外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天津滨海新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问题给出了政策性建议。另外,本书还从两个角度对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三组数据的对比来分析其与全国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由此来弥补该模型静态分析的局限性。运用相似系数、区位商对天津滨海新区、北京与河北的产业相似程度、专业化程度和优势产业进行了比较,并运用投入产出弹性模型,对三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地区的区位优势与资源要素禀赋,实现区域内各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未来三地产业政策调整的正确选择。
总之,该书在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价值。在世界处于新的科技革命前夕,低碳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我国经济面临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该书的出版无疑对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