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档案人的奉献之歌——记常州市武进区档案局保管利用科科长张龙英

2010-04-05 15:01:46武进区档案局
档案与建设 2010年7期
关键词:武进武进区档案局

□武进区档案局

在许多人看来,她平平常常,朴实无华;然而,但凡到武进区档案局(馆)档案服务窗口办过事的人,都会记得她温暖的笑容,都会记得她贴心的话语,都会记得她暖如春风的和蔼。她,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档案局保管利用科科长张龙英。

在查档服务这个每天与群众面对面的一线窗口岗位,张龙英已不知不觉地忙过14个年头。14年间,她累计接待群众达2.15万人次,涉及调阅档案7.73万卷次。对待工作尽心竭力,服务群众真情竭诚,时时、处处、事事体现的是朴实档案人的那份为民服务的责任。

从外行到专家,她用心坚守着那份责任

1994年,当张龙英调入当时的武进县档案局(馆)时,对于档案工作,她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一摞摞的案卷,光是那红、蓝、黄各色标签都弄得她眼花缭乱。

她还记得刚进单位时闹过一个笑话,别人来查档时,她愣是把运村和魏村搞混了。一个在最南端与宜兴接壤,一个在最北端枕着长江,因为对武进地域不熟悉,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被她混到了一起。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这就是生性倔强的张龙英。她找来了武进地图,对着地图一点一点地认识区划。很快,她不仅熟悉了当时武进的8个区和68个乡镇,还熟知了与武进接壤的其他县(市)的乡镇。虽然很少有机会下乡,她却成了坐在办公室的武进“活地图”。

张龙英发现,在查档的过程中,最为繁琐的要数涉及人事变动和工资调整等方面的档案。特别是一些形成年代较为久远的档案,因为涉及到地域的调整、管辖机关的变化、政策的不同,其中往往有很多未按常规收集整理的变数。而要顺利地找到所需的档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武进的历史变迁、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特别是涉及落实政策的),以及各行各业的相关政策等。张龙英寻到的老师,除了单位里的前辈、行家,还有就是一本厚厚的《武进县志》。只要一有空,她就静下心来细细翻看《县志》这本“宝书”,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宝书”翻烂了,武进的历史变迁也已经熟稔于心,工作时也就逐步得心应手了。

刚刚入行的张龙英,最为羡慕老同行们的丰富经验。每每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她都会虚心地向同事们请教,每一个问题她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搞清楚绝不罢休。而劳动局等部门涉及政策调整的相关职能科室的电话,她也都牢牢记住,经常要打电话联系甚至登门请教。时间长了,这些部门也适应了这位好问的档案局工作人员,一遇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出台,就会想到告诉她。

就是这样,凭着这份用心、专心与耐心,张龙英不仅很快适应了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大家公认的查档行家里手。武进档案馆馆藏的20余万卷册档案资料的基本情况,她都了然于心。在窗口一线工作的十余年间,每有新手到“查档窗口”上岗,她都会像大姐般在生活上关怀、在工作上倾力带教,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经验,从而使查档窗口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岗位是组织确定的,作为是自己决定的

在许多人眼里,档案局(馆)似乎应该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清闲部门,而从事档案工作后,张龙英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查档窗口每天的工作难得有闲暇,如何利用好一切可能的时间,更快、更准、更多、更好地服务群众,是张龙英思考得最多的,常常挂在她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岗位是组织确定的,作为是自己决定的。”她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

2005年,区档案局网站上的一个留言引起了张龙英的注意。留言的是香港一位叫张永芳的八旬老人,他在留言中说,以前一直以为自己的祖籍是苏州,最近无意间在“武进档案信息网”上相关栏目资料中看到了祖父、竹刻大师张楫如的名字,可能自己的根就在武进。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希望能帮他找一找在横林一所学校工作的可能是其堂兄的人。看到这则留言后,张龙英立即与武进教育局联系,很快找到了老人指认之人。随后,她通过网络查询和查阅馆藏档案资料等多种渠道,得知张永芳是著名收藏家,确认其祖籍就在武进横林。

张永芳老人得到了张龙英提供的讯息后十分兴奋,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回乡寻根,当地政府及侨务部门接待了老人。在不长的回乡行程中,张永芳专程赶到武进档案局,向区档案局和张龙英致谢。而张龙英也给老人准备了一份礼物:由她用心查阅资料后自制的张家近5代世系图。这份资料对老人来说弥足珍贵,它更加激起了老人对于祖国和故乡血浓于水的赤子情感。

一位准备从上海回老家定居的戴老太太,房产被亲戚长期占用不想归还,为此对簿公堂长达三年之久,最后是张龙英帮她找到了先前的房产所有权登记存根,据此老人最终收回了房产;老干部程某亡故后家属可视情获生活困难补助,但因为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未有定论遇到困难,张龙英为其查找到相关历史资料,程某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据此得到组织确认,家属如愿享受到有关待遇;一位准备定居日本的潘先生因为国内的中文名与在日本使用的中文名不同而找到档案局,最后张龙英帮他找到了下放时的户口迁移证存根,从而两个不同的名字同属一人据此得到确认……像这样用心细致查阅档案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的故事,在张龙英14年的查档接待一线工作生涯中数之不尽。

通过我的努力为他人解忧,是我应该做的

档案服务窗口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群众,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人,张龙英始终以微笑面对。在查档的过程中,常常有人满腹牢骚,甚至大发雷霆。不少其他部门的同志都替张龙英叫屈,但张龙英说:“老百姓出门办事不容易,在到我们窗口之前,他们或许跑了许多弯路,受了不少委屈,发发牢骚是难免的。而我能做的,就是通过我的努力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确实,一些原本因不明就里而很不友善的群众,到了张龙英那里很快就消了气,许多人都感慨地说:“以前常听说政府部门脸难看、事难办,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样啊!”

常常有人虽然到了档案服务窗口,却说不清自己要查什么档案,记不清自己档案所在的年代,这个时候,张龙英总会耐心地与对方交流,不厌其烦地与对方共同回忆,摸准对方需要查证的材料,推断出对方所需查找档案的形成时间,从而顺利为来人查到所需档案凭证材料。有一位来自东安的九旬老人,为了查找解放前曾掩护地下党员的资料,无数次地找到档案局。每次张龙英都耐心地告诉他,解放前的此类档案十分有限,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找不到老人需要的资料。老人十分执着,过一段时间就要找到档案局。对于这位老人,张龙英不仅热情地倒茶送水,到了吃饭时间还会请老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吃过饭后,还要把老人搀到公交站台,千叮咛万嘱咐老人路上注意安全。

许多人都说,张龙英在岗位上充满活力,从不懈怠,却不知道她曾两次入院。对自己工作的高标准严重透支了她的体力,但张龙英不后悔,她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每一名群众服务好,这让我心安。

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不平庸,张龙英是百千武进档案人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像张龙英这样爱岗敬业、竭诚奉献的一代代武进档案人,始终不辱档案部门存史传世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档案工作资政利民的现实职责,竭尽责任、热情、智慧和汗水,践行着武进档案人“不求青史留名,但求留存历史尽职责;不求中心地位,但求服务中心有作为”的庄重誓言。

猜你喜欢
武进武进区档案局
常州武进:真情服务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5:2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中小学校长(2023年1期)2023-02-14 07:42:26
A Wishing Tree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1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1年2期)2021-03-29 09:28:36
吉林省档案局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29
榆树市档案局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3-12 11:03:13
武进淹城遗址功能新考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2015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名单
云南档案(2016年11期)2016-02-03 07: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