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19)
[财税审计]
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李英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19)
福建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快,竞争力强,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滞后,已严重影响企业规避风险、安全经营和保持强劲竞争力。内部审计是提高和改善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借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履行其职责,通过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准确定位职能和确立规范的模式,并采用现代审计手段,寻求适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运作方式,来促进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在吸纳社会劳动力,提升地区经济实力,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沿海设区市民营经济发达与落后并存,山区设区市民营经济发展相对均衡。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快、总量大、竞争力强的市在沿海,如厦门、泉州和福州;发展慢、总量小、竞争力弱的市也在沿海,如莆田和宁德。山区市龙岩、三明和南平的民营经济居中或中偏下,互相之间的差距不大,发展相对均衡。
福建省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从行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中,主要投资于非金属矿制品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以工艺美术品和日用品为主的其他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以上11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民营工业的73%;在第三产业,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
福建省民营企业出口势头强劲,主要出口商品以鞋类、皮革等传统商品为主,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福建省拥有外贸经营权的民营企业数量也成倍增加,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全省其他类型企业出口的增长速度,已成为福建省外贸出口一个新的增长点。
总之,民营企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内部管理落后问题。而作为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再控制,能帮助经营层有效地检查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了解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的强弱程度,促进和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避民营企业面对的各种风险,维护民营企业的安全经营,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在民营企业管理系统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有的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不理解,认为自己是企业的所有者,自己在人、财、物方面应该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利,不需要再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可有可无;有的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停留在制度层面,认为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事情,通过外部审计也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企业没有必要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可以减少机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有的企业忽视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时髦摆设;有些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者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对自己不信任,企业老板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这样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由于福建省民营企业发展快,而相应的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却滞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有的是照搬国有企业,有的是照搬境外企业。在照搬的过程中又没有认真思考民营企业的内在特征,而是机械地套用,从而导致了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不规范。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则:一是必须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二是必须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一些审计机构形式多样,方法各异,严重地损害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关系不顺,工作职责不清,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弱化,使整个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从管理模式看,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限制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的发挥。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最高管理层逐渐重视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囿于传统审计,尽管形式上有“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主要职能仍然是“监督”,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的阶段上,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福建省的民营企业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一些民营企业审计还延用传统手工查账,为此,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应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方向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
福建省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也是由业主亲属担任。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导致了内部审计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已经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目前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较低,专业结构不合理。
要提高领导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领导是内部审计成败的关键。采取的措施包括:(1)要将内部审计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确定内部审计任务和重点;(2)定期听取汇报,加强督促检查,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注意运用内部审计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进自身的工作;(4)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处理;(5)表彰奖励内部审计先进,关心内部审计人员,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组织机构设置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笔者认为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1)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其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师等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内部审计组织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接受审计。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2)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主管,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任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一向注重监督职能,但民营企业也不应该忽视其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应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组织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措施,合理使用资金,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调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域也必须由原来单纯地以财务审计为主向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主的全方位审计拓展。具体来说,应向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延伸: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投资审计、价格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环境审计。总之,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及经济效益提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就要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实行业务控制的自动化,实现风险的事前、事中防范,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审计部门则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审计软件,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比重。一方面,通过开发和利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状况评价、业务数据分析及标准化的审计底稿等专门的审计软件,使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审计操作实现自动化,提高现场审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行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监督的有效结合,实施对审计对象的连续、动态监控,以保证审计监督的及时性,从而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和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密切跟踪,推动审计技术由手工操作和核查账目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转变。
针对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特征,要求民营企业应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1)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可以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的做法,在民营企业中进行严格的层层考试选拔,选择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2)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部审计范围和内容的拓展和审计层次的提高,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配备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有方法作手段,有组织作保障,有法规作依据。总之内部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法律体系对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必将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我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审计法律法规应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其调整范围。有必要制定一部《内部审计法》,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内部审计的专业法规(内部审计条例)和各项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形成系统的内部审计的规范体系,也就是制定以《内部审计法》为核心的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来指导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纳入到统一行业管理之中,使其内审工作有法律依据,内部审计制度更加规范化,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对福建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结合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系统的运行也需要民营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支持。福建省民营企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消除各种障碍,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内部审计运作方式,从而促进福建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1]黄怡芝.浅析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06(4).
[2]郝晓雁.浅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5(8).
[3]董晓平,徐天也.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
[4]施克俭.浅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8).
[5]郭涛.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5)(下旬刊):504.
[6]徐元玲,喻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2).
[7]万建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
F239.45
B
1002-2880(2010)11-0158-03
李英(1970-),女,福建省长乐市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润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