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档案仿真复制技艺如何提高

2010-04-05 13:30□钱
档案与建设 2010年11期
关键词:原件现代科技纸张

□钱 进

用档案进行文化宣传,以档案文化教育民众,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宣传方式。随着档案展览活动的开展,档案仿真复制技艺也不断发展,方法已呈多元化。本文就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档案仿真复制技艺,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走出传统,提高档案仿真复制技艺

经历了上千年仿真复制实践,我国档案仿真复制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归纳出了一套完整的档案仿真复制技艺的方法与操作规范,建立起了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仿真复制技艺体系。

目前,档案仿真复制不外乎摹、临、仿这三种手段。历史文献对此早有记载。南朝梁虞龢《论书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新渝惠候,雅所重爱,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这属于“摹”。又云:“……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这里的张翼“写效”指的是“临”写,而不是勾摹。虽是穆帝指使张翼对王羲之开的一个玩笑,但我们却从中看出仿真复制所采用的“临”这种手段。书中虽然没有具体记载如何“摹”与“临”,但是从中透出的信息,直接告诉我们,运用“临”“摹”手段仿真复制书画的历史已然悠久。

唐人窦蒙在《述书赋注》也写道:“有姓谢名道者,能为茧纸,尝书大‘急就’两本,各十纸,言词鄙下,跋尾分明徐、唐、沈、范(注:指徐僧权、唐怀亮、沈炽文、范胤祖,均是梁时名人),踪迹煊赫,劳茹装背,持以质钱。”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对古代复制仿造书法情况略见一斑。今天我们档案仿真复制工作者,从事这项工作的目的和古人不一样,我们是为保护档案,宣传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进行保护性的复制。只要掌握好摹、临的技巧就好,不可以对档案进行臆造或仿造,如果搀杂了造的成分,那就属于造假,复制的性质也就变了。

在仿真复制方法中,“摹”是最得形似,也最好掌握。而“临”则不可避免会稍离原作的形貌,但在与原作的神似上能较好地表现,对于草书和写意作品采用此法较好。勾稿映看易受拘束,今天我们有拷贝台但清晰度也会多少受影响,对于草书和写意画一旦受拘束就容易显得僵硬死板。档案仿真复制品要做到神形兼备,最好是“摹”与“临”兼顾。除此,“对临”可以避免僵硬死板的弊端,属于半摹半临,现在我们一般均采用这种方法。从唐宋摹晋贴,以及宋以来摹晋、唐等,大都用摹、临、仿的方式。至五代两宋,画法逐渐复杂,出现皴染兼施的山水画等,根本无法细细勾摹,因此三法渐渐淡出,随之大都以临写来代替了。在临写时基本是先取透明纸,依形象轮廓,用浓墨约略勾出部位,取下后再将纸、绢等覆在浓墨勾的稿本上,然后对着原作临写。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在不断产生,为我们现代档案仿真复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作为一个档案复制工作者,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洞察科学发展中每一项相关技术,为我所用。千万不能用保守、固步自封的观点,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怎样走出传统、提高技艺,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过去采用的传统仿真复制方法,是先“双钩”,然后填色。原件上覆一张透明纸,钩画出复制对象的轮廓,然后将勾好的底稿衬在宣纸下,对照原件再勾线、填墨色。这样做既保护原件不受损害,也避免复制走形。问题是如果草稿钩的粗糙,复制出来的东西肯定走样,而且费事。如果将宣纸直接在原件上覆盖复制,弄不好还会污染原件,造成损失。因此,现在我们一般采用复印机复印黑白底稿或者扫描打印底稿,省去了“双钩”手续,节省了时间,而且精准度高。有些仿真复制干脆采取将原件直接扫描后在宣纸或皮纸上彩色打印出来,效果也不错。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辅助,对档案技艺仿真复制确实有了很大提高。

档案仿真复制很多都是用于展览陈列,有时也需要大于原件才能起到展示效果。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怀素草书千字文,便是将原件放大数倍仍十分精准。使用放大投影仪即可很方便地达到所需要求。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九宫格”来放大,就十分辛苦了,先要在双钩件上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后再描摹,稍有不慎就会走样跑形。现在一部放大投影仪即可解决问题,需要多大即可放到多大,很难的事情即刻完成。无论是展览陈列还是制作备份,对于大量的需要仿真复制的档案,如果我们仍沿用传统的“双钩”方法,一份一份地先钩线再填墨,显然已不合时宜。现代技术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为什么不利用呢?走出传统,革新手段是我们必须做的。

二、发挥传统仿真复制技艺的优点,与科技互补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缺陷。我们必须在认识现代科技优点的同时,充分认识现代科技的不足之处,用传统技艺的长处给予弥补。采用复印、数字化扫描或彩色打印所复制的档案文献能达到图像精准,但是无法传达出档案文献的时代感。沧桑岁月留在历史文献上时代感是无法在机器复制件中传达出来的,这就给传统的手工复制技艺留下了一块发挥作用的余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档案仿真复制,档案中的信息是有所丢失的。首先失去的是原件的质感,其次是原件上的墨香,再其次是原件的沧桑感。采用机器复制档案,速度快,可大量生产,复制出来的东西平整干净,但毕竟缺少了一些反映历史的元素,如原件上的锈痕斑点、虫蛀鼠咬的破洞印记、水痕、纸张色变的深浅度、人为使用后留下的磨损缺失。而手工复制档案就不存在这些不足,其价值恰恰反映在纸质、墨香和沧桑感的“仿真”度上。同样一件档案,机器复制与手工复制其效果有很大区别,肉眼一看便能识别。彩色扫描打印复制出来的东西,正面颜色与原件看起来相差无几,但反面是白色的,纸张正反色泽明显不同,还有水痕印记等很能分辨出是假的。手工复制就不同,不仅纸张正反颜色一样,而且纸质也与原件一样,好的手工复制件一般人很难辨别出真假。因此,一般重要大型的纪念展览、博物馆陈列,还是采用手工仿真复制档案。

机器复制不仅要求纸张大小统一,厚薄一致,而且可供用来复制的纸张品种也单一。然而档案原件的大小形态是各种各样的,纸质各异,厚薄也不同,年份也不一样。有经验的复制者是能辨别出各种年代的纸张。在复制选纸上就会注意,尽量选择与原料相接近的纸张。古代建筑修复讲究的是修旧如旧,纸质档案文献的仿真复制也应该达到做旧如旧。诚然,机器复制给我们带来了省时省力的方便,精准度也丝毫不差,但是它不可能一次性达到那种做旧如旧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复印机或扫描仪精确复制出档案原件图像,再加以手工点染做“旧”,让其表现出与原件年代相仿的质感。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两者叠加在一起,就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不失为提高档案仿真复制的速度和水平的一条便捷之路。特别是针对大型题材的短期展览和量大的复制品来说,尤为适合。对机器复制件进行手工加工时,复制者不仅要技艺娴熟,手段高明,而且理解力也要强,手工效果与机器效果相糅合,过度要自然无痕,掌握好尺度分寸十分重要,否则就会露出破绽,失去仿真复制“逼真”的效果。

以科学技术在材料运用上的实例为证。档案仿真复制用的颜料已远非我们先人用的那些纯矿物颜料,如花青、藤黄、石青、石绿、朱砂、赭石……但市场上的丙烯、印刷油墨等都能用到仿真复制上来,甚至煤油、化学制剂、日常用的化妆品。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只要能达到与原件一致或接近的效果,都可以为我们所用。针对不同材质的档案文献,采用不同的颜料,民国档案和现代历史档案的复制尤其有发挥的余地。传统技艺是当今仿真复制技艺的基础,与科技互补,以更好地发挥传统手工复制技艺的优点是我们的目标。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手工与科技不断互补,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去探索挖掘,档案仿真复制这古老的技艺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结束语

档案仿真复制是一门档案边缘学科,内涵深远,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不仅涉及历史文化、档案知识,还涉及书法绘画的技法以及装帧技巧,对当代科学技术的掌握,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但是当前,档案仿真复制技艺因为缺乏科学的总结和系统的教育,又加之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细致而辛苦的工作,它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在档案界,愿意从事它的人已很少。今年四月下旬档案界在福州召开了一次关于档案仿真复制技艺的研讨会,可以说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说明各级领导对从事这项工作的重视。怎样使手工复制与机器复制有机的巧妙结合,使之既简便又要容易掌握,一直是本人关注研究的问题。只有领导重视,现有人员不断努力,新的力量不断加入,档案仿真复制技艺才能不断地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原件现代科技纸张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欠薪条原件遗失,我还能向公司索要工资吗
不一样的皇冠
《马关条约》原件
撕纸张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现代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