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探讨

2010-04-05 05:39:43姜琴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遗产遗址工业

王 莹,姜琴君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探讨

王 莹,姜琴君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开发热潮背后存在诸多隐患。该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循环经济的5R(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原则,探讨我国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引起社会对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深度思考,促进工业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工业遗址;旅游开发

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发展模式的快速改变、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加快实施,使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一些资源依赖型的工业城市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逐渐衰退,给城市遗留下大批被淘汰和废弃的工业设备、仓库厂房、车站、码头等基础设施及矿山遗址。这些承载着工业发展历史和工业文明的遗址无疑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工业遗址的旅游开发便成为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中的必然选择。特别是2006年《无锡建议》出台以来,我国工业遗址保护和工业遗址旅游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投资模式多元化,开发类型多样化。然而,在当前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大潮下,存在一些与“遗址”类资源开发利用不相符的因素。本文结合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探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我国工业遗址旅游的合理开发、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不仅盘活了资源,而且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旅游环境整体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以及对工业遗址旅游资源特殊性的认识不足,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产品开发简单重复,降低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工业遗址类型多样,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在开发遗址旅游时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一些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盲目开发现象时有发生,产品开发主题、内容、形式简单重复,有些甚至单纯地效仿,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特别是同一地区的重复模仿和低层次的开发,导致客源分流,加剧市场竞争。如北京798厂原是工业基地,现在原厂址上新建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地标性文化产业园区,之后又有京城百工坊、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通州北京万业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开始尝试向文化产业转型,这就迫使考虑差异化发展问题。

1.2 产品开发过于人工化,缺乏对原有资源的利用

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中,有些开发者单一地从满足旅游功能、旅游活动角度考虑,忽视了原有的资源基础。如在一些工业遗址上开发过多的娱乐性项目、新建过多的现代化服务设施,缺乏对原有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不仅导致投资过大,而且过于人工化,完全改变原有的风貌。

工业遗址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人们希望通过遗留下来的物质、借助一定的信息穿越时空重温历史,可见,工业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是工业遗址旅游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工业遗址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应注入资源再利用理念、树立体验旅游观念,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通过“三性(可感知性、可参与性、可理解性)”,达到“三感”(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满足“三求”(求解脱、求补偿、求刺激),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使其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获得感官上和精神上的满足[1]。

1.3 产品主题偏离原有风格,割断原有文明脉络

我国在工业发展历史中形成产业类型多样、工艺流程独特、反映特定历史背景和经济社会背景等多元化的工业发展体系,也造就了我国多样化的工业遗址类型。因此,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中,要深入挖掘隐藏在废旧厂房、机器、码头等背后的历史记忆和工艺、建筑等人文信息,强化特色,突出主题。但在当前旅游开发中,前期往往缺少对遗址的深入研究,缺乏对遗址文化的深度挖掘,仓促上马,导致主题不突出,有的甚至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完全摒弃遗址所承载的工业文明和工业文化,旅游项目设计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与原有风格、内涵格格不入,成为在工业遗址上新建设的旅游项目。这种割断原有工业文明脉络的做法完全偏离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初衷,注定是缺乏生命力的。

1.4 缺乏专业管理队伍,影响资源利用效率

从工业生产到旅游开发,实现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变,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队伍中,既要保留部分懂得工业文化、生产工艺等的管理人员,也要补充熟谙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保证通过旅游开发达到传承与弘扬工业文明的目的,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避免当前一些遗址开发中存在的开发保护欠专业、服务管理不规范、遗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遗址保护经费匮乏等恶性循环问题。

2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

循环经济是指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工业遗址旅游则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而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旅游新形式[1]。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其本质是对资源的再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宗旨一致,符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与目标。因此,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该成为开发工业遗址旅游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5R”原则(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探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1 工业遗产价值的再发现

在城市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一些地区对工业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理念和经验匮乏,使得不少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有步骤地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保护与利用等各项工作,要摸清工业遗产底数,认定遗产价值,了解保存状况,要依据《文物保护法》加以有效保护,坚决制止乱拆损毁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价值范畴十分广泛,按照文物保护的价值范畴,则历史、艺术、科学是基本范畴。但与一般文物不同的是,工业遗产除了三大价值以外,还存在着其自身可改造再利用的经济价值,以及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化价值[3]。工业遗产是城市最大的物质遗产之一,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承,横向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成功的工业遗产资源再利用可令工业遗产起死回生,其作为工业设施的死亡是由生产活动的停止造成的,而作为新的城市功能体的再生,则是得益于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新活动的兴起,从而为城市打造出最响亮、最夺目的“名片”。因此,工业遗址旅游开发背负着遗产价值挖掘与提升的重任,切不可将开发活动简单化。

从旅游开发角度分析,工业遗址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工业遗产及遗产的价值,工业遗产价值的再发现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当前一些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题不突出、产品雷同等问题,其根本症结就是对遗产价值的忽视。因此,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前期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工业遗产价值的再发现,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其蕴藏的内涵,提升和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如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大庆油田,在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不仅是我国的原油基地,油井的发掘与开发标志着我国工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而且直接影响着大庆这一石油城市的诞生与发展。这些隐藏在大庆油田背后的内涵通过凝练和提升,通过价值的再发现,成为该城市开展工业遗址旅游最具影响力的“资本”。

2.2 开发过程实行减量利用、再利用、循环利用

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过程中,通过实行对其他资源的减量投入、减量利用和对原有资源的再利用、循环利用,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原真性、传承性,突出主题,增强吸引力。具体思路如下:

2.2.1 工业遗产 对于工业遗址旅游而言,工业遗产是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价值优势,是工业文明的核心载体,在开发旅游时应进行源头控制,通过保护和管理技术的改进,在开发和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物质和能量的流入,即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保持其原真性,从而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相容性[4]。对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工业遗产,可以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展示馆、厂史展示馆、产品展示馆等专题博物馆,以博物馆等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宣传历史信息,同时根据不同工业遗产的性质辅助区域创建与主题相关的创意或文化产业园区,既体现工业遗产特色,又使公众得到游憩、观赏和娱乐,实现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保护与开发的完美结合。在工业遗产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可以通过差异化引导,彰显各遗址的主题特色,设计合理的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科学规划旅游环境,开发与工业遗产资源相关的旅游服务项目,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营造一个开放、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旅游氛围,在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2.2.2 厂房旧址 有些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利用方式采用“搬迁—拆除—卖地”的操作模式,虽然在土地价值上得到了转换或提升,但从工业遗址保护角度而言,则使遗址消失殆尽,是对工业遗址资源的最大浪费。也有一些工业企业将闲置厂房对外租赁,通过收取租金获取旧厂房的剩余价值,这种模式虽然没有对旧址进行拆除,但工业遗址的价值却荡然无存。而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就是要尽可能多方式、多途径地利用厂房旧址,采取功能置换方式对旧房子进行再利用,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解决了对城区原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上建设项目对城区过度开发造成的矛盾。在遗址具体开发利用时,可运用创造性元素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如注入LOFT、MALL、创意产业等现代理念,减少资金和原材料的投入,体现循环经济中过程控制性原则和再利用原则;尽可能保留工业遗址中建筑的原有风格,体现遗址特有的历史凝重感和民族自豪感。如北京的奥运沙滩排球场选择在北京煤气用具厂旧址上重建,实现了对该厂房旧址的二次利用。在开发过程中结合煤气厂旧址的现状,一方面对区域内原有的文化内涵进行保留和挖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对周边景观进行设计,对原有的三栋旧厂房进行重新改造和设计,作为奥运期间安保、媒体等用房。对北京煤气用具厂旧址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建设成本,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奥运的人文内涵,为奥运旅游添上靓丽的一笔。

2.2.3 废弃矿山 废弃矿山破坏了山体原貌,不仅会加剧局部地区水土流失、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而且造成了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和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与生命安全。对于废弃矿山的循环利用,属于输出端的控制,通过“再利用”可以使废弃矿山“资源化”。废弃矿山的旅游开发利用,首先是考虑修复生态环境,要采用工程措施、生物工程措施,尽可能消除各种地质隐患。在生物工程措施中,可以兼顾旅游开发的需要,如种植大量果树等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采摘休闲体验价值的经济作物。此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利用废弃矿井、坑道、小火车等原有的工程设施,开发矿工生活体验项目,拓展、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以及一些适合在远郊山区开发的野外休闲旅游项目。

2.2.4 废弃运输系统 随着新型运输系统的运行,工业遗址中的铁路系统、码头、车站等运输系统将失去原有的功能。通过注入新的理念,对其进行合理、科学、高效地再利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实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以废弃的铁路系统为例,通过对轨道的改造,添加时尚休闲元素,使其成为一道景观或旅游通道;或将废弃的轨道改造为自行车道,在铁路上跑自行车,既可让游客回归童年、找回童真,又可让游客一路领略自然和人文景观,感受昔日交通运输所带来的时尚感;对于旧火车可根据其不同的风格设计成休闲的交际场所或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也可将一些废弃的铁路和旧火车与摄影、写真联姻,满足当代人的复古追求。

2.2.5 废弃设备仪器 工业遗址中的大型机械设备随着工业的终结也随之结束原有的功能,对其进行搬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若让其就地存在将逐渐风化、斑驳。如何让其继续发挥功用,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不可规避的问题。德国鲁尔工业区ZollverenXII煤石厂的改造为我国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保留有价值的机器和设备,对有些设备进行再利用、再创造,将锅炉房改造成设计中心和学校的一部分,这样5个锅炉不但得以保留,还成了旅游观光项目。北京751厂区也在实践中探索出再利用途径——将大型煤气储罐内壁经特殊处理后变身为演唱会的现场。总之,“保留—再利用—再创造”是对废弃设备仪器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厚重透出低调的华丽,实现时尚创意与传统的结合,这正是工业遗址旅游的魅力所在。

2.2.6 “人力资源” 我国许多传统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后,许多职工面临着下岗的危机,如北京正东集团煤气厂的停产,有近1 000名职工面临着下岗,这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但这些失业的技术工人本身就是工业遗产的载体和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因此,在工业遗址旅游开发中对这样的人力“资源”要加以重视与利用。如在德国的鲁尔区,很多老矿工成了旅游区的导游;北京正东集团通过对工业遗址的改造,将在旅游园区内为闲置职工安排新的就业岗位,如保洁、保安、物业管理等。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解决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使老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得以延续和升华,也使工业遗址得以活化,增加旅游的生动性与鲜活性。

2.2.7 “品牌资源” 旅游经营活动中,品牌是最关键也是最强劲的竞争力。许多历史悠久的工业企业已经具有自身独特品牌和良好的形象,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市场认知,这种无形的市场信誉是一种无价的资源。将工业企业的品牌应用于工业遗址旅游的开发与发展,缩短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过程[5]。因此,工业遗址旅游在品牌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借助工业企业原有的声望实现旅游企业的高起点发展。

2.3 对工业文化遗产的再修复

工业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其本身承载的珍贵工业文化信息就会马上消失,将永远无法修复。必须重视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修复工作。只有切实保护好各类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持久地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服务。依靠社会的多元投入,唤起全社会的文保意识,是保护和修复工业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如无锡依靠社会资金的多元投入,先后修缮了无锡县商会旧址、丝绸仓库、纸业公所、储业公所等十处历史遗迹,占全市修复总量的40%。同时,强化立法,将文保纳入法制范畴,以《文物保护法》为总纲,制订和公布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文件,使文保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此外,除了物化的修复以外,对记载着工业发展历史的文献等资料进行及时整理与记录,并将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方法应用于工业遗产保护和修复之中,通过虚拟空间,完整地展示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通过3D、4D等高科技影像技术,立体生动地展示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

3 结语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切不可操之过急,认清遗产价值、摸清资源家底、认准资源特色,借助巨大的创意空间和多种文化、高科技手段,实现工业遗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使工业遗址保护与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相得益彰,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 郑岩,崔广彬.东北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 2009,6(386):212-213.

[2] 朱志红.生态城市建设中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0-72.

[3]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6-19.

[4] 贾红风,李云霞.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5):131-133.

[5] 王德刚,田芸.工业旅游开发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115-118.

Abstract: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s a new type of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coo rdinated grow th among society,economy and environment.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has been receiving increasingly attention,w hereas numerous hidden troubles have also been accompanied by,as stated in thispaper:simple duplication in developing p roducts,excessive artificiality in developing products,deviation of theme from original style,and lack of professionalmanaging resources.In this paper,it is also tried to exp lore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of developing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based on the 5R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and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 rward including:rethinking the values of industrial heritage;reducing,reusing,and recycling industrial heritage,former factory sites,deserted mines,deserted transporting system s,discarded equipment and apparatus,"human resources",and"brand resources"in the p rocess of development;and also repairing the industrial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 y;industrial heritage;tourism development

D iscussion on Circular-Economy-Based Exploi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WANG Ying,JIANG Qin-ju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City M anagement,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F590

A

1672-0504(2010)05-0103-04

2010-04-23;

2010-08-03

王莹(1965-),女,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规划。E-mail:kongq718@163.com

猜你喜欢
遗产遗址工业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8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遗产之谜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大众考古(2014年2期)2014-06-26 08:29:26
遗产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