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

2010-04-04 17:13:17李光水
当代医学 2010年33期
关键词:阑尾穿孔阑尾炎

李光水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

李光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疗效,减少误诊率。方法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52例,41例采用手术治疗,11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6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患儿中毒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2例患儿,无1例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35例,化脓性阑尾炎10例,阑尾穿孔2例。结论对于小儿阑尾炎尽量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不仅手术操作简单,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儿童;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小儿腹部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5~12岁儿童[1],年龄较大、病史和临床表现典型的阑尾炎,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小儿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和体征往往与疾病不符,腹痛部位不固定,患儿年龄小,体格检查不合作,病史诉说不清、不准确,诊断比较困难。如得不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引起阑尾炎穿孔、腹膜炎、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诊治方法与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阑尾炎患儿5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第6版《外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11.5岁。其中3~5岁2例,5~7岁6例,8~10岁10例,11~12岁30例,13~l6岁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4~72h。根据病情给予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0d。

1.2 临床表现 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为发热(37.5~39.5℃)、乏力、不愿进食、恶心、呕吐、腹胀、转移性右下腹痛、腹泻,右下腹固定压痛伴有肌紧张、反跳痛上腹痛、下腹、脐周痛、全腹痛等。腹泻症状较重者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凉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有3例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20例有麦氏点局限性腹膜炎体征,32例腹壁软,无明显的固定压痛点。入院后全部患儿均做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高。腹平片、腹透阳性率低,大多有肠腔胀气、肠腔积液,腹壁增厚。B超检查显示: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腔呈现低回声区,肠管蠕动异常活跃。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增厚,部分阑尾壁已呈双层壁粗糙不均,阑尾腔增大呈低回声区,蠕动不活跃,阑尾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呈双重性,阑尾形状弯曲呈”c”字形,阑尾腔呈现强弱不等的低回声区,肠管没有活性;阑尾穿孔者做B超检查可发现下右下腹部形成包块,呈现低回声区,回声比较分散。13例行腹腔穿刺抽出液体,2例伴有肠梗阻。其中44例初诊为阑尾炎,4例误诊为肠炎、2例误诊为肠痉挛、1例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肠蛔虫。

1.3 治疗方法 本组52例患儿,41例采用手术治疗,11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中6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患儿中毒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中,35例行单纯阑尾切除,9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8例行阑尾切除+腹腔抗生素冲洗,3例行阑尾切除+腹腔抗生素冲洗+腹腔引流。1例行腹腔脓肿引流术。术中关闭腹膜前后均应常规用抗生素及0.5%甲硝唑注射液、生理盐水彻底的冲洗腹腔和腹壁各层以及右下腹和切口,腹腔脓液一定要吸净,一般脓液不多者不用放置引流。阑尾残端采用荷包缝合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阑尾无穿孔、腹膜炎不重者,待麻醉恢复后,术后l2小时可进流质饮食;对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腹膜炎严重的患儿、阑尾周围形成脓肿的患儿以及阑尾残端有坏死的患儿,放置引流管,引流渗出液,需要禁食48小时,肠鸣音恢复后进流质饮食;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7~l0天拆线,术后给予广普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肠功能恢复慢患儿可口服石蜡油促进肠功能恢复,并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 结果

本组52例患儿,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35例,化脓性阑尾炎10例,阑尾穿孔2例。44例初诊为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4.6%。8例初诊时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肠炎、2例误诊为肠痉挛、1例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肠蛔虫。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为阑尾炎。误诊率为15.4%,其中保守治疗的5例患儿,经过抗生素治疗,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24h内均有明显改善,住院5~7d后治愈出院。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术后住院10~20d后治愈出院,其中42例患儿在术后7d拆线后痊愈出院,切口一期愈合。2例患儿术后切口有红、肿、热、痛症状,考虑并发感染,给予切开引流、按时换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二期缝合伤口后住院20d之痊愈出院。2例并发肠梗阻,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并发腹腔脓肿,引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无严重感染、切口不愈合、切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病例死亡。

3 讨论

小儿阑尾的的生理特点是阑尾壁较薄,开口比较大,因尚未形成黏膜皱襞,黏膜内淋巴滤泡少,发病率较低,但发病后易穿孔,并且年龄越小,穿孔率越高。由于小儿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大网膜发育不全,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腹膜又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所以阑尾炎或穿孔时患儿腹部体征表现不明显,病情发展表现出全身中毒症状才发现,其病势又比成人发展快,易误诊和延误病情,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有文献报道[2]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率达l5%~30%,婴幼儿误诊率更高,新生儿阑尾炎误诊率达90%,本组小儿阑尾炎误诊率是15.4%,比文献报道低,诊断较成人困难得多。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差,首先症状不像成年人病例那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表现。小儿一般以发热、哭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不思饮食、精神萎靡、嗜睡、高热等严重的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且不能正确描述清楚腹痛的性质及腹痛部位,查体也多不合作,因而易延误诊治,与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肠蛔虫等症状类似。本组初诊误诊的病例8例,占15.4%,其中4例误诊为肠炎、2例误诊为肠痉挛、1例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肠蛔虫。

所以诊断小儿阑尾炎时比须细致耐心,在阑尾炎诊治过程中,既要防止漏诊,又要防止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先与患儿沟通取得患儿信赖,与其父母配合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检查,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剂,使患儿安静后再检查体征,降低误诊率[3]。但避免滥用激素和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检查时动作要轻柔,认真仔细反复询问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做B超虽然不能显示小儿正常阑尾,但B超能显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特征。CT也能显示患儿阑尾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X线腹透、腹壁肌电图、腹腔镜等也可以诊断及治疗小儿阑尾炎,再结合血常规检查可以确诊。诊断时注意与急性胃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肠蛔虫病、年长女孩青春期妇科疾病、右输尿管结石、美克尔憩室炎等疾病相鉴别,必要时请内科、外科和妇科医生会诊。

外科医师要正确把握好患儿阑尾炎手术的指征,对疑似阑尾炎的病例要注意诊断,做好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诊误切。对急腹症患儿,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起病的原因、时间、饮食情况,有无发热,注意消化道、呼吸道症状的表现等。尽量做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仔细检查腹部,做肛门指检。检查时耐心细致、动作轻柔,取得患儿和家属的配合。检查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尿淀粉酶,腹穿抽液做涂片检查。做彩超及B超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小儿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早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的阑尾,不仅手术操作简单,能避免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并补充输液、纠正脱水、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等,如果不及时切除阑尾,病情发展使阑尾穿孔,可能会给患儿带来更大的危害,如果术中未发现阑尾有明显的病变,应常规检查回肠末段、盆腔、盲肠、右侧结肠旁沟等部位,仔细检查腹腔内周围更广泛的部位是否存在病变,避免遗漏。如有阑尾已经穿孔更应积极手术治疗,去除原发病灶,用抗生素溶液及甲硝唑注射液、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充分引流并延期缝合伤口,如果已经形成阑尾脓肿,先保守治疗,静脉给予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果保守治疗过程中脓肿破裂应立即手术引流,阑尾脓肿经保守治疗感染被控制后,可择期行阑尾切除术,以防复发。如果阑尾脓肿大量液化,应根据脓肿部位,经腹部或直肠切开引流。保护好手术创口,充分引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术后鼓励患儿早期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避免术后发生肠麻痹及肠粘连。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2-627.

[2]王小林.小儿阑尾炎诊治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2):185-187.

[3]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3-5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0.33.052

251125 山东省齐河县潘店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李光水)

猜你喜欢
阑尾穿孔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3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7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