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教学模式在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0-04-04 16:21杨建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论文环节交流

杨建生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论文写作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论文写作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具有学习总结性和科研引导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加强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新办本科院校学生从事实际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毕业论文撰写的水平。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改革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格局,实施“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过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看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形成了我国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学模式;后来又出现了“学生中心论”的现代教学模式;再后来出现的“主导—主体论”新模式,可谓兼取了前两者之长,但遗憾的是实践中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试图探讨“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教学模式在高校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可以指导实践,理论讲授固然不可少,但如果光讲授一些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写出像样的论文。论文写作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撰写学术论文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它还是新生事物,很难把握。因此,必须开展大量反复的论文写作实践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要坚持不懈地练好治学为文的基本功,在实践中把握论文写作的要领,在具体操作中提高论文写作的技能。

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论文写作能力的获取不能只靠教师讲授,而是要在教师的导引、促进下,主要靠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主动建构,要让他们自己结合所学的专业实际,在学科领域中不断发现问题,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有时还要开展社会调查或科学实验。学生只有深入探索、钻研,才有可能建构相关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写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要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设计实验和分析研究等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即“理论导引”;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写作实践,即“训练为主”。其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如下流程:“理论导引”→“尝试实践”→“交流评价”→“修改提高”→“总结迁移”。

第一个环节是“理论导引”。论文写作虽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术活动,但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常常陷于盲目与无序状态。因此,适当学习一些系统的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作为必要的“导引”,为论文写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对全面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论文写作理论主要靠教师讲授一些写作的基本原则、方法、特点、规律等基础知识,而且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效果不见得好。这种教学只能说是“理论灌输”,不能叫作“理论导引”,“理论导引”环节包括三个小环节:“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点拨导引”。比如学习“论文选材”一节,笔者就曾先让学生对材料的概念和意义、获取材料的途径与方法、整理和使用材料的原则与方法等基础理论进行自主的、合作式、研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先相互讨论,有疑问再向教师提出来。结果有的同学就对网络资料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质疑,有的同学对怎样有效利用“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问题提出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摘取要点、难点进行精讲,作出有针对性的点拨、导引。这样,对于理论,学生才能记得住、记得牢,在具体实践时才能用得上。

“理论导引”过后,就要开始“尝试实践”了。传统论文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较少当堂训练,他们的论文写作实践往往要等到学期或学年结束写作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时才进行,或仅仅集中于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之中,缺乏课程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点拨,造成课程知识教学与写作实践相脱离,二者不能有效融合发挥应有的作用。系统的理论导引和扎实的实践训练不能有效配合起来,学生撰写论文时必然感到头疼为难,只能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使论文写作流于形式,影响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开展实训。例如,学过“论文选材”之后,就带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搜集资料,让他们亲自体验选材的过程和方法;学过“论文格式”之后,就要求学生尝试写作论文的某一“部件”,如为一篇论文写出“摘要”、“关键词”等。

“尝试实践”的效果如何?这就涉及第三个环节——“交流评价”。这个环节又包括学生交流各自实践成果并作出自主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中的交流环节,交流也是一种协作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交流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也是推进每个学习者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评价,则更能使每个学习者及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评价包括自主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例如,学过“论文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写某一课题的论文结构提纲之后,必须开展交流提纲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还是全班交流,都要及时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各自所列论文提纲的结构形式是否科学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均衡,逻辑是否严密,层次是否清晰,中心是否突出等。通过交流评价,学生就能确认自主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差距,总结得失,并确立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没有“交流评价”就不会有“修改提高”环节。

“修改提高”,就是学生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在消化处理了“合作学习者”及“高级合作伙伴”(教师)的反馈信息之后,进一步明确修改完善的目标和内容,掌握修改完善的方式方法,自主修改完善自己的论文写作实践的阶段成果。修改的主体是自我,当然也不排斥向人请教,但一定要以自改为主、帮改为辅。修改的目的是提高,每次修改务求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要越改越好,多改往往能出“华章”。写论文是一项研究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过程性、程序性都很强,需要反复研究,深入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论文写作的各环节的训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反复实践,修改是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高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发现,就连论文摘要的写法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学生都必须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更不用说论文观点的提炼、材料的选用、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安排等问题了。就整个论文修改而言,修改的范围和步骤大致包括修正论点、调整结构、增删材料、锤炼语言和订正注释等,修改的总的要求是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就每次修改实践而言,其关键问题是:要结合评价来修改;要及时修改、再评价;要反复修改。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迁移”。教师应在这个环节中发挥主导作用,除了可以对重点理论作必要的“回放”和对相关知识作适当“链接”外,重点还要引导学生对通过自主修改实践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的总结,进而达成能力“迁移”的最终目标。要从训练掌握论文写作某一方面的能力扩展到掌握论文写作另一方面的能力,由本次教学目标延伸到下一次教学目标或更远的目标。在训练学生写出“言之成理”的文章的基础上,还要使之努力达到“见前人之未见,述前人之未述”乃至“成一家之言”的境界。另外,在进行论文写作与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努力把握学术研究之精义与要诀,培养其正确的学术研究认识论、方法论和新的学术理念。

一段时间以来,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理论导引 训练为主”教学模式在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某些弊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学会较好地选题、选材、写作、修改,能写出观点正确、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合理、格式较规范的论文,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也发现,如果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就会产生某些困惑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所以,该教学模式在具体运用中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以实践为中心。“训练为主”就是要以尝试写作实践为主线,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多让学生动脑、动手操作。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整个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讲堂”,而应该是学生开展写作实践的“训练场”。

二是要明确学生干什么。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各环节中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中心和主体,这一点对于对整个教学模式的安排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他们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反复训练中摸索和提高论文写作的技能。

三是要明确教师干什么。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其职责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开展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导引和支持。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获取论文写作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陈心颖.论创新成人高校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6(6):54-55.

[3]吴秀明,李友良,张晓燕.文科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论文环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