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生态文学思想

2010-04-04 16:21聂鑫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整体观弗罗斯特诗人

聂鑫琳

(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之一,享有极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因其诗歌多以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弗罗斯特被誉为“新英格兰诗人”及美国“民族诗人”,虽然他大学没有毕业,但却先后被哈佛等44所大学聘为教授或客座诗人,他应邀到全国各地朗诵自己的诗作;4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1950年在他75岁生日时,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向他祝寿,尊称他为美国“民族诗人”,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晚年,他应约翰·肯尼迪总统之邀在其就职仪式上朗诵自己的诗歌。所以,弗罗斯特的诗歌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对他的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研究和艺术手法研究两个方面,很少有人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将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切入,为弗罗斯特诗歌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主要特征和思想内涵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和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1]11。

王诺认为,生态文学主要特征有四点:第一,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第二,生态文学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文学,生态责任是生态文学的主要特点。第三,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文明批判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第四,生态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达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1]7-10。从生态文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可以看出,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六点:第一,征服、统治自然批判;第二,工业和科技批判;第三,欲望批判;第四,生态责任;第五,生态整体观;第六,重返与自然的和谐[1]169-215。本文将从工业和科技批判、欲望批判、生态责任和生态整体观四个角度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挖掘其诗歌中的生态文学思想。

二、对弗罗斯特诗歌的分析

(一)工业与科技批判

19世纪以来,人类的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然而,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并不只是给人类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工业化对自然美和诗意生存的破坏;工业化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科技发展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生态文学就是要对工业和科技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这种结果进行批判。

在《城中小溪》中,诗人给我们描述城市化(工业和科技发展的结果)对自然美和诗意生存的破坏,给大自然中的存在物带来的厄运,农舍虽然厌恶新城街道的整齐划一,但不得不挂上门牌号,六月禾在城市的人行道下由于被坚硬的水泥覆盖再也长不出来,苹果树被塞进壁炉当柴烧。曾经与人亲密相处的小溪,被遮挡在了石板下变成阴沟,已经无法重见天日。在“被间断的干旱”中有几行这样的诗句:“一阵小雨对这场干旱于事无补。这场干旱是人类应受到的报应。地球很快会像月球不适宜居住。”[2]499这表明,工业化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工业和科技除了给自然带来了灾难,给人也带来了灭顶之灾,在《熄灭吧,熄灭——》中诗人叙述了一个由于劳累过度死于锯木事故的童工的悲惨故事,借此来表现工业垄断的现代社会摧残工人的残酷现实。为了追求利润,资本家雇佣童工,使他们一天天从事着单调的超负荷的工作,甚至半小时的空闲时间都没有,当姐姐呼喊诗中受雇佣的孩子吃晚餐时,他天天工作的工具并没有放过他,跳起来扑向孩子的的手,孩子的手不可避免地与胳膊分离,后来孩子也离开了人世。《当机器开动》中“但工作绝不会等待工作的心境/因为钢铁奏出的音乐就是法令/所以那无数纺锤发出的嗡嗡声/就像消耗吐出白线的线筒一样/也在冷酷无情地消耗人的灵魂/那还没有消除昨日痛苦的灵魂”[2]696。这几行诗也揭示了:工业的发展,使利润成为最重要的指标;科技的进步,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些都迫使人们为了生存拼命地工作,使人异化。诗人在《培育土壤——一首政治田园诗》中,也表明了自己对科技的看法,“若要我说的话。发明能力/应该受到限制,因为它太残酷/会给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意外的变化/……我会让万事万物都顺其自然/然后把功劳成就都归于其结果”[2]405。

(二)欲望批判

欲望批判是生态文学思想的内涵之一。欲望,在生态文学家的眼里,就像从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一旦放出就难以有效控制,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如果人类不想或不能控制住这种魔鬼般的欲望,那结局只有一个:与地球一起毁灭。华兹华斯指出,物欲膨胀不仅伤害了自然,而且也伤害了人自身,使人丧失他的天真纯洁和美好的心灵[1]194。有“第一位绿色思想家”[3]32之称的卢梭也指出,如果欲望无限膨胀,它不仅“终于要并吞整个自然界”,而且还成为“使得我们要为非作恶的原因,也就这样把我们转化为奴隶,并且通过腐蚀我们而在奴役着我们”[4]189。

《大概有些地方》中,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自然法则,“你常常说人类的野心要扩展/一直扩展到每一种生物的北极地区/为什么人的天性这么难改/竟不知虽然在是非之间没有一条界线/但大概有些地方的法则却必须服从”[2]386。所以,最终要受到自然的奴役和谴责,“但要是它已注定不再绽出新芽/它有权谴责人心无限制这一特点”[2]387。在《上帝的花园》中,上帝为人造了座美丽的花园,园中果木成荫百花盛开,只有一条小路没有被花木覆盖,他告诉人:“但要保持这条小路畅通,你们的家就在路的尽头。”[2]687平静的生活被新来的主人打破,他在小路上栽下黄金花,并引诱人去发现其妖媚。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许多人为采花走得很远,这时候生活的黑暗降临,可他们仍然在追求金花,迷惘,失落,孤苦伶仃。”[2]687诗人发出呼吁,为了自身,不要让欲望牵着鼻子走,要跟随自然,“哦,别再去看那种魔光,它会弄瞎你愚蠢的眼睛,请仰望上帝清朗的天空,看天上那些闪烁的星星。它们的光芒纯净而柔和,它们不会使你误入歧途而只会帮助你迷途知返,又回到那条狭窄的小路。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请照料好上帝赐的花木,并让那条小路保持畅通,他将引你去往天国乐土。”[2]687- 688

(三)生态责任

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每个人也有相应的自然责任或生态责任[1]197。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直至消除生态危机,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确保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物种持续、安全、健康地存在下去,人类自己才可能长久地生存在大地上。

有“自然之子”之称的弗罗斯特时刻牢记自己的生态责任,在《暴露的鸟窝》中,诗人一开篇写道:“所以那次我看见你趴在地上/在新割下的牧草堆里忙乎时/我还以为你是要把草重新竖起/于是我过去,若你真想那样做/我会教你怎样让草迎风竖立……”[2]147表明诗人对草的怜惜,随着诗篇的推进,诗人描述了与另一个人救助一窝被割草机打扰的小鸟,为了使小鸟避免灼热阳光的照射,他们想尽了办法;他们替小鸟担心,担心它们的妈妈遭此变故还会不会回来关心它们,同时,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吓着鸟妈妈,但为了救小鸟,他们还是心怀忐忑地为它们搭起了屏障,他们时刻站在鸟的立场上,履行着自己的生态责任。

(四)生态整体观

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是由著名生态思想家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正式提出的,它旨在解构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思想,重新建构一种新的生态整体观,强调把“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动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当做最高利益和终极目的。简单说来,它消解了“人类中心”,把人类看做是整个生物社会的一部分,和自然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和谐共处[1]46-52。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是“迄今为止对生态整体观最全面、最深入的论述,并成为生态思想发展的核心内容”。

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在《一只小鸟》中,诗中的我虽然总希望那只鸟快快飞走,别整天在我屋子外唱个不休;但他并没有伤害这只鸟,而是出门击掌止住它的歌声。即使这样,诗中的我也做了检讨:“这场不愉快多半应该怪我,我没有权利制止那只鸟唱歌。如果有谁想叫任何歌声停息,那他当然就会做出某种错事。”[2]321他把鸟和人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不是认为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培育土壤——一首政治田园诗》中,诗人更是直接指明了人只不过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依赖于生物圈中的其它部分而生存,“就让爱土地的人拥有那些土地吧,……那么多土地还未被利用不一定使我们不安/我们无须试图去将其全部占用/这世界是球体,人类社会则是//另一个稍稍扁平更为松软的球体/后者依附于前者,随前者慢慢滚动”[2]408。所以,人类要想惬意地生活,就必须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确立生态整体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学不是单纯地描写自然的文学,它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不同,它主要探讨和揭示自然与人的关系。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重新评价弗罗斯特的诗歌,分析其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能够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重新建构文学经典,更好地发挥文学的“人学”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达到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矫正人们的灵魂和观念,呼吁人们创造出来对自然更为合理的空间,以保持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从而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5]14。从根本上根除造成今天环境恶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为缓解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必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集(上)[M].曹明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3]Jonathan Bates.The Song of the Earth[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陈茂林.环境危机时代文学研究的绿化——论生态批评[J].当代文坛,2003(4):12-14.

猜你喜欢
整体观弗罗斯特诗人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以介为主 零星散译*——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49年以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译本的文体学浅析
诗人与花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