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萍
腰椎病变或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经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必要手段。但往往硬脊膜神经根粘连、骨折片刺破硬脊膜囊、椎管狭窄椎板咬骨钳使用不当等原因,容易导致术中、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持续的脑脊液漏容易引起伤口或椎管内感染、创口愈合不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细致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2001年2月~2009年6月,我院共行腰椎手术438例,其中并发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为1.83%。经正确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肿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脑脊液漏8例病人中,男6例,女2例;年龄28~77岁,平均46.3岁。本组共438病例中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79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占2.5%;腰椎管内良性肿瘤病灶清除术13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占15.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或开窗髓核摘除术308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占0.65%;腰椎滑脱症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8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占5.3%。
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大多数患者思想顾虑较多,犹豫不决,在医生的配合下,向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后,特别是交代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后有哪些措施,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使其消除恐惧心理,最大限度配合手术。
2.2 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 (1)术后病人从手术室交接时,向主刀医生询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术中硬脊膜损伤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如术中损伤了硬脊膜需了解损伤范围及是否做了修补等情况。做好心电监护,定时测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1]。(2)观察伤口渗出及敷料潮湿情况、引流管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一般伤口敷料呈血性渗出,引流量不超过300ml。如果发生脑脊液漏则引流量较多,有时24h可达1000ml以上,引流液呈清亮透明色或淡红色。(3)观察伤口局部有无隆起、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可在严格消毒情况下穿刺抽液,抽到清亮或淡红色液体就可确诊发生了脑脊液漏。(4)观察患者术后肢体症状好转情况。
2.3 术后心理护理 一旦出现脑脊液漏后,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怀疑手术是否失败、是否对生命有影响,有时会有较强烈的对立情绪。此时需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脑脊液是人体自身每天都可以产生的,少量暂时性的丢失不会太过影响生命且会在短时间内自身生成补充的。要态度和蔼诚恳,耐心细致,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2.4 体位护理 出现脑脊液漏后需该平卧位为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不能耐受者可采用俯卧位与半俯卧位交替进行,以减少腰段硬脊膜囊内的脑脊液的压力,减少渗出。在脑脊液漏愈合前禁止下地活动。
2.5 引流管及伤口护理 对于已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一经发现立即向医生汇报,此时该负压引流为无负压引流,在脑脊液逐渐减少,一般在术后5~7d后拔出引流管,且在拔出引流管后需缝合引流口,以免感染和脑脊漏出。伤口敷料发现潮湿就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并用2kg沙袋局部加压伤口,减少渗出。
2.6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保持胃肠道通畅、降低腹压是减少脑脊液渗出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口服麻仁丸、果导片软化大便。
2.7 预防感染的护理 常规运用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预防感染发生,运用一些可以减少脑脊液产生的药物,注意其他合并症的治疗如呼吸系统或胃肠系统疾患的治疗。注意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褥和病员服,病室定时无菌消毒。
严重腰椎疾患和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精心合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能有效提高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本组8例脑脊液漏患者经及时发现、精心护理、正确处理,无一例发生明显后遗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何国英,汪鹏,李翠萍.脊柱外科手术中严重脑脊液漏的治疗和护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2,增刊(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