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建库 李冠海 刘献茹 杨金炜 赵鹏举
肝血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肿瘤,其人群发生率高达0.4%~7.3%[1]。肝血管瘤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先天发育有关。可单发也可多发,对较大的血管瘤(≥5.0cm)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发展,经供血动脉的血管瘤栓塞硬化术以其适应证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而成为首选的治疗[2]。一般肝血管瘤较小者多由体检时B超发现,肿瘤较大者可因压迫引发症状,甚至肿瘤破裂出血引起肝内或腹腔出血,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切除较困难。本组报道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海澡酸钠微球栓塞治疗肝血管瘤53例,收到良好疗效。
1.1 临床资料:本组53例病人,男31例,女22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年龄41.8岁,17例无症状,后经DSA造影确诊。36例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右上腹包块等临床症状,行B超、CT或MRI证实。肿瘤大小∶4.1cm×3.5cm~15.8cm×13.6cm;分型单块型39例,多发肿块14例。肝功能正常41例,轻度异常12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Seld in ger技术,局麻穿剌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5F肝管或微导管,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肝脏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和血供情况,经导管用配制好的海澡酸钠微球(20m l复方泛影葡胺+30m l生理盐水+1.0g海澡酸钠微球)12m l~30m l在透视下缓慢注入,直至血流明显减慢后停止栓塞。
1.3 术后定期复查随访,B超或CT观察瘤体大小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复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必要时进行再次栓塞治疗。
2.1 肝血管瘤的血管造影特点:血管瘤内造影剂充盈早,排空慢,实质期瘤体“染色”持续时间较长,可一直持续到门静脉,表现为多个染色结节,类似“树上挂果征”。血管瘤显影呈丛状,爆米花样影像,邻近动脉没有包绕、狭窄或不规则改变。大多数血管瘤的供血瘤的供血动脉不扩张,不迂曲。本组6例血管瘤供血动脉稍增粗,1例门静脉受压。
2.2 术后栓塞综合状与并发症:栓塞后综合反应主要为栓塞瘤体血窦内缺血,坏死组织吸收剌激所致。53例中有17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发热及疼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5~7天全部缓解。其余36例或轻微不适或无明显不适,可耐受,未予特别处理。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异位栓塞,文献报道[3]异位栓塞脏器多见于胆囊、胆管、胃十二指肠、肺等。本组无一例发生异位栓塞并发症。
2.3 疗效观察:本组病例栓塞后均可见肿瘤区染色明显减少或血流速度明显缓慢。栓塞后1~12个月CT或B超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50%以上者37例,缩小30%以上者14例,缩小10%以上者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本病例栓塞59次,其中6例分2次栓塞。
肝脏是肝血管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因其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且内科治疗对该病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不易复发,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末梢扩张的薄壁血管和血管窦组成,与门静脉无关,一般无动静脉瘘现象[4]。在行DSA肝动脉造影后,可将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性接近靶血管,用配制好海澡酸钠微球(KMG)在透视下缓慢栓塞肿瘤。KMG是从天然植褐藻中提取的多糖钠盐,分子量大,水合力强,溶于水形成粘稠胶体,在钙离子作用下产生大分子链间交联固化,生物相性好,无毒,无抗原性,栓塞后不引起化学或免疫作用。在靶血管产生永欠性的栓塞效果3—6个月后,微球逐渐以分子脱链的形式降解消失,最终降解为无毒的不参加机体代射的多糖随尿排出。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肝内正常组织的胆汁性肝脓肿和胆管坏死及狭窄。与其所选用的栓塞剂多为强烈的血管硬化剂如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等有关。这些血管硬化剂均能造成动脉的永久性闭塞,一旦这些栓塞剂进入正常的肝脏组织内或返流到肝动脉中,将造成肝内动脉的闭塞,同时也出现肝内胆管的狭窄和坏死,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最后栓塞区域的胆管闭塞[5]。而KM G对血管剌激小,相对其它栓塞剂、硬化剂并发症轻或少见等优点。根据病变的确切部位、性质、血管解剖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微球直径,采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插管技术将导管尽可能接近病变部位,遵循少量、缓慢、间断的原则推注KMG,并严密观察栓塞剂的流速、流向、有无返流等情况,及时判定栓塞效果。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肝血管瘤巨大直径均15cm以上,术后出现疼痛较明显,经对症处理后5—7天,均消失。考虑疼痛原因与肿瘤巨大,栓塞剂量多有关,因此我们主张对较大血管瘤行分次栓塞,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用KMG栓塞肝血管瘤,不仅可以做到手术切除所没有的效果,而且以简便,安全,微创,痛苦小,副作用少等特点,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又一种新途径。
[1]errucci T.Liver tumorimaging:curren concepts(review.AJR,1990,155(3):473-484.
[2]章万秀.胡道树.刘振波.等。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3):282.
[3]黄晓强.黄志强.段卫东.等。肝动脉栓塞术后的肝内外胆道损毁性病变[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69~172.
[4]赵仲蓉.李国成。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栓塞治疗及其血供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7):472-475.
[5]王松.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05.45(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