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跟部皮肤坏死转移皮瓣修复一例

2010-04-04 12:54:00王宏亮
当代医学 2010年26期
关键词:腓肠显微外科皮瓣

王宏亮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患胃癌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双足跟皮肤坏死,于胃癌根治术一月化疗一个疗程后转入我科。查体:一般情况较差,精神较差,有低蛋白血症及轻度贫血,左跟部可见约7cm×10cm大小皮肤坏死区中间有约3cm×3cm两处较深达跟腱及跟骨。右足跟部可见约3cm×7cm大小坏死区,中间有约3cm×4cm较深达跟腱,坏死界限清楚,无明显分泌物。入科以后积极给予营养支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于入科一周行皮瓣转移修复术。彻底清创后,左侧取左跟外侧动脉皮瓣约4cm×8cm顺行旋转覆盖创面,供区取同侧大腿全厚皮片游离植皮关闭创面,打包加压包扎。右侧取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约8cm×12cm旋转180度 覆盖跟部创面,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关闭创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因胃癌及化疗,出现骨髓抑制,三系细胞明显降低,白细胞低至700,血小板低至14000,右侧皮瓣蒂部及左大腿取皮处出现血肿,右侧皮瓣近端淤血给予蒂部拆除一根缝线引流,解除压迫,恢复血供,通畅静脉回流。左大腿清除血肿,加压包扎,并给予预防感染,输血,输血小板及支持对症治疗,皮瓣及游离植皮均完全成活。供区伤口已愈合。三系细胞亦逐渐恢复至正常。出院已下地活动,无不适。

2 讨论

本例双足跟部皮肤坏死均需皮瓣修复,右侧坏死面积较大,过去修复困难,病程很长,致残率较高,近年来显微外科,解剖学发展迅速为这类创伤提供了很多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右足跟部需取小腿部逆行皮瓣修复,患者下肢无其他外伤,动脉均通畅,可选择皮瓣较多,取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以下优点[1]: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不损伤重要血管,对肢体远端供血几乎没有影响[2]。该皮瓣为多元性供血,有窝中间皮动(动脉)脉和穿动脉(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范围较广泛可达13.6cm×7cm左右,静脉回流为窝中间皮动(动脉)脉和穿动脉(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伴行静脉及小隐静脉[3]。皮瓣厚薄,质地适宜[4]。逆行皮瓣常规需切断腓肠神经近端,会致足外侧感觉减退,我将腓肠神经仔细解剖分离后未切断,保留于原位,蒂部增宽约[3]皮瓣亦顺利成活,术后患者感觉无缺失。逆行皮瓣常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将蒂部皮肤切断(仅达皮下,以免损伤皮瓣血供)可减轻回流负担,也有利皮瓣旋转。左足应用跟外侧皮瓣,是一个临床应用较晚的皮瓣,是近年来解剖学迅速发展的产物,因其血供恒定,丰富(有4个血供来源包括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腓动脉终末穿支,外踝前动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皮瓣皮神经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转位后感觉恢复良好。皮质致密皮下脂肪较少不臃肿不滑动,耐压磨。血管口径较粗,可游离移植。

患者为胃癌术后,化疗一个疗程后,骨髓抑制,于术后一周出现三系细胞降低达危险程度,再次提醒我们术后观察及时处理重要性,如果右侧皮瓣蒂部出现血肿,未及时发现给予蒂部拆除一根缝线并引流,蒂部受压时间稍长,血供,静脉回流均受阻,必然会导致皮瓣坏死。三系细胞降低,白细胞低至700,血小板低至14000,如未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一旦发生感染或继发出血,将是致命的。

[1]靳高峰,左中男,于绍斌,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8:312-314.

[2]冯晓林,吕先俊,熊敏,等.带外踝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8:316-317.

[3]林传松,杨爱勇,饶明亮,等.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4:148-149.

[4]张发惠,郑和平.足外科临床解剖学[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347,370-373.

猜你喜欢
腓肠显微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眶周组织缺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