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忠
(重庆教育学院 中文系,重庆400067)
2008年10月,由笔者主持编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现在,这本由我院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耗费整整一年光阴编写而成的,多达66万字的人文教材,经过两个学期近千学生的阅读使用,效果较为理想。下面是两学期对上课学生的“人文教育课程问卷调查”情况。
授课老师7人:丁永忠教授 、蒋先伟 教授 、梅健副教授 、金华博士 、李公文硕士、高永江讲师、胡兵讲师。
08~09年上期上课班级 (周2节):07计现系、07美术系、07生化系、07中文系、07体育系五个系,14个班共计736人。
08~09年下期上课班级 (周2节):07级体育教育,07数学教育两个系、三个班共计124人。
人文教育课程问卷调查评价:课程设置:优:83%;良:12% ;一般:5% ;不好:0%。
教材编写:优:88% ;良:9%;一般:3%;不好:0%。
学生评价摘抄:
美术系环艺(1)22号 彭文婧:这门课程让我们学习了许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这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不到的。作为一名美术系的学生,学习了这门课,能更好地将一些人性化的思想带入自己的画中,使自己的画有了主题,有了思想。……《读本》是一本写得非常详细的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排版清晰明了,更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说服力较强,举例很多,让我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计现系计网(2)48号冯娜:我个人觉得《读本》非常好,无论是从主题、选文和内容看,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文关怀,展示了现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充分显现出新观念、新主题、新内容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彰显鲜活的时代精神。同时,选文很新颖、生动,真情流露,和畅流美,读后可以焕发出一种健康向上的审美感和沁人心脾的人文感悟,这本《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真正给我们全面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美术系动画 47号 郑观 :《读本》从多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了自我、人生、苦难、处世、诚信、情感,提升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读本》里选了很多美文我特别喜欢,从读懂别人理解的世界中去寻找自己所在的世界,对自己的价值、生命、理念,拥有更高的升华。
生化系药品经营与管理37号 刘志秋:我是学理科的,较少接受人文方面的教育,这门课程对我们很有必要……在学习中,我发现这门课和这本书可以给我很大的帮助。全书十五个章节,有关于伦理道德的,有关于自然环境的,有关于社会科学的……都形象具体地向我们进行了素质教育。此书有让我们感动的、励志的、愤恨的、崇敬的……极大地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计现系动漫设计与制作26号 张萍:《读本》是一本很不错的教材,每个章节都用了几篇经典的文章来揭示一个道理……我是学理科的,感情不是很丰富,大多数的判断都是对与错,缺乏在情感上的理解。不懂得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书上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生存、生活、生命,我可能只处于“生存”阶段。……过去我整天只关心自己,忽略了父母、老师、朋友的感受,觉得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而麻木的人。……这本书让我哭了好多次,《我来过,我很乖》《世上最爱我的那个女人去了》《藏羚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娘,我的疯子娘》是使我感触最深的。母爱是伟大的,我平时总是和妈妈吵架,很少站在她的角度去为她想想。从小老师就让我们回家向妈妈说“我爱你”,但我到现在都没有说过。我真的很对不起妈妈。
美术系07美术教育 13号程月英:我对《读本》的感受很深,这本书编得很好,不仅可以了解人的精神特质,还可以了解一些重庆的风俗文化和太极八卦等方面的东西。……虽然我是女生,但能知道一些“阴阳八卦”知识是非常不错的事;我来自四川,现在能了解重庆的风俗文化、美食和美女了。以前,我对幸福、人生、金钱、财富、友情、爱情……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当我学习了这门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也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这门课我只有一句话,作为大学生应该认真阅读这个《读本》,它可以让你知道幸福是什么?让你对未来有了希望,让你可以快乐地实现人生目标。
《读本》和“课程设置”为什么能获得学生如此的重视和好评?我想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院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二是编写与教学团队的老师做出了辛苦努力;三是教材编写的原则、体例和选文具有较高质量,很有独创性。
2006年,重庆教育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第2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然而,我院成为教育部人文教育基地已2年了,却始终未有一部合适的人文教材。2007年孟夏六月,学院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我们团队,希望我们能及时编选出一部教材供全校师生使用,于是我们的工作立即展开了。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作了周密的安排和科学的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学院也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精心组织多年工作在高校教学第一线的教授、学者,编写了《科学素质教育读本》和《人文素质教育读本》。
在我们的编写团队中,既有皤皤老者,也有青年子衿;既有教授博士,也有硕士讲师;既有深于传统研究者,也有敏于时代感受者,正是这多方面的人才结构组合,才使我们欣然领命,信心满怀地迅速展开教学之余的编撰工作。经过漫长的一年,我们终于在2008年孟夏,经过6次易稿,最终从遴选的200多篇诗文中,确定了近150篇文、40首诗,构成15个专章,结撰成这本60余万字的《人文素质教育读本》,呈现在我院师生及所有祈愿一阅的读者面前。在此,我们且不言此《读本》是否值得一读,仅就其字里行间所灌注的我们编写团队的心力而言,也值得各位获得此书者肃然,因为《读本》中的每篇文、每首诗前的“人文导读”,每个章节前的“人文导语”,以及15个专章目录的拟定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团队编选的价值取向与识见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以编为著的著述方式、方法。
自跨入新世纪以来,各种“人文读本”在我国社会纷纷亮相,以致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潮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无疑是我国当代社会人文诉求的鲜明反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社会中的许多“人文读本”却名不副实。这些“人文读本”,要么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选,要么是报刊杂志的精选本,还有许多“读本”,由于急功近利之心太盛,成书失于仓促,编选理念不够明晰,定题选篇未经仔细筹谋,编撰态度不够严谨,从而使其成品显得粗疏草率,似是而非。
我们认为,所谓“人文关怀”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它既是对人的外在物质生存需要的关怀,也是对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关注。然而,物质的需要只能用物质手段来解决,精神的需求只能要用精神的方法去补充。所以,和所有“人文读本”的编选目的一样,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读本》就是针对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而编撰的。
因此,我们编选《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读本》的基本原则十分明了而简单,这就是:一、人文性;二、时代性;三、可读性。其含义是,所谓人文性,即在尽量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蓄最多的人文知识内容和人文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使《读本》内容丰富、情韵充沛,有风有骨。所谓时代性,不仅是指对新题材、新科技与现代化建设新成果的展示描述,更重要的是指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主题与新观念,诸如“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环境生态”,“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等等。如此,我们的《读本》才具有鲜活感。所谓可读性,则要包含三方面内客,即动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比如,本《读本》第二章中的《八岁女孩的墓志铭》,第五章中的《娘,我的疯子娘》《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女人去了》等,就具有很强的动情性;而第八章谈“战争、和平、国家统一”,第九章谈“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第十五章谈《易经》“阳阳八卦”学说,谈大乘佛教“空观”思想等等,又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第十一章在谈“城市、环境、人”时,讲述重庆美女、重庆十八怪等,第七章谈“自然、生命、伦理”,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样,有此三者,就可以使《读本》像人一样,具有了可爱的个性,容易令人发生兴趣。
不仅如此,在编撰中,我们还定下了寓“人文性”、“时代性”于“可读性”中的选文定篇原则。也就是说,在漫长的选文过程中,遵循的虽是将人文性置于首位,时代性次之,可读性再次之的原则,但在最后的定篇过程中,我们却将可读性视为首要原则。换言之,就是想要通过可读性强的选文来体现人文性与时代性。正因如此,我们在定篇时,总是务求选文内容新颖生动,叙事真实可信,行文平实流畅,抒情意切情真,描写赏心悦目;这样才能令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较多的人文知识,又能获得一定审美乐趣,还能让个人素质上受到某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因此,我们不仅有理由期待这个读本能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而且还能期待这个《读本》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在这个娱乐指数与浮躁指数携手增长的时代,人们渴望看到朴素的人性逻辑背后,更为坚硬的精神内核。因此,我国社会中的所有作品,不管是艺术的还是学术的,都应该表现生活,渗透人的精神质地和心灵渴望。如此,我们的作品才能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我们的作品只有将深深熔铸于我们民族生命中“人文”力量显现出来,我们才能让人文精神真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