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原则初探

2010-04-04 05:2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母语双语师资

何 莉

(重庆教育学院 外语系,重庆 400067)

一、关于双语教育理论及研究

修葛·比腾斯·比尔兹摩(Hugo Baetens Beardsmore)于1982年出版了《(双语)现象的基本原则》一书,该书的封面介绍此书为“一本入门性指南,介绍掌握多于一种语言所涉及之因素及其对个性之影响的一些有趣的问题”。此书不但成功达到了此目标,而且还促成了随后的20年内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研究领域中文献数量的激增。该作者后期的著作同样对此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双语现象的基本原则》出版时,很少人能预见到随后的20年中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问题会引起激烈的论战与造成不和的公共政策辩论。在这20年中,世界各地进行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使我们对该领域的知识迅猛增长,但不少国家中,对象为以弱势语言作为母语的儿童的政策不是故意忽略就是拒绝接受该领域的研究结论,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发展双语、三语能力之机会。尽管少数欧盟国家实施了一些对“较少被使用的语言”有利的政策,但大部分国家的政策都会使弱势语言儿童的母语走向消亡。换言之,我们能用哪些有效的理论来预测双语教育的成效和辩明推行双语教学的最佳条件?早在1982年,修葛·比腾斯·比尔兹摩已明确指出学生在家以及在学校的双语能力发展过程之复杂性,这正是引起该研究领域的困惑和争议的原因,他认为要评估双语能力发展的成效,必须考虑一系列的变量。它们包括:儿童入学前语言知识的类型、所涉及的两种语言之相对地位、父母的社会经济背景、双语教学项目的本质、教学的先后次序、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群体之组成 (特别是其同质性)、教师的期望及态度、父母的参与程度及对双语能力发展过程的了解、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外界环境对失范产生的压力等。

双语能力对儿童的语言和教育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过去30年中,逾150项研究表明若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能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上得到发展,那么他们会对语言本身及如何有效使用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当他们两种语言的读写能力逐步发展后,他们在处理语言方面会获得更多实践,从而会比较两种语言组织现实的方式。研究还表明由于有更多机会通过两种语言处理信息,双语儿童还可能具备更灵活的思维能力。[1]

儿童母语发展的水平可以有效预测其第二语言发展的水平。若儿童入学前已有扎实的母语基础,他们在学校语言的读写能力方面也会有较好的发展。如果父母和其他看护人(如祖父母)以能发展儿童的母语词汇和概念的方式多与儿童相处,给他们讲故事或讨论问题,那么他们就会有了学习学校语言的基础,并更容易取得成功。儿童在家中通过母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迁移到学校语言中。从儿童的概念和思考技能发展的角度看,两种语言是互相依存的,跨语言的迁移可以是双向的:若儿童的母语能力在学校中(如通过一个双语教学项目)得以发展,他们通过强势语言学到的概念和读写技能等也可迁移到其母语。简而言之,若儿童可继续学习两种语言,其两种语言能力可以相互促进。

二、双语教育基本原则

在学校中重视儿童的母语学习,不但有助于其母语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其强势的学校语言能力的发展。了解了前面的两点结论(即“双语能力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好处”和“两种语言能力是相互依存的”),这个结论就很自然了。若学校能有效地教授母语,双语儿童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学业表现,并能发展其母语读写能力。[2]相反,若学校鼓励儿童放弃其母语,那么其母语水平会停滞不前,其个性和概念发展的基础会被削弱。

许多国家进行的研究都发现:实施得当的双语教学项目不但能提高儿童弱势语言能力,而且不会对其强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消极影响。在欧洲,比利时的双语教学项目,能促进小学生三种语言(母语、荷兰语和法语)之说、读、写能力,是说明双语/三语教育之好处的最佳例子。当儿童通过一种弱势语言(比如其母语)学习时,他们不仅在进行狭义的语言学习——他们也在学习那些同样可以应用于强势语言的概念和思维技能。通过母语学会看钟报时的小学生已能理解报时这一概念;若要用第二语言(比如强势语言)报时,他们不必重新学习报时概念,而仅需学习表达此概念的新标签或表层结构即可。类似地,在更高级阶段,语言读写和思维技能的跨语言迁移也会发生;比如在文章或故事中如何区分主旨和枝蔓,辩明因果关系,区分客观事实和个人观点,判断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等,这些都是可以跨语言迁移的技能。[3]因此在分析关于双语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基础上,我们旨在确立适用于各种社会语言和社会政治背景的“基本原则”,它们包括:

(一)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这是人类掌握一种语言的基本规律。因此,双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就是以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能力为目的,同时又以交际为手段使汉语教学交际化。这条原则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言教学的总则。[4]在双语教学中,使学习者具备汉语语言交际能力,是一个由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复杂过程。它注意把机械的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的实际活动有意识地结合起来,利用直观教具,创造适当的条件,使所学内容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得以应用,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有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教学途径又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因此,它跟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是不同的,而是把人类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加以提炼和浓缩,移植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者从掌握语言知识到达到交际运用,就存在着一个解决好语言基础理论与实际操练的问题,即讲与练的问题。这体现了语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讲是结合实践的理论讲解,即语言知识的讲解;而练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语言实践,即学习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的口头和书面的实际操练。所学的语言理论知识离开了语言实践,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离开理论作指导,学习者则无法进行学习。这一原则还体现在“精讲多练”上。讲和练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为1︰4(不得少于l︰2)。总之,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在双语教学中,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条原则是辛卜对教与学的关系而提出来的,是一条基本原则。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对象展开,教师要认清双语教学的性质,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入手,研究双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特点和需要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后要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目的语的运用上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对学生学习上的偏误给予正确指导,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三)集中强化和针对性原则

高校的汉语教学任务极其繁重,而时间却很短。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要有针对性。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必须突出解决主要问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应切合实际,使主客观条件均能达到。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解决学生最迫切、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言语交际能力。讲解要尽可能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点,课文内容与学生今后的需要尽可能地结合,教学方法应有灵活性,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提高效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集中强化的方法是符合短期语言教学规律的,集中学习的效率也远远超过分散学习。因为集中可以使所学内容及时得到复习和巩固,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和熟练程度。强化教学就是从教学各个方面加大“量”。同时还应采用“沉浸法”加强学生接触和运用目的语的机会,广泛开展针对性强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语言教学体系。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以上论述可知双语教学是必要的。从其它国家的双语教学实践也证明双语教学可行而且前景看好。事实上许多双语教学的倡导者已经把双语教学当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渠道。然而双语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喊二句口号就能做到的。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近的原则展开双语教学。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首先,从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各高等学府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这些辈出的人才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外语教学仍然是薄弱环节。这种缺憾体现在许多方面。学生词汇量小、应用能力差。许多人学了很长时间英语还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建国以来我国师范院校主要负责培养师资的任务。但是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同其它院校一样,无法胜任双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在辽宁各高校现有的师资中真正能有双语教学能力的老师不足5%。这样一个比例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其次,从学生方面看,双语教学也不宜仓促上马。我们现阶段农村人口占70%多,而城市人口中20%左右。在城市中学师资力量较好一点。外语师资基本够用,但外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缺乏不断的提高。在广大农村师资一直缺乏。外语师资更严重不足。甚至许多外语老师是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基于这种情况,学生外语水平肯定不会太好。许多学生上大学后听不懂英语教学。有的院校高达50%的学生不太适应基础英语教学。如果用双语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解决双语师资缺乏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师范院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培训合格的双语教师。作为培训机构,应从招生起就要有明确的招生计划。个别大学的经验表明双语教学师资班招生非常受学生及社会欢迎。但怎样培养是关键。原来培养专业教师,学生是学习专业即可,现在要学习几门知识,压力明显增大。学校可增加课时或延长在校时间。其实大学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这里需要指明,双语教师也应是执证上岗。没有该科双语教学上岗证的老师不能上岗。今年北师大在招生上有所创新,入学时不再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学生。在学完本专业后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来培养教师。双语教师的培养也要有创新有特色。

第四,高等学校现有师资的转化工作也不容忽视。可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该语言。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在真实的可感受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使专业教师在语言词汇等方面迅速提高,特别是口语的表达能力进步较快。[5]其缺点是时间短、费用高,还可能造成教师流失等现象。原来教公共英语的专业教师如何转化呢?我认为这种转变也不太容易。外语教师在外语方面应该说是过关的,但专业学习对他们来说就很费力。学校应鼓励这些外语教师在专业面取得一定学位获得双语教师资格,这一资格的取得恐怕至少也需三年。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双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少需5-10年的时间才能有结果。同时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也要有一个过程。师资和学生两种因素都决定了双语教学必须循序渐近切不可操之过急。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32.

[2]郁凯元.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2,(6):26.

[3]张谦.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1,(4):58.

[4]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

[5]李良刚.体育双语教学研究[J].体育学刊,2001,(4):101.

猜你喜欢
母语双语师资
母语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母语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