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深情献军旅

2010-04-04 03:04刘俊韬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1期
关键词:全军军旅频道

文/刘俊韬

“兹聘请刘俊韬同志为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编辑,聘期为二○○九年七月至二○一○年七月。”捧着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网办公室”鲜红印章的大红聘书,我激动不已。回首为全军政工网义务工作4年多的经历,心里充满了光荣和神圣。2005年10月全军政工网正式开通至今,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它,为它的发展无怨无悔地付出辛劳,而它也像一位良师益友时刻陪伴着我,为我的成长进步默默无闻地提供支持与帮助。

我对全军政工网的一往情深,要从4年前说起。2005年9月,我有幸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为一名师团职硕士研究生,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学校把网络接进了学员宿舍,而且允许学员随时上网冲浪。其实,那时网络对我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知道“网络”这个概念,是在2003年年初,单位搞局域网,刚当上团政治处主任的我才多少了解了一些诸如发布信息、查询资料、在线交流等网络功能。记得入校的第一课,是在学校图书馆听取关于介绍数字图书馆和信息检索的知识讲座。讲座过程中,我随手记下了几个被推荐登录的网址。其中www.zz让我特别期待,因为介绍者特别说明这是我军最大的政治工作互联网的网址。回到宿舍,我迫不及待地输入这个网址,登录了全军政工网(当时正在试运行)的主页。

第一次登录全军政工网,除了兴奋,还是兴奋。面对一个个新颖的频道和海量的信息,我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这个也想瞅瞅,那个也想看看。那一晚,我整宿地坐在电脑前,不停地点击,不住地浏览,一直到天亮……初识全军政工网,我心里的感觉只有八个字——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为了搜集资料,我先后购买并收藏图书、报刊近万册(期),读书笔记和摘抄本也足足写了几十本。但自从接触了网络,我的阅读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网上阅读给了我极大的乐趣和享受。过去为了找一本需要的书籍、买一套喜爱的杂志、订一份必备的报纸,我常常东奔西走,甚至省吃俭用。有了网络,就再也不用为此操心费神了。要读书,只需登录网上数字图书馆,输入作者或书名,轻点鼠标,电子版的图书便呈现眼前;要读报刊,更是应有尽有、快捷方便,仅全军政工网就汇集了军内外1000多种报纸杂志,不少报刊从创刊号到当日(当月)期刊一应俱全。就拿《解放军报》来说吧,我除了每天坚持在网上阅读当日的报纸,还用了不到三个半月的时间,浏览了自创刊以来的全部内容。我在进行网上阅读的同时,还创立了电子版的摘抄本和读书笔记,每每读到有价值或感兴趣的内容,就复制下来,然后粘贴在预先设计好的文档里,并随时在电脑上写下体会和感悟,既省时又省力,阅读速度大大提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近几年,我先后在网上精读各类书籍170余本,摘抄和撰写读书笔记近690万字,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成了日后我从事军旅文学创作、为官兵授课备课的重要资料。

我喜爱文学创作,并一直在尝试用文学的形式启发、引导、塑造和提高官兵的文学素养,而网络更是大大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触网之前,我一直在给“纸媒”投稿,因为报刊出版周期的原因,常常为盼一篇稿件被印成铅字而焦躁。全军政工网开设的《军旅文学》频道,吸引了全军诸多喜爱文学的官兵参与其中,我当然也不甘落后。开始,我试着把以前发表过的一些作品贴在投稿箱里,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就被发表出来,而且点击率很高,不少网友还写下热情洋溢的评论,或用短信的形式和我交流创作体会。随着作品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一度牢牢占领着频道作品数、质量积分的榜首。2005年10月,全军政工网正式开通时,我受邀担任了《军旅文学》频道第一批为数不多的远程特约编辑;2007年1月,我又有幸成为《军旅文学》频道的唯一远程主编,协助频道负责人吴应星同志编辑并发布稿件。自从负责了全军政工网的编辑工作,我的业余生活几乎全都用在了频道维护上,除了编发稿件、更新页面外,我还坚持用短信鼓励网友坚持写作,答复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有十几个网友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处女作;经我编辑发表在网上的网友原创作品,还顺利地被《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报刊刊发,有的还在各类文学征文比赛中获了奖。在国防大学读研期间,我每天平均上网3个小时以上,虽然是义务劳动,但我乐此不疲。截至目前,我个人已经在频道内发表各类作品500多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得军旅网络文学大赛的重要奖项。更让我欣喜的是,不少原创作品发到网上以后,经过与网友交流,反复打磨,再投到纸质媒体,很快就被印成了铅字。

军旅短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创作形式和文学体裁,简短的几十个字,军味浓郁、铿锵有力,深受官兵喜爱,我更是爱不释手。我坚持每天创作一条军旅短信,并及时投到全军政工网的《军旅短信》频道。网上创作和发表军旅短信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又一大乐趣。仅读研的两年间,我就创作了近600条军旅短信,其中的30多条在全国、全军的短信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一时间,我成了网络“名人”,很多网友发短信来向我祝贺。我在享受着荣誉和掌声的同时,心底里特别感谢全军政工网,是网络成就了我。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我特别愿意跟官兵们沟通交流,在沟通中消除官兵的思想困惑,在交流中校正官兵的心理偏差。全军政工网《强军论坛》频道为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课余时间,我常常以实名上网参与网络讨论,在网络这个巨型“聊天室”里,和天南海北不曾谋面的官兵畅快地交谈。很多网友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上网聊天就是宣泄情绪、张扬个性,言论可以不受约束,我在参与话题讨论时,积极倡导网上文明用语,用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在虚拟空间里做一个真实善良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懂得尊重、自律和感恩的人,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看到网上牢骚怪话一天天少了、文明用语一天一天多了,我心里充满了快乐。为了引导网上讨论,我还积极配合网管王斌健同志,结合部队形势任务和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辩论会”,来自全军各部队的网友自动加入正反两方的辩论队伍中,发表各自的观点,一时间论坛里人气旺盛,反响强烈。我曾无数次发自内心地感谢网络,是它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大政工”的感觉,帮助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全军的各个角落,与前辈们相比,我无疑是一个幸运者。

经过一年研究生课程的系统学习,我把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瞄准了被媒界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和“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如何运用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做好军队政治工作?经过为期两年的网络实践,我有了崭新的认识和较为丰厚的经验。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初稿成文,我的硕士论文《运用新兴媒体开展军队政治工作探析》一气呵成,并受到海军政工网的创始人姚戈高工以及总政宣传部、全军政工网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样是网络,成就了我的硕士论文,近90万字的资料来自于全军政工网及其他网络,两年的实践经验来自于网络,创新的思维更是来自于网络。一句话,没有网络,就没有我的研究课题,就没有我的毕业论文,就没有我的硕士学位。

“一天不上网,没啥感觉;三天不上网,脑袋发木;五天不上网,干脆就OUT了。”这是我常跟战友们说的一句话,是我触网4年多的深刻体会。随着全军政工网逐渐覆盖全军,看着网络的触角延伸到雪域高原、边防哨卡,网络信息到连进班,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大。从国防大学毕业回到原单位,我依旧在为全军政工网义务工作,为了处理好本职工作、义务劳动和家庭生活的关系,个中辛苦自不必说,套用一句当下最流行的宣传语,“我热爱,我奉献,我快乐!”★

“红人”名片

刘俊韬,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济南军区司令部第一老干部服务处政治协理员,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远程编辑。

猜你喜欢
全军军旅频道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本期主题:军旅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全军出击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军旅雅士
寒假快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