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锋,包志毅,宁惠娟,谢 云,郑 钢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邵 锋,包志毅,宁惠娟,谢 云,郑 钢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根据课程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园林为支撑的环境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及花园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则是城市风貌的主体和特色[1]。如何培养能够从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与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结合“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特点,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在学习该课程前,首先,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第二,学生对园林植物知识,尤其是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文化涵义以及市场供应等,要有较好地掌握和了解,这是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这部分知识主要是通过“观赏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先修课程的学习获得。第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同时属于规划设计类课程范畴,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好该课程起到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能熟练绘制各种图纸,并具备将设计构思及设计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能力。由此可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的3个特点,所有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都必须围绕这3个突出特点进行。
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2]。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通用教材,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对培养学生有关植物造景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针对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实际,笔者确定了周道瑛主编的《园林种植设计》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分为园林种植设计的原则、园林种植设计植物选择、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园林种植设计的一般技法、园林种植设计程序[4]等,内容全面、具体,紧扣专业需要,充分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但该教材侧重于植物种植设计的具体问题以及共性问题的讲解,对宏观的植物景观规划知识以及杭州地区的植物景观研究论述较少。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增加了一些参考资料,如《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风景园林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设计》、《杭州园林植物配置》等。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笔者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了新内容。在保证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24学时压缩为16学时,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到32学时,新的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课程设计)。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模块[5]教学探索。根据“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笔者将课程内容整合为4大模块,即植物景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模块、植物景观典型案例课堂教学模块、杭州西湖周边绿地植物景观现场教学模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训练模块。每一模块对学生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植物景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模块,要求学生深刻认识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掌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布局、熟悉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学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课后完成1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以提高学生写作意识和能力。植物景观典型案例课堂教学模块,要求学生掌握优秀植物景观案例的空间营造、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序列设计方法,完成1份图文并茂的植物景观案例调查PPT,提高学生调研能力和写作能力。杭州西湖周边绿地植物景观现场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案例进行分析、评价,能进行实地测量与现场绘图,完成1套含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分析图等在内的图纸,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加强手绘训练。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训练模块,要求学生熟悉承接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时要获得的资料,掌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现状调查内容与方法,掌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各阶段需完成的任务,完成1套A3文本,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个体与团队的“三结合”。
要教好课,首先,教师要有真才实学,透彻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其次,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有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教师要既能从事课堂教学,又具有实际创新能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开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关键因素。笔者所在课程组现有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3人,是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学团队;课程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新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密切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授适合课程学习的方法,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课程内容形成模块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不同模块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植物景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讨论、问答及自主学习为辅的方法;植物景观典型案例课堂教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杭州西湖周边绿地植物景观现场教学模块,采用现场教学、合作学习及体验式教学方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参与教学过程。
(1)多媒体教学 由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讲解植物群落结构与外貌、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等内容,达到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与理解的目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3]。
(2)案例教学+现场教学 杭州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西湖周边有许多以植物造景取胜的公园绿地,如花港观鱼公园、太子湾公园、柳浪闻莺公园、曲院风荷公园等,这些公园建成时间较长、植物景观效果好。选取其中优秀的植物景观案例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对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
(3)项目教学 该方法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非常重要。浙江农林大学拥有一个园林规划设计乙级资质的设计院,每年承担大量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此外,许多专业教师也独立承接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结合这些项目,以园林设计院、教师工作室等为教学平台,形成以师传徒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
(4)讲座教学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还采取讲座形式开展教学。请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设计师、苗木生产企业老总、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领导等来校做专题讲座,介绍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得到行业内最前沿的信息和发展趋势,对学生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日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6]。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模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要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需要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传统的以期末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与技巧的记忆能力,缺乏动态的监控与调节,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应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教学效果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在学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表现,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论文、实测图纸、调查报告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文本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同时重视参考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回答问题及参与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因此,笔者确定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作业占总评成绩的80%(其中课程论文占20%、调查报告占15%、实测图纸占15%、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文本成果占30%),考勤分占总评成绩的10%,平时答问及表现占总评成绩的10%,从以上3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分。
笔者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从2006年底开始,经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007年,“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被列为园林学院重点课程,于2009年初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同年,该课程又被浙江农林大学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近几年来,课程组按照规范化、精品化的课程建设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使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 与该校艺术设计专业(园林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相比,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更加重视植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更善于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合理性和创新性更强、表达形式更丰富。在学习该课程后,许多学生对植物及其景观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学习。2010年,该校园林学院开设全校性开放实验室项目“杭州环西湖公园绿地植物景观优秀案例调查与分析”,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报名人数最多。项目结束后,该专业学生上交的作业最认真、质量最好。
(3)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 学生对课程组教师教学评价连续3年都是优秀,在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调查中,学生给予教师的评语是:任课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思考、联想和启迪,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效果很好。自2006年开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课程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共申报成功教改项目4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编(副主编)教材或专业书籍4部。
[1]柏玉平.园林观赏植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7(1):61~62.
[2]胡海辉,龚束芳,王金刚.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5~87.
[3]邵 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72~74.
[4]周道瑛.园林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高 丹.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1~115.
[6]王 蓓,李新海,刘 娜.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21~122.
2010-02-28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9-03);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0814)
邵 锋(1979-),男,江苏盐城人,农学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工作.
包志毅,E-mail:bao99928@188.com.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2.027
G642.0
A
1673-1409(2010)02-S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