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
目前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有效方法。但术后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头部正中位制动,活动严重受限。卧床时将面临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等,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修复皮瓣的坏死,造成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增进患者的健康知识,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降低并发症。现对我科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对策,总结如下:
本组患者3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男22例,女8例。11例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前臂皮瓣修复术+气管切开术、7例行颌颈联合根治术+前臂皮瓣修复术+重建钛板植入修复术、12例行颌颈联合根治术+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气管切开术。
2.1 生理因素 因患者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老人,听力、记忆力、理解接受能力都较差,使健康教育沟通发生障碍,对教育的内容记不住,给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效果增加了难度。
2.2 心理因素 由于受恶性肿瘤疾病的影响,手术后又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患者在身体形象感知方面陷入了混乱,害怕来自外界的压力,担心被外界排斥,常表现自闭、无助、绝望,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时常一意孤行,实施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切口的感染、皮瓣的动静脉栓塞坏死、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除护理需精心规范外,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主动去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如何解释,做好这些工作也是一个难点。
3.1 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把教育的内容浓缩到最少最精,反复多次讲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掌握程度。因反复讲解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了节省时间,护士可以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将疾病知识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次讲解,使健康教育系统、连续且有针对性,使患者轻松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沟通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护士在交流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社会背景而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视病人如亲人,特别是术后患者存在语言不清,被迫平卧位制动治疗性管道较多,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烦躁。护士要耐心宣教,使患者充分理解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并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对自己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3 术后并发症的指导 由于患者体质、年龄、对手术耐受差等问题,术后并发症就难免会发生。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让其权衡利弊。在宣教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指导。
3.3.1 皮瓣的坏死 术后头部需正中位制动7~10天,要告知患者头部制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血管扭曲,影响供血;同时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是预防皮瓣的动静脉栓塞,以利于皮瓣的成活,因此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3.3.2 肺部感染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且部分患者行气管切开。因此预防肺部感染是关键。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的咳嗽,术后给予叩背,雾化吸入等护理。
3.3.3 术区切开的感染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供皮瓣区伤口敷料7~10天内严禁打开,同时观察指端末梢循环。
3.3.4 压疮的发生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干净、干燥、平整。由于患者制动,枕部、肩胛部、足跟、肘部、骶尾部是压疮的好发部位,要定期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4 面部恶性肿瘤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是提高患者生存的又一条件,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康复健康指导,语音训练。出院后与患者保持联系,定期电话回访,指导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30例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修复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我们体会到,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方式宣教,能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