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竑彦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能不能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把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新的战略发展和挑战机遇期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理论思想,它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其核心内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并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经常反思、解剖自己的管理行为,能站在时代高度,从全局出发,发现自己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搭好平台,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需要从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入手,找出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的偏差,其中最大偏差在于我们眼中没有“鲜活的人”,过分推崇行政管理范式和外控性管理范式,比较容易满足于“管住学生”以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管理客体、对象。我们往往习惯于文件、会议式的工作布置,忽视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习惯于强调学生服从学校整体利益,忽视学生的权利和诉求;习惯于强调学生统一规范的要求,忽视了学生个性和主体地位;习惯于工作的授受环节,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近年来,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引发的学生与学校的冲突、矛盾时有发生,甚至引发突发事件。
目前,从表面上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是清晰的,具有条块结合、系统整合的特征。其中既有校、院、系的纵向块状管理机构,又有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横向条状管理系统。但事实上,这套机构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系统协调、综合作用的发挥上,许多本应该“共同参与、全员育人”的重任,却只落在处于学生工作战线上的辅导员的肩上。事实上,对大学生的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靠哪个部门,更不是单靠哪一个人就能做好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系统协调、综合作用发挥上存在的问题,往往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化。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审视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一种倾向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即把学生造就成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就业需要之“才”。这种倾向本无可厚非,因为这也是教育应发挥的作用。但是,当我们把这种功能无限夸大的时候,势必会使教育打上“功利主义”色彩;过多的强调教育的“谋生功能”的时候,势必会弱化教育的真正目的——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管理效果衡量标准的错位,使得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了迷失方向。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解读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发展观,无疑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出发点、方法和归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更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灵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管理工作者眼中有“鲜活的人”,要考虑到人的需要与情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人意愿和独立性,并通过具体的、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应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2.1.1 理解学生
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要给予充分理解,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积极支持、鼓励大学生民主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1.2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效果更加来得直接。尊重学生的核心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交流的对象,让其有自由表达意愿的机会,要注意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保证给学生一个充分说话的权利。要建立学生参与制度,尤其是重大处分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才能真正 “以人为本”,变“必须服从”为“愿意服从”。
2.1.3 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首先要调查、了解学生情况,没有对教育管理服务对象的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为缺乏理性指导的关心,工作只能是浮于表象,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要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心理有障碍学生、残疾生、后进生等)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2.1.4 服务学生
服务学生要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教学管理工作要认真研究和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与管理;德育管理工作要关注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勤服务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2.1.5 关注发展
学生是学校的根本,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理性、务实,注重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这种对自身发展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培养健全的人格。
要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做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协调,增强综合效应,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机制的运作中,“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完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内部协调机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全校学生工作委员会,使之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核心、指挥中枢和协调中心,统筹全校学生管理工作。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又符合全员育人的思想。
2.2.2 完善学生工作系统与教学(科研)工作系统的相互协调机制
教育工作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是高校育人工作中最主要的两个系统,只有通过两者的分工负责、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协调对接,才能圆满解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重要问题。
2.2.3 完善学生工作系统与后勤工作系统的相互协调机制
学习与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这两个系统之间,对学生生活、后勤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系统协调是不可或缺的。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学生寝室卫生的管理、学生晚归情况的处理、学生寝室纠纷的解决等管理工作,都需要通过协调才能做好。
2.2.4 完善学生工作相关系统与学生党团学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学生工作中,学生党团学组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完善学生工作相关系统与学生党团学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如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当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充分吸纳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明确限时逐条研究并提出落实意见,然后及时反馈给广大学生。
2.2.5 完善学生工作系统与学校其他工作系统的协调
应针对一定阶段特定的工作任务,不定期的召开联系会议,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多方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加强系统协调。如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就需要学生工作系统、保卫工作系统、后勤工作系统的密切协作、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2.6 完善学生工作系统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协调
学生工作各相关系统,应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学校所在社区进行信息的交流,使学校、家庭、社区协调一致,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合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既要把学生造就成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就业需要之“才”,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之“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2.3.1 塑造全面发展之“人”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明晰的表明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两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主要指学生的素质结构,即全面发展之“人”。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德才兼备;二是较高的综合素质;三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较好结合;四是张扬的个性;五是较高的情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作为自己的重要历史使命。
2.3.2 塑造协调发展之“人”
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协调意味着人的某一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不以另一方面或者他人的损失和破坏为代价。青年大学生,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既有心理发展规律,又有生理发展规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协调好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情感与理智、学习与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关系,正确、合理的设计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积极引导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3.3 塑造可持续发展之“人”
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具备在知识经济为主旋律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终身教育观念,掌握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具有积极参与变革和适应变革需要的潜力。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规律,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全面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黎艳阳.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6).
[3]徐涌金.强化系统协调增进学生工作的综合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
[4]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
[5]林静华.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生管理[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6]王永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