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军,谢伟鑫,徐 江,白瑞丽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2]。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某些科技产品如电视、电脑、空调等广泛使用,颈部过劳及感受风寒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向于年轻化,尤其是青少年颈椎病患病率的增速尤为惊人[3-4]。《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建议在中小学乃至大学中,大力宣传有关颈椎的保健知识,教育学生们树立颈椎的保健意识,重视颈椎健康,树立科学学习、健康学习的理念,从源头上堵截颈椎病。今将近十年青少年颈椎问题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裴仁和[5]报道观察30岁以下颈椎病50例,其中发育性椎管狭窄者13例,占26%,椎管狭窄者在遭受外伤后容易损伤脊髓,甚至轻微的外伤也易于发病,且症状严重。椎管大者则不仅不易发病,且症状亦较轻。其他颈椎发育性改变,以异型椎占多数,并且大多数与椎体细高、椎管狭窄或相对狭窄并存,往往同时还伴有颈椎不稳、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表明发育性因素是青少年期颈椎病的重要病因,当遇到其他致病原因时,容易发生颈部肌肉损伤、颈椎失稳、挤压神经根、刺激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进而导致颈椎病发生。贾占涛等[6]认为,青少年颈椎病变的发病原因:(1)长时间操作电脑。(2)学习姿势不正确。(3)学习任务繁重。(4)看电视时姿势不正确。(5)学生背负的书包过重。以上因素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形成慢性劳损,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另外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偏食、厌食等造成身体状况不佳也是颈椎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林兵思等[7]认为枕头过高或过低,枕头的质地软硬不当也是青少年颈椎病诱发因素。伍光辉等[8]认为青少年颈椎病与亚健康有一定相关性。张茜青[9]认为青年颈椎病与近视有关。睦承志等[10]观察97例青少年期颈椎病中有颈部急性损伤史者22例,占22.68%,认为急性损伤使颈部肌肉直接或间接遭受损伤而功能下降,维持颈椎的动力平衡被打破,颈椎长期处于非平衡力作用下,必然导致颈椎节段不稳和生理曲度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是青少年期颈椎病重要诱发因素。
张逸等[11]对8 000名大学生,运用在校大学生年度健康体检的方式,做颈椎病触诊检查,结果有颈项部不适1 256例,颈项部肌肉发硬352例,颈项部可触及硬结、条索状物、压痛387例,伴失眠、记忆力减退96例。X线平片检查:颈椎变直164例;颈椎轻度侧弯83例;椎体前、后缘、钩突关节骨质增生19例;环椎弓部分缺失畸形2例;颈2~3椎间盘突出5例。朱贤英[12]对8 000名学生进行检查,结果患有颈椎病者1 339例(男 401例,女 938例),占总抽检人数的16.74%,男女之比 1∶3.34;其中交感型颈椎病 45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 85例,混合型 1例。庄传芝等[13]统计20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显示: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45例,反张成角35例,椎体骨质增生9例,椎间隙变窄6例。
3.1 预防 朱盛南等[14]认为可通过保持正确的姿势、防止头颈部外伤发生、适应外界变化、加强自身认识以改变不良生活、学习方式、积极体育锻炼等方法来干预诱发青少年颈椎病的危险因素。郑情怡等[15]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施。
3.2 治疗 陈香仙等[16]用运动疗法干预大学生颈椎病,结果81.76%大学生颈椎病典型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提示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和防治颈椎病,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靳阳等[17]采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颈椎病,试验组:采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25 min,12 d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及外敷膏药。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何月娥等[18]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辅以牵引加红外线治疗青少年颈椎病32例,结果:治愈 21例,显效 10例,好转 1例。王勇[19]采用定喘大椎穴齐刺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44例,方法:在其定喘、大椎穴上采用三针齐刺法为主,配以肩井、肩中俞穴上的“合谷刺”及颈3或颈4夹脊穴深刺法治疗,疗效明显,尤其对缓解大椎穴处的酸麻胀有较好疗效。李志刚等[20]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45例,分别施以点穴法、揉捻法、手法整复法、拿法、拔伸推按法和弹拨理筋法,手法整复,每周2次,其他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楚少增等[21]采用推拿、针灸、牵引、理疗等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80例,结果治愈7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2次,最长25次,平均12次。姬洪全等[22]采取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或非融合或/和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24例,神经根型2例,取得满意疗效。并建议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及早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早期应先尝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及牵引等,若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剧烈疼痛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单发交感型颈椎病多采取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近十年青少年颈椎问题的研究在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青少年颈椎病的统一诊疗标准。笔者发现许多以颈部僵硬、颈肩部疼痛、上肢发麻或眩晕等颈椎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主诉,来门诊的青少年患者,查体可有颈肩部软组织压痛,颈椎正侧位X片检查正常或仅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未达到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因此提出“青少年颈椎亚健康”诊断。认为以“青少年颈椎亚健康”诊断青少年由学习压力过大、不良姿势等引起的颈椎不适症状更为恰当,由此开辟了一条研究青少年颈椎问题的新思路。
[1]孙宇,陆琪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马奎云,孙孝先.颈源性疾病治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08-460.
[3]孟涛,叶文博,黄敏.大学生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78-80.
[4]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
[5]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8(10):56-58.
[6]贾占涛,吴庆和,陈少英,等.青少年颈椎病变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1):142-143.
[7]林兵思,林梅,汪玲玲,等.青少年颈椎病原因调查分析及社区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8):58-59.
[8]伍光辉,吴佳奇.亚健康与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8,20(6):1301-1302.
[9]张茜青.少年近视与颈椎病变的关系浅探[J].中国热带医学,2007,11(7):2167.
[10]睦承志,工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1):55-56.
[11]张逸,卢志刚.大学生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J].华北煤炭医院学报,2005,7(3):328-329.
[12]朱贤英.在校大学生颈椎病抽样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1):39-40.
[13]庄传芝,曾世贤.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点[J].中外医疗,2008,16(6):117-118.
[14]朱盛南,刘月仙.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42.
[15]郑情怡,林梅,汪玲玲.社区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分析以及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08,36(3):128.
[16]陈香仙,余华龙,崇玉萍.对大学生颈椎病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18-1520.
[17]靳阳,蒋国旭,宋颖杰.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5):378-379.
[18]何月娥,罗泳贤,陈耀明.电脑中频治疗青少年颈椎病[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110-2111.
[19]王勇.定喘大椎穴齐刺治疗青少年颈椎病[J].中医药信息,2003,20(3):49.
[20]李志刚,王睿非.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45例[J].河南中医,2009,29(5):502-503.
[21]楚少增,楚德升,陈新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8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14-15.
[22]姬洪全,周方,孙宇.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