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的主要措施

2010-04-03 11:26林清菊陈建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5期
关键词:投入品茶业转移性

林清菊 陈建华

(1.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355000; 2.福安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福安 355000)

福安市是福建省首个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市,基地规模 8 133h m2,范围涉及社口、晓阳等10个乡镇,产业化经营单位有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等 17个茶叶企业。该项目的实施使福安市茶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促进了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1 组建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小组”,成员由茶业、农业、环保及各创建乡镇等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组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小组下设基地办,指定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有关乡镇成立相应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具体做好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市、乡、村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到片到人。此外,市财政进一步加大茶业的投入,自 2004年起每年安排茶业专项资金,为全市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 科学管理,全面落实生产管理体系

加强对基地创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度,组织制定“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体制,有力促进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基地创建的顺利实施。一是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当地地理条件进行合理规划,规模种植。基地及各生产单元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基地标识牌。基地办制作了详细的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对各地块进行了统一编号。二是基地全面推行茶树良种工程,主要种植福云 6号、7号、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金观音和黄观音等优良品种,良种普及率达 98%。三是统一编印了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手册》)、农户操作手册、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乡镇、村和户,做到统一技术,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化基地农户、企业的田间档案和销售档案记录率达 98%以上,操作手册入户率达 100%,有效督促了茶农和茶叶企业按绿色食品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范生产加工,提升茶叶质量。四是推行质量追溯制度,健全茶叶生产管理档案,基地办定期收集整理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等档案。五是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大力推广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茶叶品质。

3 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

一是严堵生产环节污染源。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规定,加强投入品监管。农业、供销部门公布基地茶园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清单,督促农药销售点建立高残毒农药销售登记制度。农业部门加强农业执法,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清理整治力度,确保茶区不经营、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二是强化茶叶卫生质量监督。质监、茶业、卫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长效的质量监管体制。每年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联合组织人员 3次以上深入各乡镇农资经销点、茶叶生产基地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检查,严厉查处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和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努力消除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营造健康的茶叶质量环境。

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如果具备海外背景确实能够有效提高所在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

2.2 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征比较 转移性淋巴结门部回声不均匀、边缘缺损、钙化以及纵径/横径<1.5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Vmax以及RI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培训人才,积极推广绿色茶叶生产技术

在强化市、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并制订培训计划。大力开展骨干、茶技员轮训、“百村万人”培训,在茶农中广泛普及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知识。一是集中培训技术骨干。依托市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基地,邀请专家、教授对乡镇茶叶技术员、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茶叶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加工能手等技术骨干进行集中上课和现场实践,让他们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二是定期轮训村级茶技员。全市共聘村级茶叶技术员 262人,基本做到茶叶主产村 1人以上,为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对新聘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每年每人至少轮训 2次。近两年,共举办培训班 60多期,培训 2 000多人次。三是开展“百村万人”培训活动。组织市、乡、村茶叶技术员深入100个茶叶主产村举办培训班,计划每村培训 100名茶农,共培训 1万人,在茶农中广泛普及绿色茶叶生产技术知识。

5 加强监管,实行全程控制管理

一是建立监管队伍。整合利用乡镇农技站、联动中心、村级茶技员等资源,为每个乡镇配备 1名质量监管协管员,负责做好乡、村的茶叶质量监督管理与生产技术指导,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市场及生产档案监督检查或抽查,形成覆盖全市的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每年市农业局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开展原料基地的农业投入品检查,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基地环境和产品的检测。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定期组织 3次以上对标准化基地茶叶抽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内部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达到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要求。

猜你喜欢
投入品茶业转移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贵州茶业大事记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