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分层的若干思考

2010-04-03 08:52刘保国尹少宁王海滨
关键词:知识经济阶级知识分子

刘保国,尹少宁,王海滨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76)

在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社会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分层就是建立在法律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比较持久的社会差别的体系。在一个结构稳定的社会系统中,社会分层比较简单,给某一社会群体排列定位也比较容易。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分层也呈复杂化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变化和重组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本文拟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对知识社会里的知识分层及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层中的地位作一初步探讨。

一、社会分层与知识分层

社会成员不仅依据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而且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从而形成了社会的分层结构。在阶级社会里,各种不同的社会分层类型归根到底都要受到阶级分层的制约与影响。因为阶级的差别是阶级社会里最根本的差别,忽视阶级分层就不可能真正从本质上把握阶级社会的社会分层现象。然而,社会分层并不都是阶级分层,不能把社会分层等同于阶级划分,不能对社会分层简单化。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分层的复杂性。由于各种社会差别的存在,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使社会分层呈现出复杂的局面。阶层划分就是认识这种差别的方法之一。

社会是个社会关系的复杂体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划分阶级的标准是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划分阶层的标准则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之外的属性。阶层或者存在于阶级内部,或者存在于阶级之间或阶级之外。《共产党宣言》就指出过每一个阶级内部都包含着不同的阶层:“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1] (P272-273)马克思在《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一文中还指出,在各种劳动者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这种劳动能力的承担者也被列在生产工人的概念下”。[2] (P101)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他们运用阶级划分这一工具解剖资本主义社会时,偏重于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阐述,但是他丝毫没有忽视两大阶级内部的各个阶层,也没有忽视其他阶级阶层。马克思明确指出:“实际的社会结构,——社会决不仅仅是由工人阶级和产业资本家阶级组成的。”[3] (P562)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着重论述了社会的主要阶级,也区分了一些次要的阶级和阶层。马克思认为,在现代社会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有一个处在过渡地位的中间阶层,这一阶层大体包括下列社会成份: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农民、医生、律师、学者等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的概念、特征和历史地位作了深刻的科学阐述,着重指出了这一阶层的两面性和动摇性。

一般地说,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之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但仍然存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家和银行家,尽管同属资本家,却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机构内部占有不同的地位。工业家购买他人的劳动力,在自己企业内加以使用以生产某种商品,并将劳动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作为企业盈利,而金融家则把钱借出去,以此取得不同形式的利息。两者都是资本家,都是从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里取得他们的收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其经济职能是不同的,从而使他们在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具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因而在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利益的不同。

在知识经济大潮日益推进的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从机器大工业带动生产发展的工业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以知识生产为主导的知识社会。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结构必然发生极大的改变。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可以预见,未来的知识社会必然会出现新的层次划分,社会分层将重新被界定,知识分层——受教育分层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所谓知识分层,是指在知识社会里,社会成员根据其具有的知识量及知识的含金量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和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一般来说,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是以其所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的,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所具有的知识量及知识的含金量也越高。目前,尽管我国离知识社会尚有一定距离,但知识分层的曙光已经微现。我国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上由低向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等几个层次。受教育程度分层可以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区分及两种类型的市场内部不同学历的受聘机会差别上体现出来。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在人才市场上是没有位置的,因为人们眼中的人才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而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又流行着“研究生认真考虑,本科生可以考虑,大专生不予考虑”的提法。这种人才招聘的方式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层的存在。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分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21世纪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1996年,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新概念,并把其界定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之上的经济。这一新概念源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作用的充分理解,它把知识和经济两个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对当今世界经济形态及其趋势的深刻描述。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它代替工业经济产生的影响比工业经济代替农业经济的影响远为巨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重心从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被以知识为主导的产业所代替,支柱型产业将由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来担当。信息、教育、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凸现。由知识经济本质所决定的诸如信息、教育、知识等新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使它们有可能作为新的产业出现,并被称为广义的知识产业而从传统产业群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第四产业,从而突破工业经济时代三个产业划分的理论,并使之进一步发展。

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力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力一般包括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不仅仅是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与丰富知识和智慧融为一体的人。他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份额多少,不再取决于可以量化的简单体力劳动,而是取决于往往不可量化的知识力的大小,也即知识经济生产力中的人,主要是作为智力资源而存在,而不再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的人。作为具有知识的人,他所启动和面对的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即智力产业或知识产业。知识经济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一般劳动,而是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网络信息等。因此,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及不可分割的载体便有了更加重要的含义。知识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把人的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使知识中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实生产力都是人类知识力量的物化和科技等知识进入生产过程的结晶。

历史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都依赖于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中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的进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特征的现代生产力状态下,社会生产力中的知识成分正在变成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的经济附加值都由智力、知识创造出来,劳动能力耗费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如果说在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土地,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资本,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就是知识。虽然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也需要知识,但那些知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同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同日而语。知识经济的发展意味着知识已成为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20世纪初,知识和智力对经济的贡献率仅占5%-20%,90年代已增至70%-80%。一些专家估计,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上升到90%。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1/4-1/3要归功于信息技术。[4]( P109)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知识在生产中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必然影响到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即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的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的不均等。其分层标准主要是人们与社会资源关系方面的社会差别和不平等。这种不均等分配造成人们社会位置的高低差别即通常所说的社会地位差别,从而将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人们划分成不同的阶层。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总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分层标准。从我国社会来看,社会学界普遍认为,1979年之前,我国是一个政治分层占主导的社会。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之前,我们虽然也集中力量进行过经济建设,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注重的是社会变革,特别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变革,片面夸大阶级斗争,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人的政治地位(主要是其阶级出身)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而在1979年之后,国家把工作的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实行了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也就由一个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经济分层分主的社会。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们对于经济收入的重视程度与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前所未有的。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社会里,既然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既然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要由知识来带动,那么知识分层毫无疑问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分层。这一点即使在仍然是经济分层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中国社会也已经初露端倪。在人才的录用上,用人单位对作为知识载体的学历的重视是前所未的,甚至出现“干收发也得大专以上”的现象,表明知识分层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将成为一种社会的趋势。

可以预见,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分层——受教育程度分层不仅占主导地位,而且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声望、职位权力和经济收入等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获得劳动条件更好、声望更高的职业,其职位也可能更高,权力也可能更大,相应地,经济收入也可能更高。

三、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层

知识分子是一个被广泛而频繁使用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对这一概念已经有了“明确、公认、凝固的定义”,“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定义都只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产生的知性认识。因此,对于‘知识分子’概念,试图以一种非历史的、普遍性的并为所有人都接受的方式来定义‘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合适的,重要的是将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和把握”。[5]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总是会随着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我国,社会学学者郑也夫认为在理论层面上,“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其社会生活中,在其工作、交往和表达时,比其他社会中多数成员更频繁地使用符号象征体系和一般性概念、范畴,即运用一种特殊的‘语言’”。而在操作性定义上,“现今的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大学、大专)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人”。[6](P3-4)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辞海》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虽然关于知识分子的界说见仁见智,但也有两点是普遍认可的:一是知识水平,即知识分子必须具备高于社会一般成员的知识或文化水平,这其中最具量化性的标准便是学历。其次是劳动性质,即知识分子一般是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古代的农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非常缓慢,科技同生产的结合程度很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相当微弱,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靠体力劳作,知识分子一般说来同生产有着遥远的距离。到了工业社会,虽然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同生产的紧密结合,知识分子大规模地介入生产之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仍然有着天壤之别。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在社会上更易于获得机会和财富。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知识分子,哪个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历史作用。首先,知识分子是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开创者。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进步,无一不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的结果。然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总结人民实践经验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由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创造和开拓的。其次,知识分子是知识经济形成、发展的主要贡献者。知识产业化、产业知识化使知识分子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产品生产的主导力量,推动知识与产业、产业与知识的相互融合。同样,知识产品化、产品知识化则使知识分子成为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成为推动知识与产品、产品与知识相互融合的主体力量。而知识人格化、劳动者知识化过程,更是离不开知识分子呕心沥血的教育,其成果则是知识分子及知识化劳动者的辈出。作为知识化身和智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探索者,是知识经济形成、发展的第一推动者。第三,知识分子是知识社会的建设者和主体力量。在知识社会里,生产工具出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变革,经济活动从以加工制造业为重心转变为以信息业为重心,知识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知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科技和信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源,知识经济把知识分子推到了社会大舞台的中心。社会物质生产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生着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机械化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自动化的重大转变。脑力劳动将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知识分子将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

在知识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因此,知识分子在社会的知识分层中应该占据较高的社会位置,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与其相称的权力、财富和声望。这一趋势在国外已经看得很清楚,在国内亦有明显的表现。

首先,从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凭借着计算机、信息和知识正日益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在现代社会组织内部,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更有可能晋级升职,拥有更大的并且是合法的权力——权威。在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知识化的政策,使大批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有机会进入党政领导岗位,进入人大、政协等权力机关和参政议政机关,参与行使对社会实际控制的领导权力。随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党和国家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加强,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参与到决策或影响决策。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其发明创造、思想观念都对日常的社会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可以说,在向知识社会迈进的进程中,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有明显向上流动的趋势,知识分子获得的社会权力明显高出于其他社会阶层。

其次,从知识与经济收入的关系来看。在一些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自1973年到1993年,蓝领工人的收入下降了15%-19%,而大约只占20%的知识劳动者的年收入却占到总收入的4/5。[4](P177)在我国,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为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科研积极性,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知识分子待遇,20世纪80年代存在的脑体倒挂现象已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不少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收入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年收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的知识资本家。有人作了一个比较,1994年,中国30位亿万富翁中,有70%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而《福布斯》评选的2000年中国50位富豪中,有44%以上的人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7](P212)对于致富,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70年代靠劳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知识分子的富裕逐渐由个别发展为群体,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雄厚知识资本的知识分子无疑将拥有更加雄厚的社会财富。

再次,从知识与职业声望的关系来看。声望是社会分层中一个比较主观的方面。它不仅取决于评价对象的实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且取决于主导的社会价值观。人才市场的现状表明,更高的学历才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更好的职业所要求的学历也更高。对职业声望的调查也表明,知识含金量较高的职业,如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律师、医生等职业大都排在前几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与改革开放前比,有很大的提高。党和政府一再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为知识分子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知识社会中,受教育程度高、拥有更多知识又懂得利用知识的知识分子将生活在社会的上层,而没有接受更多教育、从而拥有较少知识的人则生活在社会的下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4]刘珺珺,赵万里.知识与社会行动的结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许纪霖.重建知识与人格的立足点[EB/OL].中青年专家网页.

[6]郑也夫.知识分子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7]钟兴明.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知识分子[M].四川:巴蜀书社,2002.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阶级知识分子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