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2010-04-03 07:22蹇佳君张文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测试者研究者受试者

□蹇佳君 张文鹏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口语报告法的分类及其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蹇佳君 张文鹏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口语报告法作为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在回顾了口语报考法的起源及相关研究后,从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方式上对口语报告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口语报告法在语言认知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口语报告分类; 语言认知研究; 口语报告的应用

引言

口语报告法是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人类语言认知研究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口语报告法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Wundt提出的内省法。20世纪初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心理意识研究的内省法遭到否定,真正意义上的口语报告已现雏形。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口语报告法开始用于问题解决研究和知识加工等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Simon & Newell等人采用口语报告法分析人类推理的信息模型,使口语报告法得到进一步的肯定。20世纪70年代末期口语报告法逐渐运用到教育心理学,特别是阅读策略研究领域中。Ericsson & Simon出版的《口语报告分析》确立了口语报告法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地位[1]。20世纪80年代口语报告法被应用于与语言领域更紧密相关的文学阅读、第二语言习得和翻译过程研究中。目前,口语报告法作为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行为的可靠方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鉴于目前关于口语报告的分类有多种观点。本文从报告时间、报告内容和报告方式上对口语报告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语言认知研究中对口语报告的应用,希望能找出适合不同语言层面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一、口语报告法的种类

(一)按报告时间分类

Ericsson & Simon按报告时间把口语报告分成了同时性口语报告和追述性口语报告[1]。同时性报告就是让受试者一边完成测试内容,一边报告出自己的所有心理活动,描述其思考过程而无需解释原因,思维与口语报告同时进行。同时性报告所提供的短时记忆是独立而可靠的,因为报告的内容与短时记忆中编码的形式一致,思维序列没有发生变化,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虽然这一过程会减缓任务完成的速度,但是并不影响报告内容的可信度。不足的是由于思维的独特发展模式,口语报告内容略显零散而不具连贯性。

追述性报告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回忆其思考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录音或录像,事后测试者和受试可以一起通过音像资料来回顾整个测试过程。报告开始时间可以在完成任务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后。但及时性的追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延时报告更完整,因为延时报告内容会因受试者所描述的心理过程被额外加工而变得不准确。延时报告还会因遗忘、干扰等原因,而遗漏一些重要细节,或受试结合原有经验对思维内容进行推论和补充。

(二)按报告内容分类

口语报告按其内容可分为自述式报告、自我观察式报告、自我启示报告[2]。自述式报告是指受试对他们的语言学习行为的描述,如“当我遇到我不认识的单词时我会通过上下文猜测其含义”;或者是对自己学习特性的描述,如“在我的床头都放有方便记忆的单词卡片”。这些表达常常是建立在受试对自己语言学习的认识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对某个特别事件的观察上的。

自我观察式报告是指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行为的各个方面,然后通过报告内容对已有状态和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该报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凭其非感官的知觉审视其自己的状态和活动以认识自己;另一种是要求受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内容得出结论。个人特性、语言和非言语行为,以及环境特性都应作为报告研究的变量。

自我启示报告也称作自我外化(self-externalization)既不是受试对测试任务行为的解释,也不是对特别事件的观察和反省,而是受试对测试任务的直接的没有加工过的思考过程的反映。Cohen指出,自我启示报告比自我观察式报告能更准确地反映受试的实际思维过程。也有学者提出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受试自我外化数据的收集对测试者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即使熟练的测试者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受试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

(三)按报告方式分类

内省式报告分为经验内省和实验内省报告。经验内省是指个人凭非感官的知觉审视其自身的某些状态和活动以认识自己。实验内省要求受试通过观察和分析任务中的感知,然后陈述其思想,最后研究者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结论。经验内省由于太依赖意识经验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冷落。实验内省式报告中由于受试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充当分析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也因口语报告内容过于主观而备受争议[3]。

有声思维报告是指受试者一边完成测试任务一边用语言描述其思维过程,思维与口语报告同时进行,无需解释思维动因。有声思维数据具有高度灵活性,实验过程易被测试者观察,受试者会很放松,更有利于报告其认知过程。Ericsson & Simon认为有声思维数据只是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和贮存,因而数据是独立的且具有可信度[1]。Branch指出对某些受试而言,会因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局限而影响有声思维的报告数据[4]。受试所提供的有声思维数据不一定能全面揭示其认知过程。

对话式报告法(dialogue protocols)是指两个或多个受试者通过讨论共同完成测试任务。其要求是通过对话说出思维过程。对话式报告法虽然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有声数据,但受试者思维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不能反映出其真实的思维。同时两个受试者中的一个可能会处于强势地位,而另一个受试者可能会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访谈也是比较有效的报告方式。从时间上分为共时性访谈和追述性访谈,从结构上又可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也称深入访谈或开放式访谈是在访谈框架下即兴的对话。虽然通过深入访谈能收集到大量细节信息,但由于访谈者的偏好和即兴的因素,所获得的数据可比性较差。结构性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似,针对受试的问题及其顺序具有一致性。但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结构性访谈灵活性低,因而较难获得比较有用的信息。半结构性访谈也叫焦点式访谈,是对上述两种访谈的综合。访谈者事先列出要探讨的问题,访谈中进行开放式提问。

口语报告不仅可用口头表达,还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问卷调查、日记以及书面报告就是研究者常用的收集研究材料,了解受试对知识、对事物的态度等的方式。问卷调查和书面报告虽然方便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统计,但难以了解在回答问卷式过程中的隐蔽思维。日记内容具有持续性、系统化等特点,通过研究日记对受试的认知思维或行为能有清楚的认识。但是日记数据的效度因受试写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历时时间长而受到质疑。

心理学家和方法论者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认知访谈。认知访谈是通过不同方式或顺序,从不同角度询问或唤起回忆等方法更深入准确地了解受试的隐蔽思维。Branch发现认知访谈更有利于研究者对有声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因为访问者常常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挖掘问题,并通过对访谈或问卷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受试的无意识思维。

问题和提示报告法与认知访谈不同,是指测试者会在受试完成测试的任务过程中提问或暗示,受试者应当场回答测试者提出的问题,说出当时的思维[5]。问题和提示内容可以在报告前准备好也可以由测试者现场即时提出。问题和提示报告法的优势在于测试者明确问题所在,从而缩短测试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口语信息,节约研究者分析口语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问题提示法和认知访谈的不同点是前者具有同时性,相同点是都容易出现错误警报和遗漏的情况。所谓错误警报是指测试者在以为会出现问题的地方,受试却认为没有问题,因此测试者很难得到对所提问题如实的回答。由于容易打断受试者的思维使他们难以对任务本身有整体的认识,因而影响思维过程,降低任务完成质量。遗漏是指受试可能做出了自认为正确其实是错误的回答,因此就不可能做出对错误进行更正的报告,从而导致其认知过程出现了信息缺失。

二、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口语报告法在人类语言研究和认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认知语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人们的语言行为的研究,发现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规律。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科技发展,口语报告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应用方式也呈多样化。

(一)应用范围的拓宽

在语言认知研究中口语报告最早用于外语阅读和写作过程研究[5]。随着对语言认知研究的深入,又被广泛地用来研究二语测试、翻译过程和策略、母语思维、语用学等。例如Robinson首次综合运用语篇补全问卷调查和有声思维法以及追述性访谈法,从语用学角度研究日本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拒绝言语行为模式[6]。Goh利用追述性报告法对16名受试者的二语习得的听力情况进行研究[7]。O’Loughlin分别采取了观察法、访谈、问卷调查、追述性访谈等方法研究受试对2种版本的口语测试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8]。Brown et al分别运用追述性口语报告法和话语分析法对口语测试评分者的评分标准和受试的口语能力进行了评估[9]。

(二)应用方式的多样化

靠单一的试验方式或测试手段无法得到对研究对象的深度考察。口语报告法在语言认知的研究中的应用也从单一性的应用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有声思维最早被应用到语言认知研究中。Olshavsky用有声思维研究受试的阅读策略,指出对文章主题兴趣高的受试比兴趣低的受试使用了更多的阅读策略[10]。Flower & Hayes 运用有声思维法对受试的写作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由任务环境、受试的长期记忆和写作过程构成的认知模式[11]。Zamel 通过访谈和观察对受试的写作过程进行分析。Marquer & Pereira (1990) 结合反应时间法和口语报告法研究15个受试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中采用的认知策略[13]。Matrat运用了两种口语报告法——有声思维和对话式报告法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14]。结果表明有声思维更适合发现新手译者的翻译策略,而对话式报告法适合揭露所有水平译者在翻译中更深层次的认知过程,更具有解释性。Rambæk结合键盘录入法和追述性口语报告对受试的翻译认知过程进行研究[15]。Hyönä & Nurminen 综合眼动追踪和问卷调查研究成年人在阅读中所使用的不同策略。Dalgarno et al(2006)综合运用书面报告、问卷调查、访谈、FMRI(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采集数据,比较受试在指导实验条件下和交互模拟实验条件下多媒体学习认知过程和学习输出[17]。Pan etc al 采用认知访谈对四个对比组(西班牙语、汉语、韩语、俄语)从词汇、语法、语用的角度研究了问卷调查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问题[18]。

三、结束语

本文对口语报告法的分类整理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者对此报告法的认识。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如在报告方式分类中除了问题和提示报告法外,其他的报告方式都能以同时性和追述性报告这两种形式呈现。在报告内容分类中的自我观察报告其实就是内省法,而自我启示报告通常也是指代的有声思维法。本文通过综述口语报告法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发现口语报告法的多种报告方式能为研究者提供多种选择。但是不同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受试群体、不同的测试任务、不同的研究语料,因而研究者所采用的口语报告方式也会因人而异。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即研究者已经从使用单一的研究方式转向立体的多样化的口语报告方式。口语报告法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心理生物学研究中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大脑活动测量技术的提高,结合反应时间、错误率、眼动追踪等研究手段等,在语言认知的研究课题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其深度和观察测量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将更加强。口语报告也将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人类语言认知过程。

[1] ERICSSON K A, SIMON H A. Verbal Reports as Data [M].Cambridge,MA:MIT Press, 1984.

[2] COHEN A D.Using verbal reports in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A). In C.Faerch & G. kasper(eds): Introspe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 Clevedon, England: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82-95.

[3] Jääskeläinen R. 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A]. In Tirkkonen-Condit,S.(ed) Recent trend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research[C]. Joensuu: University of Joensuu Faculty of Arts, 1993:99-120.

[4] BRANCH J L. Investigating the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es of adolescents: The value of using think-alouds and think afters [J].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00,22(4): 371-392.

[5] IMPERIO M. Think-aloud protocols as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process of translation [D]. Diploma in Scienze della Mediazione Linguistica Marzo, 2008.

[6] ROBINSON M S. Introspective methodology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research [C]. In G. Kasper (ed.). Pragmatics of Japanese as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 (technical report # 3)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Center,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1992:27-82.

[7] GOH C C M. How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listening abilities us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and tactics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98, (2): 124-147.

[8] O’LOUGHLIN K. An investigatory study of the equivalence of direct and semidirect speaking skills. 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 13[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UCLES, 2001.

[9] BROWN A, IWASHITA N, MCNAMARA T. An examination of rater orientations and test-taker performance on 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 speaking tasks. [M]. TOEFL Monograph. Princeton, NJ:ETS, 2005:10-68.

[10] OLSHAVSKY J E. Reading as problem solving: An investigation of strategies [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76/77, (12): 654-674.

[11] FLOWER L S, HAYES J A.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1,32 (4):365-387.

[12] ZAMEL V. 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 Six case studies [J].TESOL Quarterly, 1983, (17): 165- 187.

[13] MARQUER J, PEREIRA M. Reaction times in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in 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A reconsideration[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Section A, 1990, (42):147-168.

[14] MATRAT C M. Investigat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ink-aloud versus joint activity (joint translating) [D]. University of Delaware ,1992.

[15] RAMBæK I. Translation strategies expressed in retrospective and concurrent verbal report [C]. Romansk Forum, 2004:7-17.

[16] Hyönä J, NURMINEN A M. Do adult readers know how they read?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 patterns and verbal reports [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6, (97): 31-50.

[17] DALGARNO B, KENNEDY G, BENNETT S. Who’s learning? Whose technology? [C].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annual ascilite conference.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2006: 179-188.

[18] PAN Y L, LANDRETH A, HINSDALE M, et al. Methodology for cognitive testing of translations in multiple languages[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62nd Annual Conference,Anaheim,California, 2007.

Classification of Verbal Repor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nguage Cognition Studies

JIAN Jia-jun ZHANG Wen-pe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Verbal report as an indicator of cognition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classifies verbal repo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port time, report content and report procedure. The application of verbal report to language cogni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re also discussed.

classification of verbal report; language cognition studies; application of verbal report

H005

A

1008-8105(2010)02-0050-04

编辑 刘 波

2009 − 06 − 25

蹇佳君(1976−)女,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张文鹏(1953−)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测试者研究者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指纹收集器
小议语法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