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郁
(重庆工商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400067)
丁治棠(1837—1902),名树诚,清合州(今重庆合川)人。光绪五年中举人,十七年授仪陇县训导,二十八年五月卒于任上,谥号文简。丁治棠曾三次北上来往于天津、上海。那时,国门刚刚被打开不久,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列强入侵,他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对清政府的懦弱无能痛心疾首,同时也对在国门打开后涌入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这种种感情都表现在他的诗文之中。他的《入京纪行杂诗百一十二首并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描写了他第二次入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诚如其在《序言》里所说:“天下好景,如空花过眼,形诸歌咏,乃可长存”,这也是他写诗的目的。这112首诗从思想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单纯地描写旅途中的风光景物,记载途中的事情。这类诗篇幅较多,共44首。有描写沿途雄奇秀美自然风光的,包括《小三峡》、《铜锣峡》、《巴阳峡》、《牛口滩》、《滟滪堆》、《瞿塘峡》、《陪石场观川、鄂两省分界处》、《便河》、《长湖》、《白鹿湖》、《鄱阳湖口望鞋山》、《石钟山》、《东西梁山》、《燕子矶》、《金山》、《焦山》、《通州望狼山》、《白水洋》、《黑水洋》、《上海江》;有途经一地,“志地所经”,对当地景物、地理环境进行描述,对路过地方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包括《万县》、《云阳县》、《巴东县》、《金口场》、《屯口镇》、《汉口镇》、《黄州府》、《武穴镇》、《安徽省》、《芜湖县》、《烟台》;有“间以行事”,对旅途中的经历的事情进行叙述,包括《朝天嘴换舟》、《夔府验关》、《新崩滩起岸》、《支江县阻风》、《拖船阜换舟》、《清江口入大江》、《得月楼小饮》、《上江轮船》、《天仙园观剧》、《山东文登县一路小岛》、《天津堤换舟》、《通州上车》、《入都》。
这类诗单纯的写景记事,语言生动简洁。如《滟滪堆》:
峡势双龙斗,中流抱一珠。
障川成砥柱,跨水迭蓬壶。
石碎篙难着,涡旋舵可虞。
终当如马戒,客命系须臾。
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40米,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北宋《太平寰宇记》上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也。” 夏季洪水暴发,滟滪堆大部浸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离弦,分厘之差,就会船沉人亡。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此时下水船可顺势而过;上水船则因水位太低,极易触礁。故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之说。 此诗首联、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滟滪堆位于江心形成气势雄伟的独特景象,也暗示此处行船不易,颈联、尾联则直接点明了此处行船的凶险。
再如《芜湖县》:
面水江城小,经营数省交。
飙轮停半晌,云锦运钱包。
迎客飞轻舸,分途赴乐郊。
气筒吹不歇,满载语呶呶。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皖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营数省交”点明了芜湖县重要的地位,接着展现了这一交通枢纽的繁荣景象。
再如《通州上车》:
十里见浮图,喧喧一大都。
抽帆舟子谢,揽辔仆人呼。
匹马拖辕快,双轮辗地粗。
观光京国近,夹路柳阴铺。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从水路进京必然要在此弃舟上岸。此诗记叙诗人在通州弃舟换车的情景,周围的景物仿佛历历在目。
第二类是在写景记事的同时间接地描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民风民俗。这类诗有《木洞镇》、《蔺市镇》、《李渡场》、《巫山县》、《归州》、《沙市镇》、《便河两岸人家》、《大通镇》、《镇江府》、《崇明县》、《洋行》、《洋花坞》、《渤海》、《天津卫》。如《便河两岸人家》:
破屋编芦苇,家家事网鱼。
涨痕泥滑澾,画意柳萧疏。
著屐村婆健,关门野市虚。
年来伤水潦,无怪少园蔬。
此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便河两岸居民生活状况。他们沿河而居,以打鱼为生,也饱受水涝灾害,生活艰苦。“破屋”、“芦苇”、“网鱼”、“村婆”构成了便河两岸的农家图。 除此之外,还有“川糖压满街”(《木洞镇》)的木洞镇,“店酒年年熟”(《李渡场》)的李渡场,“市民多炭贾,衙吏杂山农”(《巫山县》)的巫山县,“绕郭种桑麻”(《归州》的归州),商品经济发达的沙市,地偏交易少的大通镇,“云集苏杭贷,星罗楚粤舟”(《镇江府》的商品集散地镇江府)……从这类诗中可以看见越往长江下游,商品贸易越发达。长江上游主要生产蔗糖、桑麻等原材料,下游商品经济发达,已经形成了比较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和物资集散地。作者给我们生动地勾勒出清朝末年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图。
第三类是借景言志抒情。有表达惜别之情的《发合州》、《江北灌口别见三兄》、《晴川阁》、《上海邸送廖季平、曾笃斋之苏州》;有表达远离家乡的孤独落寞、思念亲朋好友的《忠州度岁》、《巫山》、《巫峡》、《叶滩》、《宜昌府和曾笃斋韵》、《蝶子湖夜雪》、《平坊场》、《九江府》、《航海》;有表达想远离尘世喧嚣、世俗纷争的《长寿县》、《黄鹤楼饮茶》、《庐山》、《紫竹林》;有表达途中喜悦之情的《涪州》、《黄陵峡》、《洋堤电线》、《换海轮船》、《北通州河》;有咏古怀古的《白帝城》、《宜昌南楼谒关侯望荆州象》、《钟鼓闹场》、《大姑山》、《小姑山》、《采石矶》、《枭矶庙》、《江南省》、《钟山》;有抒发自己理想抱负、表达志向的《神女庙》、《松滋县行沽》、《武昌购书》、《绿水洋》、《江阴县》;有感叹光阴易逝的《巴陵峡》;有讽刺黑暗现实的《丰都县》、《丰都山》、《柳关》、《洪湖》、《汉阳府》、《彭泽县》;有怀念朋友、表达自信的《白马滩忆张扬二同年覆舟处》;有忧国忧民的《石宝寨》、《八阵图》、《江阴县》、《吴淞口》、《吴淞江操水兵》、《上海县洋街》、《大沽口营》、《天津河》、《诸王茔》、《到蒋太史斋》。
这类诗都是由景入情,从叙事到抒情。如《巴陵峡》:
峡壁悬灵乳,牛肝叶叶如。
铁棺盛秘宝,玉笥蕴神书。
龙起云生壑,猿飞石落渠。
千般奇落发,过眼惜空虚。
先描写了“上下陡绝”的巴陵峡的自然景色,“悬石如牛肝,岩罅支铁棺”,然后再说是因为路过此地,这些千奇百怪的景色转眼而过,就像时光一样飞逝,最后诗人发出了“过眼惜空虚”的感叹.
再如《到蒋太史斋》:
旧地喜重临,驱车入巷深。
风尘三载面,家国两人心。
斋榻寻前梦,乡书报远音。
纵谈英法事,匣剑作龙吟。
这首诗先表达了旧地重游,重访故人的喜悦心情,再说二人三年未见,但“家国两人心”,心里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国家大事,最后再说三载未见的朋友见面后并没有马上把酒言欢,而是“纵谈英法事”。
丁治棠在这部诗集《序言》中说这112首诗是“仿老杜《秦州杂诗》体”,这就是这组诗的基调。《秦州杂诗》是杜甫寓居秦州时所做,虽然只有20首五言律诗,但是在杜甫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秦州杂诗》比较明确地记录了杜甫在秦州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之情,具有“诗史”性质。丁治棠对《秦州杂诗》的评价很高,自己的《纪行杂诗》则有意模仿。
这种模仿首先表现在形式上,《秦州杂诗》和丁治棠的112首诗全部是五言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齐永明时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唐初正式定型,盛唐时走向成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格律严密。而律诗中五言又极难,因其字数少,每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必须高度精炼,简洁有力,要求作者有较高的律诗功力。内容决定形式,丁治棠《纪行杂诗》与杜甫《秦州杂诗》都是忧时愤世的沉郁之作,且这种忧时愤世的情绪在心中蓄积已久。这种情绪用音节急促、节奏感强的五言来表达更显得喷薄而出,不可遏制,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五言律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由于五言律诗要求语言凝炼简洁,所以在遣词造句上尤为讲究。杜甫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在他的这组杂诗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如“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秦州杂诗》之六)中的“黑”、“稀”,把边塞将士的辛苦、因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生动形象地勾画了出来。同样在丁治棠的《纪行杂诗》“泡影身同幻,浮名念尽删”(《航海》)中的“幻”和“删”生动地表达出了诗人希望能“好随仙客驾,飞入云岛间”(《航海》),远离世俗纷争的强烈愿望。杜甫的《秦州杂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赴秦州的原因、行程和经历,语言十分凝炼。同样,丁治棠的《纪行杂诗》以作者从四川到北京的行程为线索,以高度凝炼的五言句式记载了诗人的游历过程,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感情。
刘放皆在《丁文简先生传略》中说:“先生为人正直,操守慎严,尤溺苦于学,垂老不衰,为士林所重。当其三次公车北上往来津沪间,见国门洞开,外人蟠据,清廷腐败,官吏如蝮,心常愤慨,溢于遗著字里行间。”诚如刘放皆所说,丁治棠的纪行杂诗把对时局的关切、政府的不满、现实的抨击都融入其中,有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点与杜甫的《秦州杂诗》是相似的。《秦州杂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兵祸连年的社会现实,感时伤乱、忧国忧民之情都渗透到了一词一句中。如《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侯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战乱使唐王朝国势衰微,诗人在看见了战乱使秦州笼罩在萧瑟、凋敝的气氛之中,悲从心生。一方面诗人因为战乱心惊胆战“俛仰悲身世”,一方面却感叹“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因而“故老思飞将”,希望战乱早日结束。
丁治棠身处的清朝是封建社会末世,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只要有一点血性的中国人无不为国家担忧,更不用说“为人正直,操守慎严”的丁治棠了。这种爱国情怀同样也充溢在他的诗中,如《石宝寨》:
绝寨幸天生,嵯峨一石成。
雄如威凤立,突讶断鳌撑。
飞阁钩联巧,香台位置平。
缅怀秦太保,御寇駐奇兵。
路经石宝寨这样的名胜,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欣赏,而是通过缅怀明末的巾帼英雄——秦良玉,表达了希望有这样的一位英雄带领人民奋起反抗,抵御外侮的强烈的愿望。
《上海洋县街》:
蹲岸琼楼壮,澜江铁舶雄。
沙洲开海市,华土变欧风。
河柳缘堤绿,洋灯彻夜红。
前车惩印度,失计是和戎。
首先描述了在洋县街看到的景象,壮观的“琼楼”、雄伟的铁船、灯红酒绿的街道,让人感受到了国门大开后西洋风气进入中国后带来的一片繁华之景,但是突然笔锋一转,让读者感到这片繁华景象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造成的,并不是中国积极主动发展而得来的,实质上是要告诫一味地对帝国主义列强退让求和不是长久之计,印度就是前车之鉴,也表达了对清政府软弱无能的不满。
《丰都山》:
本是神仙窟,奇观地府兼。
土龙森动甲,泥鬼怒掀髯。
碑断犹存字,楼高半露尖。
方平遗像在,莫妄起猜疑。
借用《聊斋》中席方平的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官员的贪赃枉法,表达诗人希望政治清明的愿望。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杜甫还是丁治棠,他们在表达这股忧国忧民情怀时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借景抒情。仍以前六首诗为例,首先都描写所到之地的景观“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雄如威凤立,突讶断鳌撑”、“河柳缘堤绿,洋灯彻夜红”、“ 碑断犹存字,楼高半露尖”……最后触景生情,自然生发出忧国忧民之情。这样由景入情,借景抒情,使感情的抒发有了寄托,而不是空中楼阁,做无病呻吟,因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杂诗,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风格古朴自然,含蓄隽永。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自然贴切,不做夸张的描写,如“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秦州杂诗》之二),“浮云连连没,秋草连山长”(《秦州杂诗》之五),“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秦州杂诗》之十六)……这些描绘真实反映出了秦州的风貌。南宋刘克庄称赞这组诗歌记载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杜甫依托这些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使诗歌韵味无穷。丁治棠对这一风格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如《白鹿湖》:“远山高水岸,渔村似小舟。微风凫乱落,天阔树全浮”短短四句就把白鹿湖的水、山、树、渔村以及这些景物构成的美景勾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这美景中,诗人抒发了“客路长依雁,闲身愿化鸥”的感慨,向往那种闲适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争,忘情于湖光山色之中,全诗也因此显得韵味深长。
“《纪行诗》则自谓‘以诗为记里鼓’,凡五言律百一十二首,记所过景物形势,皆有声色,历历可见,谢无量先生谓其酷似杜子美。”虽然这组纪行杂诗与“诗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思想内容深刻,情绪深沉,风格凝炼圆熟,确实透出老杜之风。其所咏所记反映了当时自然、社会的现实状况,真实可信,因此这组纪行杂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我们研究当时的自然风貌、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治棠.丁治棠纪行四种[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 许总.杜诗学发微[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
[4] 丁治棠.丁治棠纪行四种.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