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使用权改革研究——以甘肃省永昌县马营沟村为例

2010-04-01 09:01:48杨思维花立民李兴福蒲小鹏赵海军
草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交错带联户牲畜

杨思维,花立民,李兴福,张 虎,蒲小鹏,赵海军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永昌县农业局,甘肃永昌 737200;3.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的过渡带,也是农业种植区向天然草地畜牧区的过渡带,农牧并存,具有一定面积的天然草地和一定规模的草食家畜饲养区域[1-5]。该区域受气候、经济以及政策等因素影响,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双重压力下,草地退化严重。据调查,农牧交错带90%以上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荒漠化土地面积的45%,已成为我国自然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区域[1]。纵观世界各国草地管理的发展历程,草地资源退化不能仅仅归谬于全球变化、人口压力和放牧强度的增加[6],同样国家制度供给不足和滞后也是抑制草地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7-9]。单纯的技术管理不能根本改变目前草地退化的现状,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草地私有化或使用权落实到草地使用者[10]。但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部分地区受资金、草原地形与面积的制约,草地使用权没有得到落实[11],集体草场利用仍没摆脱“大锅饭”的现象。因此,寻找解决草地“公地悲剧”的方法是当务之急。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效率性、合理性的机制和途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2-14]。大量事实证明,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可能是对私有化或国有化草场政策的一个替代,而且能以更低的成本解决草地管理问题[15-17]。目前,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主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18-20],在实际中,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带的试验实践还未见报道。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甘肃牧业发展项目(以下简称GEF项目)的支持下,本研究选定了甘肃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运用参与式方法,针对当地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以社区及社区成员的意见为基础,邀请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当地草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并追踪社区草地生产力,草地载畜量及农牧民经济状况等变化情况,对“联户参与承包社区草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绩效评价,以期为中国农牧交错带草地管理积累经验。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本研究选在典型的农牧交错带——甘肃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该村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南部,地处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和祁连山北麓草地牧区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海拔 1 500~3 500 m,年均气温1.5~7.0 ℃,最热月(7月)为 14.5~19.5 ℃,最冷月(1月)为-13.1~-10.4℃,相对无霜期115~145 d,年均降水量170~32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日照时数2 210~2 959 h,水分蒸发量700~1 200 mm。无明显夏季,冬季长达214 d,其余季节只有151 d。天然草地以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为主。主要可食牧草有紫羊茅(Festuca rubr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黑褐苔草(Carex atrof usca)、粗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短花针茅(S.brevif lora)、冷蒿(Artemisisa f rigida)、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赖草(Leymussecalinus)、阴山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us)、萎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等。不可食牧草主要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等。

1.2 社会经济概况马营沟村共有8个社(自然村),农牧户518户,2 155人。家庭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全村人均纯收入在1 200元左右,饲养牲畜33 240羊单位,全村耕地面积260 hm2,天然草地面积约8 667 hm2,可利用草地面积6 000 hm2。其中,一社和七社共133户,545人,农业用地67.8 hm2,草地可利用面积约1 170 hm2,分别占全村土地面积及草地可利用面积的30.0%和19.5%。全村草地为集体所有,没有划分承包到户,属于公共草场,草地超载过牧十分严重,部分草场由于过度放牧,草地裸露,毒杂草丛生。

2 研究方法

2.1 联户承包社区草地方法2006年甘肃GEF项目在永昌县实施,选取马营沟村为草地使用权改革试点。运用参与式方法,在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阐明GEF项目目的基础上,社区成员、县农牧局行政管理人员和当地镇政府人员共同商议草地管理措施。经历数十次协商讨论,各方同意在该村建立社区草地管理协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草地管理协会由村民选举产生,成员由原村级负责人、村民代表等组成。同时,一、七社农牧户自愿联户承包作为试点,对草地进行划片围栏。技术人员、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3方人员,在项目区运用GPS对该承包边界、承包面积、不同类型草场面积进行了定位和测量。然后根据联户体居住的地点、历史放牧习惯以及各联户体之间达成的协议,将一、七社共1 503 hm2草地划分为8个小区——Ⅰ:马莲沟,Ⅱ:深沟,Ⅲ:截大板 ,Ⅳ:老牛沟 ,Ⅴ:南岔,Ⅵ :北岔,Ⅶ:红山洼,Ⅷ:南北岔(表1)。农户共同商议并制定放牧管理计划,主要内容:一是规定草地承包费(一等为草甸草场,每年承包底价7.5元/hm2;二等为山地草原类草场,每年承包底价4.5元/hm2;三等为荒漠类草场,每年承包底价3.0元/hm2),承包费统一交由社区草地管理协会管理使用;二是降低牲畜放牧数量,力求草地放牧率控制在50%以内,暖季每0.21 hm2草地放牧 1只羊、冷季每0.30 hm2草地放牧一只羊,按此标准,将承包区内容许的载畜量平均分摊到每个农户,凡是现有饲养量超出平均每户载畜量的农牧户务必在两个月内出栏超载家畜;三是为了草场休养生息,制定了季节性休牧计划,规定了农牧户放牧时间。暖季草地放牧时间为5月20日-10月19日,冷季草地放牧时间为10月20日-3月19日,3月20日-5月19日为休牧期,家畜舍饲养殖。

表1 联户承包草场情况

2.2数据采集方法

1)草地生产力测定:分别在承包前(2006年)和承包后(2008年)的8月进行。分别在各承包区草地上,随机选取10个1 m ×1 m的样方,齐地面刈割地上植物并测定鲜草产量,然后带回实验室烘干(70℃)后称量干物质。牧草利用率设为60%,即草地可利用饲草为草地生产力的60%。冬季的草地饲草利用率设为65%,保存率设为60%,每羊单位以日需干草2 kg计算,单位面积产草量以最高产草量月的现存量与生长季节牲畜消耗量及再生草量之和推算,草地可食草产量及草地载畜量计算公式如下[21]:

2)社会经济数据调查:以马营沟村一、七社农牧户全年牲畜饲养量调查统计数字为基准,选取15户农牧户进行典型抽样入户访谈,落实承包前后社区居民家畜饲养量,家畜生产及家庭整体收益的变动情况,取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承包前后草畜平衡评价实施草地联户承包后,两年内农牧民牲畜饲养结构和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图1)。

役畜(马、骡)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羊饲养量减少56.33%,其中,山羊大幅下降,减少了85.55%,绵羊减少了13.84%,山羊、绵羊及役畜比例由草地联户承包前的58.4∶40.1∶1.5,调整为承包后的18.9∶77.7∶3.4。牲畜饲养数量的下降得益于联户承包制的推行和放牧管理计划的实施,由于农户已经意识到严重超载过牧会导致草地法可持续利用,影响家庭收入。由于草地公用,个别饲养大户过度地利用草地,影响到社无区其他社员,特别是小规模饲养户的利益。因此,在共同商议,相互监督下,承包区内的牲畜饲养数量有了显著下降。在淘汰畜种方面,一是由于近年来山羊绒价格下降,造成经济效益下滑,而肉羊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其家庭收入的贡献日益增大;二是农户已经意识到山羊采食行为对草场带来的破坏,特别在本社区草场破坏日益严重的局面下,淘汰山羊养殖成为首要任务。

图1 牲畜饲养数量及畜种结构变化

草地联户承包后,由于农牧民调整畜种结构及减少家畜饲养量,减轻了草地的放牧强度及压力,使原本退化草地逐渐得到恢复,其草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表2),承包后,8个区域单位草地草产量除Ⅵ外,其他区域都有所增大,其中Ⅱ、Ⅲ、Ⅳ、Ⅴ、Ⅶ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Ⅱ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5.34%;根据不同承包组草地上测得的产量数据及草地面积所占比例,对草地牧草产量进行加权平均,承包区内草地草产量为1 545.06 kg/hm2,相比承包前1 399.58 kg/hm2提高了10.39%;各组每羊单位所需草地面积相应的降低,草地适宜载畜能力均得到提高,承包后每羊单位所需面积分别降低了21.64%、40.33%、29.49%、27.92%、27.06%、15.99%、28.06%、24.54%。

在该区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依据图1与表2资料测算,承包区天然草地承包前后理论草地载畜量分别是每公顷0.88和1.20羊单位,草地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 025和1 402羊单位,而两年实际牲畜数量分别是6 557和2 308羊单位,分别超过理论载畜量6.40倍和1.65倍,虽然草畜未达到平衡状态,但经过两年的草地联户承包经营管理,严重的超载过牧逐步向草畜平衡方向转变。承包区理论载畜量提高,年羊单位所需面积相比承包前降低了27.19%,由于牲畜实际饲养量减少,羊单位实有面积由承包前0.15 hm2增至0.32 hm2,增长幅度为1.04倍,草地超载率由承包前的639.71%降至承包后的 164.62%,降低了74.27%(表3)。

表2 承包前后草地产草量及载畜能力的变化

表3 天然草地草畜平衡情况

3.2 草地承包对家畜生产方式的影响草地联户承包以后,大部分农牧户集中资源发展绵羊,大量出栏和淘汰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山羊。调查表明,1/5的牧户放弃了养殖山羊,从而使得羊只存栏量大大下降,特别是山羊的养殖数量大幅减少,畜牧业由品种复杂转变为品种专一。从农牧户养殖规模上看,畜牧业整体养殖数量呈下降趋势,农牧户养殖规模比承包前降低了29.25%,这似乎与农牧户生计依靠畜牧业的现实情况相矛盾,但个体农牧户为了增加畜牧业的收入,改变了饲养方式理念,通过饲养方式和饲养条件的改变,家畜出栏周期缩短,出栏率增加,生产性能得到提高。承包前绵羊和山羊的出栏率分别为28.09%和59.76%,承包后绵羊和山羊的出栏率分别为37.33%和62.59%,单位羊只的产毛量和产绒量比承包前分别提高了28.83%和29.04%(表4)。

表4 承包前后家畜生产变化

从承包前后家畜生产经济效果可以看出(表5),承包前每年投入为54.51元/只,承包后每年投入为65.87元/只,每头家畜成本提高了20.84%,但承包后每头家畜产值是承包前的1.28倍,每头家畜收益比承包前增加了13.96元,提高了48.72%,由此说明,在科学管理决策下,减少家畜饲养量也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究其原因,承包前家畜混群放牧,农牧户大多不考虑效益问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农牧民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扩大家畜养殖规模上,靠大量家畜来掠夺式利用草地饲草,对其他饲草料资源利用及圈舍等硬环境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粗放的生产方式引起家畜个体品质差,饲养周期长,总体成本高,出栏率低,单位家畜生产效益差;承包后,农牧民在减少家畜饲养数量的情况下,家畜养殖方式由原来的自由放牧改变为春季短期舍饲养殖,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劳动力得到解放,农牧户在淘汰经济效益较低畜种的基础上,加强了圈舍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资本和资产组合到节约稀缺资本——饲草料,依靠人工饲草料来发展舍饲圈养,减轻了对草地的压力。通过资源内部化和可控化,农牧民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来确定养殖规模,并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来提高养殖效益,家畜个体品质总体提高,外部整体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单位家畜的收益。

表5 承包前后家畜生产经济效果变化

3.3 草地承包对农牧户家庭收益的影响以15户农牧户家庭整体经济收支对比(表6),结果表明,草地联户承包以后家庭经济总收入为272 937.40元,是承包以前234 467.89元的 1.16倍,人均纯收入为 1 208.69元,相比承包前761.32元增长了58.76%,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可以看出,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畜牧业总收入降低,农牧户农业、打工及其他副业总收入比承包前都有所增长,分别增长20.19%、86.52%和67.58%,其中打工及其他副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家庭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结构趋于多样化。说明在社区参与草地资源管理配置模式下,畜牧业收入对家庭经济收益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相反,由于饲养规模的降低,解放了劳动力,劳动力可以得到有效配置,实现多元化家庭经营,非农收入对家庭收入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表6 家庭经济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根据承包区1980年到2008年牲畜养殖数量变化趋势(图2)。可以看出,1980-1990年牲畜数量大幅度增长,10年增加牲畜2 395头(只),年均增长率为17.78%。1985年开始实行集体牲畜“折价归户、私有私养”,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畜牧业生产积极性,却促使他们盲目地发展牲畜饲养量,草地载畜量日益增加。1990-2000年,牲畜数量增速有所缓解,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10年增加牲畜1 014头(只),年均增长率为2.71%。主要原因是牲畜承包,草地公用的后果逐渐显现,天然草地植被退化,产草量降低,草地承载能力逐年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草地管理制度密切相关。尽管1985年《草原法》中推行草地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实施,1990年开始又进行了第2轮承包,但草地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实施的不尽相同。目前草地承包面积有2.08亿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8.3%,其中承包到户的草地有 1.07亿 hm2,占草原承包面积的一半[22]。总体来说,目前纯牧区约有90%以上的草地得到了承包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农牧交错带,由于人口较多,天然草地面积较小,受种植业的影响,草地畜牧业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草地管理和使用不如纯牧区受到重视和规范,以致草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困难很大或无法推行。如果按照牧区实现草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农牧交错带的农牧户只能分到小面积的草地,草地围栏分界工作难度大,其投资来源和成本更是限制草地承包责任制的障碍。也是由于这种原因,多年来虽然档案记录或文件中,草地已明确分到集体甚至到户,但在现实中,草地公用的悲剧仍然延续,合理的草地管理制度仍然没有建立。

图2 承包区牲畜数量变化曲线

本研究中,虽然试点区草畜平衡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状态,但是,从试验过程及结果来看,载畜量的降低和草原植被的恢复趋势是好的。由于目前的试点数据采集只有3年,并不能说明这种改革的完全成功,但这种尝试性有助于农牧交错带,甚至典型牧区草地管理制度的创新,有利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5 结论

通过农牧交错带草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包括联户承包制的推行和社区草地管理制度的建立,发现研究区草地资源状况趋于改善,农牧民共同参与的“草地联户承包”模式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有效遏制了过度放牧行为,缓解了草地放牧压力,草地生产力也得到提高;同时,使用权的改革导致农牧民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天然草地的依赖;而且更重要的是社区草地管理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区成员自我管理草地的目的,从而为周边地区农牧民确定草地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示范样板,也为以后中国草地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积累了经验。

[1]程序.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J].资源科学,1999,21(5):1-8.

[2]陈建华,魏百刚,苏大学.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建春,储少林,陈全功.中国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现状及进展[J].草业科学,2008,25(3):78-84.

[4]赵军,李霞.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9,26(1):94-99.

[5]吕玉华,郑大玮.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J].草业学报,2009,18(4):217-223.

[6]白可喻,徐斌.政府决策和管理体制在草地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草地,2005,27(4):74-79.

[7]敖仁其.草牧场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4):8-10.

[8]姜冬梅.草原生态治理的制度选择[J].农业经济,2006(12):71-72.

[9]刘昱霞,赵成章.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J].生态经济,2005(11):79-82.

[10]Garrett H.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1968,162:1243-1258.

[11]李小云,胡新萍,齐顾波,等.农牧交错带草场禁牧政策下草场制度创新分析[J].草业科学,2006,23(12):76-82.

[12]Basnet K.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Nepal:past and present[J].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1992,21(6):390-393.

[13]张三.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社区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14]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5]Maria E,Fernandez G.The role of Mongolian Nomadic Pastoralist'ecological knowledge in rangeland management[J].EcologicalApplications,2000,10(5):1318-1326.

[16]敖仁其.草原放牧制度的传承与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3):36-39.

[17]Tony B.Property rights reform in rangeland China:Dilemmas on the road to the household Ranch[J].World Development.2003,31(12):2129-2142.

[18]朵玉明,张卫军,郭润亚,等.开展参与式草地管理提高牧民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意识[J].草业科学,2005,22(5):87-88.

[19]张树川,龙治普,齐顾波,等.草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以宁夏盐池为例[J].草地学报,2007,15(5):479-485.

[20]张建娥,龙治普.社区机制在农牧交错地带草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08,25(11):24-27.

[21]王明玖,马长升.两种方法估算草地载畜量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4(5):19-22.

[22]盖志毅.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交错带联户牲畜
交换牲畜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新生代(2019年7期)2019-11-13 13:28:01
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及其氮素截留效果研究进展
珠江水运(2017年17期)2017-10-10 08:16:03
巴林右旗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甘肃林业(2016年3期)2016-11-07 08:56:26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1987-2010年和林格尔县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绿洲-荒漠交错带沙漠扩散研究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