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潘军英,高利权,谭曾德,高明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和工作步伐不断加快,颈椎病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由于现代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要求,不断改进医疗措施,减轻颈椎病给病人带来的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3],成为医护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反复研究的课题。为此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20例颈椎病病人进行生存质量的调查,了解颈椎病病人的生存现状,为颈椎病的医疗措施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选择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 30~60岁的自愿病人为研究对象共 120例,其中 30~40岁 41例,40~50岁 44例,50~60岁 3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组和药物组,每组各 60例。基本资料比较见表 1。由表1可见,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s)
表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s)
组别 总数 男 女 平均年龄(岁) 病程(年)推拿组 60 34 26 43.56±13.78 1.42±2.30药物组 60 31 29 44.23±11.35 3.59±5.98
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颈肩臂疼痛麻木,有肩臂疼痛及典型的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②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的颈部活动受限;③后颈部触诊检查,患椎棘突多有病理性移位和压痛,颈部肌肉痉挛、僵硬;④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⑤手和前臂感觉减退、肌力减弱;⑥年龄在 30~60岁之间;⑦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棘突偏歪,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椎体增生;斜位片椎间孔变小;⑧CT断层扫描诊断颈椎间盘突出。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30~60岁患者;③自愿加入试验者;④随访时间在 1个月以上者。
①颈椎结核、肿瘤、骨折、脱位、风湿、类风湿及骨质疏松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精神病者;③孕妇;④不愿参加或中途退出及未能完成本试验内容者。
调查问卷采用中山医科大学方积乾教授在权威机构授权下负责研制的 SF-36量表中文版[5,6]。问卷在征得病人同意后由病人亲自填写或家属代填,共发放问卷 150份,回收 120份。采用问卷形式收集资料,要求被调查的病人在规定的时间(0.5 h内)完成对问卷的作答。问卷内容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种类、病程等。第二部分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随访。随访方案:在经临床治疗后,对病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随访,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照已经设计好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中文版)的内容,逐项随访其治疗前及现在的相关情况,填写调查问卷。本调查表共有36个条目,包括 8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该量表共 36题,能够产生 8个领域的得分。生理机能为 20分,生理职能为 4分,躯体疼痛为 9分,总体健康为 20分,活力为 20分,社会职能为 8分,情感职能为 3分,精神健康为 25分。得分按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2.2.1 推拿组
患者坐位[7,8],医者位于病人后侧,首先用滚法、一指禅推法、弹拨法施治于病人颈部、肩部、上背部的肌肉。拿揉、点按颈及上肢部,用拿揉、点按法施治于颈部,重点拿揉肌肉痉挛部位,医者一手扶病人前额部,另一手施用拿揉法,并可配合颈部的屈伸;点按肩井、大椎、缺盆、天宗、阿是穴及上肢肩隅、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按揉颈部病变棘突旁痛点及棘上韧带有摩擦感的部位。用叩击法施治于肩背部。以上治疗可持续 10 min左右。
颈椎关节松动法可纠正错位的颈椎,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解除错位颈椎对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刺激或压迫。使用颈椎关节松动法的指征是患椎棘突有偏歪。病人坐位,主动低头前屈头部约 20°,术者立于患者后方,通过双拇指触诊检查,摸准患椎偏歪的棘突,用拇指抵按住偏歪的棘突(棘突向右偏歪,用左手拇指抵按住棘突右侧;棘突向左偏歪,用右手拇指抵按住棘突左侧)。另一手从患者颈前绕过,用右手或右前臂抵住患者下颌部,同时患者的头部靠在施术者的腹前上部,向侧方转动,至生理极限,患者始终保持低头体位。术者以抵按偏歪的棘突的拇指为支点,托下颌之手上提牵引颈部,患者颈肩部放松,使用一短暂有限度、有控制的突发巧力,稍微增大其旋转度,此时可听到清脆“卡咯”弹响声,同时手下棘突有移动感,证明手法成功。颈椎关节松动法成功后,用滚、一指禅推、拿、揉等手法继续治疗,以解除因颈椎关节松动法后造成的颈部不适感。
以上治疗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共治 2个疗程。注意手法不可粗暴。
2.2.2 药物组
药物组服用脊痛消Ⅱ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药厂生产),日 3次,每次口服 5~8粒(根据病人耐受情况),服药治疗 28天为 1疗程,28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分析。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方差齐时均采用 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 t′检验 。
两组间治疗前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 2。
表2 治疗前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表2 治疗前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组别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实践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推拿组 57.17±11.44 24.58±16.91 35.74±12.12 55.08±4.56 44.25±5.35 46.25±14.24 17.22±18.40 45.18±5.56药物组 56.17±10.28 19.60±18.46 35.74±12.12 55.08±4.56 52.00±6.32 51.87±12.14 17.22±18.40 50.90±5.70 P值 1.000 0.231 1.000 1.000 0.889 0.745 1.000 0.387
推拿组治疗前后 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推拿治疗颈椎病对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改善均有效,见表 3。
表3 推拿组治疗前后 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表3 推拿组治疗前后 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时段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治疗前 57.17±11.44 24.58±16.91 35.74±12.12 55.08±4.56 44.25±5.35 46.25±14.24 17.22±18.40 45.18±5.56治疗后 84.50±7.80 87.08±20.84 77.78±9.37 59.50±5.94 63.83±7.61 78.75±12.02 96.66±10.08 66.90±9.08 P值 0.000 0.035 0.039 0.000 0.002 0.046 0.000 0.000
药物组治疗前后 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等 4个维度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生理职能、活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等 4个维度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药物治疗颈椎病对患者生存质量部分维度的改善有效,见表 4。
表4 药物组治疗前向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表4 药物组治疗前向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比较 (±s)
时段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治疗前 56.17±10.28 19.60±18.46 35.74±12.12 55.08±4.56 52.00±6.32 51.87±12.14 17.22±18.40 50.90士 5.70治疗后 83.90±9.38 88.14±19.34 77.02±11.08 59.49±5.85 54.58±7.39 78.18±12.63 85.48±13.07 47.05±4.89 P值 0.000 0.589 0.039 0.000 0.483 0.939 0.000 0.307
推拿与药物对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改善均有效,但推拿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见表 5。
表5 两组间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改善值比较 (±s)
表5 两组间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改善值比较 (±s)
组别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推拿组 57.17±11.44 19.58±18.46 49.72±16.69 55.08±4.56 52.00±6.32 12.50±8.95 88.33±16.03 14.85±5.23药物组 84.50±7.80 5.83±3.70 51.11±13.96 59.50±5.94 5.83±3.70 5.94±9.81 25.56±22.44 6.03±2.2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69 0.035 0.001
改善值 =治疗后转换分数 -治疗前转换分数
推拿治疗与药物疗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两者相比而言,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要优于药物组。推拿治疗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等 7个维度改善程度要优于药物组,在社会职能的改善程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通过本次对 120例门诊的颈椎病病人生存质量测量调查结果了解,病人总体生存质量测量得分及自评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年龄层病人的生存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的颈椎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分最高,40~50岁病人次之,50~60岁病人最低),提示可根据不同年龄层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整。推拿治疗、药物治疗对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推拿疗法效果更佳。
[1] 张印斗,张洁民.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基础[J].实用放射杂志,1995,100(11):621
[2] 陆琪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J].中华外科杂志,1993,8(3):473
[3] 高怡加.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存质量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1-36
[4]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 汤旦林.生存质量测定及其临床试验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4,74(3):175-178
[6]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
[7] 王军.颈椎病的预防与治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8] 高翔,蒋滨,李蠡,等 .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1999,1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