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伟
(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 400054)
随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用户的信息环境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图书馆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应该充分认识环境发展的严峻性和自身变革的紧迫性,积极应对各种变革对自身的影响。为此,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这一新型服务模式以应对用户深层次、个性化、学科化的信息需求。因此,作者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希望能够从中总结分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本文理论数据主要采取文献调查法,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8-2008年发表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方面的文章来对学科馆员服务这一主题的理论研究做一阐述。
主要通过登陆各个高校图书馆主页进行搜索查询,查询该图书馆是否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为了减少人为的误差,在实际搜索时,应用搜索引擎Google在特定的站点搜索特定的内容来辅助搜索,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查,漏查。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来源,网页更新截至2008年12月31日,检索项设为“关键词”,检索词输入“学科馆员”,在结果中检索“大学”或者“高校”或者“院校”,检索时间“1998—2008年”,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为“精确”。检索获得相关文献1672篇,其中来自大学图书馆的484篇占总数的28.95%。
表1 “学科馆员”论文逐年统计表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国内几大高校图书馆也先后实行。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1998—2008年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论文呈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这一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充分说明学科馆员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图书情报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尤其是2002年以后,随着国内60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2],众多学者纷纷交流经验体会,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深入地研究探讨,达到一个较高的文献量水平。
表2 论文被核心期刊收录数及比例表
一般来说被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章其质量相对较高,文章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核心期刊收录比例:核心期刊收录比例=当年被核心期刊的收录论文数/当年发表论文数这一指标可以确定高质量论文的相对增长情况,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低质量期刊发表大量低质量文献对总体统计结果的影响。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9年的3篇论文100%的被核心期刊收录,论文质量均较高。可见当时学科馆员制度成为了图书馆界的一个热点、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从1999年—2007年论文核心期刊收录比例均在平均水平以上,保持着相对平稳的趋势,但是2008年论文被核心期刊收录比例陡然下降,再联系表1中2008年论文数量最多,但是被核心收录的比例却出现了大幅度地降低,这说明2008年关于这一主题的论文质量有所下降。
对不同时期论文的热点主题的统计分析,可使我们了解学科馆员研究现状及其问题所在,以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3]。对收集到的这1672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可把大部分文章的内容归结为:
A.制度措施、方法和工作模式、服务方式的研究;
B.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必要性等理论研究;
C.学科馆员的职责、素质及队伍建设的研究;
D.学科馆员职业定位、实证分析及绩效考核。
综合以上1672篇研究文献统计分析,从研究文献数量的增长趋势来看,学科馆员这一新生事物的研究在国内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和深度,学科馆员制度已具备建立的基础;从研究的作者、期刊来看,学科馆员研究在目前还未形成研究实力很强的队伍,要想使学科馆员在高校真正成为教师、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有必要围绕有关“学科馆员”制度的开展及实施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及探讨;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基础理论研究论文重复严重,实证分析的论文数量较少,学科馆员制度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重点难点的讨论和研究偏少,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应用工具以及相关技术支撑研究。总之,研究内容重复多,高水平研究少。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止2006年底,中国共有740所本科高校图书馆[4],因此本次调查也主要实证调查这740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图书馆主页无法打开,导致其数据无法统计,最终收集365到所学校的数据,占总样本的49.32%,基本能代表高校图书参与企业情报咨询的实践状况。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这一个课题是越来越受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从论文统计数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来。2008年论文被核心期刊收录比例大幅度下降,高水平的文献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这一趋势,笔者通过CNKI以同样查询条件查询2009年论文情况,论文核心期刊收录比例为4.47%,可以看出论文质量从2008年开始有所下降。根据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来看,研究内容重复多,创新少,高水平研究不够。我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应该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学科服务,并且加以总结。
4.1 理论体系已基本成熟,今后应减少理论研究,加大学科馆员制推广应用到图书馆中,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理,提出解决方案。
4.2 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不仅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服务理念,改善单一的服务模式,建立以用户和知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1)主动与对口学科联系,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提供不同的服务,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行主动地信息服务,及时与专业读者联系和沟通,把自己了解和搜集到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及时向读者推送,为其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提供全程式跟踪服务。(2)有效利用馆藏的信息资源,及时传递最新学术动态和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用户庞大的信息需求。由于“学科馆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熟练的检索技巧,可以帮助读者培养信息意识及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检索,使学科专业用户能方便、快捷、准确地找到所需文献信息。(3)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积极向读者推荐馆藏资源,充分发挥其“信息导航员”的作用,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4.3 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时代,各种信息资源纷繁复杂、品种繁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信息反应敏锐,能在不同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获取、评价、开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能对其进行组织加工,能够对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编制出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从而使读者获得经过我们重组的知识产品。必须树立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胜任学科馆员的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全面了解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学科馆员的终身学习,通过学科馆员旁听院系核心课程、参加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综合能力。
4.4 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学科馆员实施优胜劣汰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科馆员对馆藏发展、经费合理使用、参与咨询课题的情况、举行讲座的数量及效果、培训的人次与内容、网络导航与学科网页的建立及维护、编制学科信息导航资料的数量、自建学科学术资料的数量等,尤其要注重参考咨询能力、对相关院系教学科研的帮助的评价。除了上述指标,还要收集各个学科的师生对本学科的学科馆员工作的评价意见,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评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充分肯定学科馆员工作的基础上,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各类学科的考试考核,让更多的有实力的工作人员有机会参与竞争,优胜劣汰。这样,既保证学科馆员服务的高质量,又促进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科馆员人才的培养和更新。
[1]初景利.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2]吕秀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7,(5).
[3]王岩.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7,(5).
[4][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49610459599815&infoid= 1249374436141193&title=普通高等学校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