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常(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郑州 450015)
网络特务,简称网特,又称网络间谍,是指受特定组织雇佣,为达成某一目标,通过互联网进行特定活动的人员。这类活动通常有刺探猎取情报、发表支持雇佣方的言论,[1]以及通过网络对敌方信息系统进行入侵或加以破坏等。在网络特务活动猖獗的情况下,我国的情报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发生了多起网络情报泄密事件。考察这些情报泄密事件,不难看出,青年网民成为情报泄密事件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成为行为主体。在现实中,由于不时有青年网民成为“网特”的俘虏,干起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的勾当,反映了我们的情报安全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说明青年网民的情报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也说明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在网络特务活动猖獗情况下,情报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是本文对此加以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此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研究才刚刚开始,少量的文献主要是从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角度进行探讨,视角比较单一,研究深度有限。从找空白点或加强薄弱环节的思路出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成为本文的另一个出发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特务的情报活动越来越猖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进行网络窃密和情报渗透的活动日益增多。军事、军工单位和重要政府部门的网络成为被攻击的重点。
2007年,境外间谍机关对我国政府、军队、国防科研机构以及军工企业网络等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网络情报窃密行动,受到攻击的单位遍及中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包括十几个驻外机构。在此次攻击行动中,数百个电脑和网络被控制,情报窃密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即使一些保密单位的内部工作网不与互联网连接,也仍然受到境外情报部门的木马摆渡攻击。[2]
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已成为间谍机构搜集情报工作的重点,由于国内网络存在安全漏洞,很多青年网民在网上缺乏防范意识或防范意识不强,也客观上诱发了更多更频繁的网络特务情报活动,使之呈现出“异常活跃”的特点。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网特”们无孔不入,广设陷阱,使许多青年人误入歧途,成为他们构筑的间谍网络中的一个情报发布、转移和传播的接点,并使之最终沦为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罪人。一段时间以来,已经事发和破获的网络特务案件有增无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特务的情报活动日益猖獗。
也可称为电子邮件方式,这种方式没有明确的拉拢目标,遍地开花,广种薄收,反馈率不高,但一旦有所反馈,则可能有意外之喜,猎取到重要情报。这种反馈多是一次性的,持续的合作无法保证,也就是说,某个人传递一次情报后,很可能就此不再,从此在网络特务的视野中消失。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把他发展成为稳定的受雇佣者,持续不断地获得情报。明泉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曾经频繁收到索取国家机密情报的邮件。邮件如下:标题——一起创造双赢的成功机会;内容——您有经济上的困难吗?您需要资金周转吗?小弟需要有关军事、党中央的内部文件资料……要非公开的才有价值,网络上的就免了,提供高额的奖金……让我们一起创造双赢的成功机会。[3]可以看出,网络特务为了猎取情报不仅漫天撒网,而且明目张胆,毫不掩饰,有些狗急跳墙了。
在互联网上,很多应聘或在专业招聘网站上的注册者提供的个人简历详尽无遗,什么都有,比如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特殊经历、在哪个部队、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工作过,等等,一清二楚。网络特务一旦看中,马上会进行接触。只要你表示出初步意向,他们就会及时与你联系,甚至马上给予一定的报酬,一步一步地加以诱导。[4]网络特务知道大约用多少钱可以拉住你,金额因人而异,不大不小,你可能觉得这钱挣得容易,于是决定尝试一下,“合作”一把。但接下来,网络特务就会根据你的身份,由易而难,逐步提高任务要求,并及时兑现报酬,抓住你,在一定的金钱情报交易之后,网络特务会向你摊牌,正式策反,威胁利诱,拉你入伙,使你成为稳定的情报提供者。
网络特务在网络论坛、聊天室里出没,对青年网民进行察言观色,通常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猎取目标。望,就是观察你的发言,言为心声,通过你的发言了解你的思想倾向;闻,即在聊天中听你的声音,从你的声音中体会有无“情绪”;问,就是精心准备一些问题提出来,通过你的回答观察你有没有“料”,并且据此判断是否有发展你的可能,确认你有无发展的价值;切,就是给你“把脉”,让你把你的“烦心事”说出来,给你出主意,想办法,求得你的好感,一步一步地拉拢你。
(1)瞄准既定网站或论坛,尤其是军事网站、退伍军人网站和军事论坛。这类网站上有很多军事爱好者和现役、退役军人,他们知道不少军事秘密,通过和他们在网上交流,网络特务可以打探、套取乃至购买到所需的军事情报。另外,一些专业招聘网站也成为网络特务们光顾的地方,他们了解注册的人大多想尽快找工作挣钱的心态,于是也把应聘者作为拉拢对象。
(2)试探,即投石问路。在一些军事网站和军事论坛上寻找有可能掌握情报的人员,设法搞到他们的信箱,然后群发征稿启事,往往打着国外“防务刊物”或“军事杂志”的幌子鼓动大家投涉及军事机密的文章,并许以高额稿酬。
(3)交流引诱。利用自己的军事知识,在军事论坛上跟帖,和军事网友交谈,套取情报。此时间谍们会投其所好、大肆吹捧,引诱网友说出重要的内情,有时又用激将法刺激对方拿出更准确、更内幕的情报。
(4) 注册招聘。即在一些招聘网站上注册会员,以国外信息咨询公司的名义招聘信息员,但对应聘者的要求相当严格,仅仅限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部队转业人员,或者在党政部门和部队有良好人脉关系的人员,总而言之就是有涉密途径的人。要求提供的情报是党、政、军的内部文件和资料,许诺的酬劳自然从优。
(5)公开收购。为了获得更大的情报收益,公然在一些网站和论坛上提出“高价收购”党、政、军机密文件资料。因为在网络上,许多网络特务们以为自身很安全,干脆撕掉伪装,赤裸上阵,公开价码进行收购,实属胆大妄为。
(6)对上套者加以甄别。一旦有人在网上回信表示对招聘信息或征稿内容感兴趣,并详细询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料和文章,就对他们进行仔细的记录和甄别:一是搞清楚谁身上有“料”,先给一些甜头,鼓励有加,或者提供经费,让他们把涉密情报资料提供出来;二是看上钩的人中哪些还不知道事情原委,哪些人已经心知肚明。当然后面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后者来开展。
(7)套牢。即通过打消顾虑的办法套牢对方。左手许诺以金钱,说搞情报如何赚钱,好的情报更值钱;右手出示这样的标牌:在网络上搜集情报、传递情报很安全,不会暴露,网络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不会有人注意和找到你。在反复劝说和诱导下,一些人可能心存侥幸,见利忘义,贪欲战胜良知,金钱战胜恐惧,从而迈出危险的一步,被他们拉下水。
(8)摊牌。最后,一旦你迈出危险的第一步,就苦海无边了,即使想回头也为时已晚,因为“网特”们会立即与你摊牌,逼迫你继续、长期地做下去。[5]
对于青年网民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业尚未完成,事业还没有起步;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网民来说,事业才刚刚开始。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真正、完全地独立,而对金钱却十分渴望,处于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就一般青年网民来说,往往具有崇尚黑客精神、封闭、叛逆、好奇心强、轻信盲从等心理特点。[6,7]根据对破获的网络特务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那些被拉下水,为境外敌特充当情报“下线”的青年网民,还具有以下不良心理特征:
(1)贪欲心理。这是成为敌特俘虏的根源所在。有了这种贪欲心理,一旦遇到网络特务的利诱,往往无法抵挡。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如果自身心存杂念,就炼不成金刚不坏之身。君子爱财,但如果不能取之有道,则贪欲之害立呈。有了贪欲心理,必然对不义之财无力拒绝,面对敌特分子的引诱,定当自投罗网。
(2)急于求成心理。对于成功的渴望十分强烈,总想出人头地,但又不想通过诚实劳动而实现,不想通过艰苦的努力来获得,不想通过耗费一定的时日作代价,而是想走捷径,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也容易使网络特务有机可乘。
(3) 侥幸心理。为网络特务服务,搜集敏感情报,迈出第一步是不容易的,可能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恐惧心理是不可避免的,但贪欲之念已生,二者激烈搏斗,就看谁处于上风,一旦后者占上风,则侥幸心理必然出现,导致行动上铤而走险。
(4)“自由”心理。年轻好动,热爱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愿意在一个单位中受制度、纪律的管束,但又无力进行创业,也不愿做一个真正的自由职业者,这样的人也容易被网络特务拉下水。据报道,一个很有电脑天赋的青年,放着每月8000元的聘用岗位不就,而心甘情愿地为网络特务搜集机密情报,堕落为出卖国家机密的罪人,当他落网时,也不过收了敌特1万多元的报酬,真是可悲![7]
由于信息网络涉及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活动、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情报,其中有很多相当敏感,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会招致各种人为的系统攻击(例如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系统瘫痪等)和情报窃取。
网络情报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等。[8]
青年人是网络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但他们涉世不深,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情报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传统的间谍防范意识没有适时转移到网络上,对网络上的各种情报诱骗行为疏于防范。许多青年网民对情报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或者对情报安全的认识存在局限性,[9]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情报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与军事、国安、国防等相关的传统认识上,他们的情报安全观没有适时转变为新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情报安全观。当前,情报安全既包括政治情报安全、经济情报安全、国防情报安全、科技情报安全、金融情报安全、企业情报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网络情报安全、个人私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总体而言,青年网民还没有全方位理解情报安全的内涵。
二是讲情报安全,往往只联想到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等,而没有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情报安全已经与个人息息相关,没有认识到维护国家情报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989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第三条早已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青年网民对敌特情报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由于思想麻痹,造成机密情报泄露,更有甚者,一些人经不起金钱、美色的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深刻。
首先是大学生的情报安全教育,它既是一种当前教育,又是一种超前教育。对于大学生情报泄密的防范来说是一种当前教育,而对其将来在就业工作岗位上可能出现的情报泄密防范来说,又是一种超前教育。我们首先提及大学生情报安全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思考:一是大学生网络情报泄密的案件发生在增长;二是在职人员的情报泄密一定程度上与其大学阶段的情报安全教育空白或力度不够有关。一般而言,没有大学学习经历的人不可能到涉及机密情报的关键、敏感部门或岗位上工作。当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情报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保密教育。
加强青年网民的网络情报安全教育,增强情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提高青年网民的网络情报安全意识,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我们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抓好网络情报安全基本知识教育。通过这种网络情报安全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网络情报安全,网络情报安全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影响网络情报安全的环境因素以及危害网络情报安全会造成的损失和潜在危害有哪些。这是进行网络情报安全教育的基础。
(2)抓好法律法规宣传,进行“震慑教育”。要开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网络情报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讲求实效,除了教育他们掌握法规的条文、精神,了解不守法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外,还要对他们进行“震慑教育”,即重点讲违反法律法规要受到的严厉惩罚,对其人生的危害,让他们产生敬畏心理,在走出第一步时有所顾忌,心存介意,三思而行。心理学家指出,许多人不是不想违法犯罪,而是慑于法律的惩罚而不敢实施。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情报安全教育时,就要大讲特讲这方面的内容,让他们知道,见利忘义,做网络特务,一旦事发,惩罚是多么严厉!从此,人生多么凄苦,下场多么悲惨!此外,一定要结合破获的网络特务案件进行教育,以活生生的案例说明,在网络上为敌特猎取情报并非没有风险,更不是一本万利,心存侥幸是徒劳的。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可以把枯燥的法条说教变成生动丰富的讲解,使空洞的大义宣讲变得设身处地,触及受教育者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部位,效果要好得多,能对大多数人以震慑。根据《安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为境外的组织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安全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保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二条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法律条文为我们进行“震慑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量刑依据。
(3)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青年网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坚守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投入敌特的怀抱,为其服务做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要让他们知道:你可能在学校表现平平,在单位不受领导赏识,也可能不受同学、同事的欢迎,也可能爱情无果,婚姻受挫;也不管你的政治倾向如何,不管你遇到了哪一方面的问题与挫折,都不能消沉下去,更不能为敌特所用,危害自己的国家。
(4)抓好保密教育,强化情报安全防范意识。针对青年网民情报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相关部门和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青年网民的敌情观念和情报保密意识,使每个青年网民在对外交往中、在网络交流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10]
通过情报保密观念教育,让青年网民认识到,当今世界,传统的情报安全概念发生了变化,不单纯是军事情报安全,而成为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及社会安全的综合性情报安全,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又出现了新型的网络情报安全,使传统的情报保密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人在现实中严守机密,但一到网络上就防范意识淡漠,任意而行,泄露机密。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对于如何确保情报安全,青年网民的情报安全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我们要教育他们:要有高度的网络情报安全责任意识,不该做的不要做,不该看的不要看,不该讲的不要讲,强化保密观念和情报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强化情报安全意识,让青年网民明白,在网络上,间谍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网友、聊友中,甚至是其中的“引为知己”者。在网络交流中,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要用心体察,警惕、防范。要留一手,不要毫无保留地什么都说,头脑中要多一根弦,要多问一下为什么,比如非亲非故,“他为何对我如此感兴趣”“为何对我缠住不放”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方对你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和热情,其中必有缘由,很可能对你有所图,有所求。如果这种“图”和“求”无关国家、民族大义,则无他;相反,你就要当心了,最好是断然回绝,不给对方一点想头,不给其任何可乘之机。
(5)搞好青年网民的情报安全技能教育。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使他们懂得和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系统安全技术防止网络特务的攻击。首先是防止“冒名顶替”式的情报窃取,比如防止冒充“上级机关”给涉密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电邮,诱导其打开邮件,运行程序,从而使境外间谍机关的木马植入电脑中的情报窃密花招。其次是防止“蛙跳攻击”式的情报窃取,即防止网络特务通过木马、僵尸这样的程序工具先控制某个网上主机,将其作为跳板,通过操纵它来攻击真正的目标的情报窃密伎俩。再次是防止“摆渡攻击”式的情报窃取,即防止网络特务利用U盘、移动硬盘之类的移动介质,通过搜集保密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网址或邮箱,制作各种摆渡木马,在对方联网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时,悄悄植入摆渡木马,并在内部工作网的电脑上插入U盘等移动介质,感染其内网,把保密资料下载到移动介质上,然后在使用者把移动介质接入连接外网的电脑时,窃取使用者下载的情报(传到控制端的网络那里) 的勾当。[11]② 通过情报安全教育,使青年网民知道如何屏蔽有关自身的敏感信息,防止在网络上应聘时泄露自身敏感的身份或曾经就职的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方面的情报,避免为网络特务拉拢、策反自己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③ 通过情报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在网络论坛、聊天室内保护自己,防止网络特务以交流军事知识、图片等为借口,通过打探、套问、索要等方法,搜集有用情报,拉自己下水,落入其圈套的图谋。④ 通过情报安全教育,使青年网民明白,当其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或者情绪消极低落时,最好不要在网络论坛、聊天室里流连、出没,甚至干脆就别去上网。因为当此之时,你容易成为网络特务的猎物。网络特务们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慧眼识别你的真情(况),长了一副狗鼻子,很远就闻出你的味来。经过三言两语的搭讪、试探之后,对你现在的状况就有一个大致准确的判断,从而盯上你、锁定你,对你示以关怀之情,“帮助”之意,让你觉得他真无私、仗义!一步一步地引诱,使你堕入其中,最后不得不就范。
一大三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到某造船厂参观,期间参观某导弹驱逐舰,该同学回校后竟然在网络上发帖讲述该造船厂停靠的军舰数量、型号,然后对参观的导弹艇进行详细讲述,连艇员的某些感慨肺腑之言也写上去了。结果该帖子引起相关人员重视,很快该同学被查出,他因被记大过取消获得学位的资格。[12]
这样的事件在大学生网民里并非一例两例,很多学生网民是军迷,甚至是铁杆军迷,他们对军事知识的掌握和对情报的搜集、分析不少达到了专业水平。由于情报防范意识不强,他们经常到处收集资料发到网上,本意是显示中国的强大和自己的见闻,却造成了严重的情报泄密;本来想夸耀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却造成国家军事安全的隐患。当然,自觉自愿地为敌特雇佣,搜集情报,则另当别论。不管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在职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情报安全意识,学习网络情报安全的知识,遵守国家的情报安全法规,自觉抵挡网络特务的拉拢和诱惑,做健康、积极、成熟、正派的新一代网民。
[1]黑基.网络间谍[J].信息化建设,2005(10):44-45.
[2]谢玉宁.网络信息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现代情报,2004(7):48-51.
[3]明泉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中国网民:如何监控网络间谍的情报源 [EB/OL].(2009-07-15).http://blog.163.com/mingquan1976/blog/static/.
[4]孙立华,路红卫.静悄悄的“网络间谍”战[J].科技潮,2005(7):42-43.
[5]魏岳江.网络间谍风起云涌 情报泄露防不胜防[J].国防科技,2003(11):87-89.
[6]汤骋.大学生“黑客”现象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2(4):161-162.
[7]付沙,肖叶枝.试论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5):81-82.
[8]倪合良.重视网络安全[N].中国国防报,2007-01-08(3).
[9]彭国军,等.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应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08(11):44-45,31.
[10]彭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62-65.
[11]狂窃大陆情报的台湾网络间谍[EB/OL].(2009-07-25).http://wencui.hnol.net/article/.
[12]树桩.傻缺军迷“自觉”做汉奸泄露军事秘密被取消学位 [EB/OL].(2009-07-28).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