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登科
(运城学院 稷山师范分院,山西 稷山 043200)
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人类对自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破坏,植被覆盖稀疏,加之雨季集中且多暴雨,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区域环境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历史时期农业发展愈早的地区,开垦的地面愈广,天然植被的破坏愈烈.越是接近现代,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是处于一种极度压力的状态,因而导致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过度开垦以及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合理,加之降水强度偏大,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导致地力下降,使许多地区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北方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而且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水环境污染新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这些污水通常没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冲刷功能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是历史时期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开垦的地面广阔,致使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渐次解体,发展转化为农业区.但草地的植被覆盖度普遍较低,一些地方的草场退化严重,载畜能力不高.覆盖率低的森林和草地难以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应有作用,其生态环境功能低下.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出现种种问题,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中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自然灾难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难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农膜以及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
农民在经济观念上越来越重化肥,轻有机肥,化肥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和特征,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被农作物吸收并沉淀,危害人体健康;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农田之外,会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营养过剩,水体缺氧,水中鱼虾死亡;农膜覆盖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和乡镇企业成为新的污染源,很多地方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一些乡镇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太少,根本没有采取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废水、废气等随意排放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农村水体和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新问题.
研究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新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创建良好的生存空间以及生态环境模式.
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生态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短期难以见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生态建设有步骤、按计划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尽早解决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以指导以水土保持治理为重点、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致力于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看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始终贯穿伴随着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除了有赖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还需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
(2)重建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要限制或取消那些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北方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区,首先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全面综合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量、质并重,城、乡兼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合理用水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应防止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土地的继续扩大,防沙治沙应定位于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植被建设以封育为主,退耕休牧还草.依据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以及由北到南地处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和森林草原的现实,北方地区的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才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植被建设效果.
(3)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生态化,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现代农业体系和城镇体系.我们应该认真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自然规律、以及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将人口、资源与环境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把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农村应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将扶贫脱困和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减轻环境压力.城市环境污染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问题,重点要防治大气和河道污染;建设“零排放社区”、“生态工业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假如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
(4)要建立健全的环境政策体系、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综合决策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和执法,从行政管理组织和法律制度上保障综合决策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综合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农、林、水和城建、环保、扶贫等部门,要统一规划,通力合作,使国家和社会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建立环保投融资体系:环保投资的增长对促进环境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功能.但按照传统的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需要,应该转变思路,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重新划分环境保护事权,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生态环境形势决定的.改善生态环境是北方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军,杨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 (1).
[2]肖风劲,欧阳华.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2(2).
[3]赵彦伟,杨志峰.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水科学进展,2005(3).
[4]封燕.农村水污染防治与新农村建设[J].青海环境,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