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怡
(吉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四平 136000)
近年来,图书馆联盟一词频频在图书情报界出现,意为“伙伴”或“共享联盟”,是指几个或若干个图书馆凭借网络技术手段,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促进图书馆信息流动和知识更新,通过共同认可的契约关系而形成的联合体.图书馆联盟也是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的一种形式.作为新型的合作方式图书馆联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因此,建立我国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放大协同效应,拓宽服务领域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活动,还是公民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网络时代的到来,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迅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随着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对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认识并切身感受到,单凭本馆自身的信息资源储量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于是纷纷选择了一种符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具有图书馆联盟性质的团体就在西方国家产生了,这一联盟形成的最初动因正是基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采用联盟形式并且此后一直是图书馆联盟发展最快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目前有200多个图书馆联盟,其中有相当规模的占75%以上,这种组织在研究性图书馆比较普遍.由于大多数研究性图书馆都是国立或公立,因此,很多图书馆都得到了国家或政府的资助.如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与俄亥俄州图书馆组建的图书馆联盟,在政府资助下,它按合作协议采购、联机编目、实行馆际互借,共同研发和利用网络上电子文献资源,为79个相关机构的50多万名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服务.在德国主要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一般分为本地、区域和跨区域三个层次,通常以图书馆网络的形式开展服务.如柏林暨勃兰登堡区内图书馆联盟组织,用虚拟的公共在线检索目录取代传统的中央联合检索目录,读者只通过一个界面就能检索到本人需要而又属于不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英国的图书馆联盟则主要偏重于集中型模式,如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以其举世无双的海量馆藏占领了英国馆际互借的舞台,它每年受理的申请超过38万件,其中有10多万件来自国外.
我国图书馆的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从1957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后,国内图书馆之间就开展了协调工作,包括图书采购、调配、互借、联合编目、新书通报等计划.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通过邮寄等方式开展互借,形成了最初的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与保障.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是我国第一个包括高校、科研和公共图书馆的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江苏高等教育保障系统也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资源共享系统.2008年4月,在吉林省文化厅的倡议和协调下,长春13家公共系统、高校系统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探索合作开放、资源共享的新模式,8所省内高校图书馆与10个公共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实现了“站式”查询和“一卡通”查询,从而使各类文献无障碍地流动起来.这些不同类型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为馆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使我国图书馆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各项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图书馆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联合服务的共同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联盟成员应当且必须按照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规范的方式开展工作.
制定联盟规则.参加联盟时,成员馆要详细了解联盟的目标和功能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明确联盟的责任、义务和利益,在协议签署前要有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参加联盟后,要认真履行所承诺的协议事项,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联机编目.我国图书馆分属不同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是资源共享的壁垒,要想实现联盟成员所属本馆资源和共建资源共享,联盟的前期工作是编制联合目录.成员馆利用网络进行联机编目不但可以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和目录质量,而且还扩大了信息资源的搜寻范围,从而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界共同追求的目标,了解成员馆馆藏情况及其收藏特色,根据各馆的实际需要进行文献资源配置和布局.图书馆联盟还可通过合作增强购买力,在文献收集、批量图书期刊购买需要大量资金靠单一图书馆的能力难以承担时,图书馆联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式,联合购买除了享受团体优惠价外,还可以进一步开展联合洽谈、联合议价,共同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等.
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化时代,读者由对传统的印刷型载体信息需求转向多元信息需求,如电子期刊、微型图书资料、光盘数据库和网络在线数据信息资源的需求等.因此,图书馆联盟在数字库建设时应对成员馆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各馆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联盟在建设和利用电子资源时,各成员馆可分摊费用,共同拥有使用权,实际上联盟内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图书馆一般只需交付较低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海量的信息资源.
馆际互传互借服务.联盟成员馆与馆之间是协作关系,联盟中结盟单位不论大小,其各项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依据成员馆共同订立的馆际互借公约,成员馆开展馆际信息传递和文献互借优先、便捷、优惠的服务.
利用网络开展服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已由传统单一的服务方式转变为多种多样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数字化的信息环境赋予图书馆联盟新的理念,即不仅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服务的协调与合作,同时为图书馆联盟成员的工作拓展了新的途径和更广阔的服务领域.在图书馆联盟利用网络开展服务时一是建立联盟馆藏文献检索平台与馆际文献交流业务,以便联盟用户对资源的检索与获取;二是通过中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便于用户阅读和下载使用;三是开展联盟内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通过视频、音频、电子邮件等不同形式对联盟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四是根据本馆自身优势、读者对象、社会需要等因素通过诸如读者天地、热点话题、友情链接等开展个性化服务;五是开展远程教育服务;通过联盟门户为用户收集、整理文献,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开题结题等跟踪服务;六是走进社区,城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用户的服务需求;七是即时咨询服务,为弥补电子邮件不具备即时反馈缺陷,利用网络聊天交互软件提供在线交流服务.
图书馆联盟是社会大系统下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组织形式.它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根植于社会大系统的协调运作,其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图书馆联盟的协调运作,科学管理,联盟成员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组织领导.从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分属的系统、上级主管部门、拨款渠道和发展历史不同,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虽然有共同的发展需求和一致的目标,但是一个新的馆与馆之间共享联盟的形成必须要有统一的领导.鉴于图书馆联盟是由多个具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图书馆组成的合作组织,其联盟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又是平等协作互惠的关系,联盟与成员馆组织之间也不存在谁隶属谁的问题,因此联盟可以选择那些基础雄厚、技术条件好、协作能力强的图书馆为核心成员来建立相关组织作为联盟共同体的组织机构与管理的主体,同时将联盟协调和控制的功能发挥出来,这是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图书馆联盟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对推进联盟的资源共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制度约束应从组织机构、资金筹措、资金管理、成员馆守则等方面建立配套的实施细则与监督制度.
议事机制.构建成员馆际之间的议事机制,在联盟运行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成员馆以往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模式,并且分属不同的行业系统,其资源状况和服务对象以及工作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容易造成成员馆的个体目标与联盟的总体目标不一致,因此一个成功的联盟需要成员馆之间的真诚合作,彼此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公开、平等、透明原则下建立共同认可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机制,以维护成员馆在日常工作上的正常运行.联盟中的成员单位不论大小、加盟时间早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和参与共同管理的权利.
利益平衡机制.由于图书馆联盟在创建过程中馆与馆自身存在差异,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同,成员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实际上是不平衡、不对等的.因此,为了尽量减少投入与获益不均的现象,同时更好地维系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联盟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这就需要对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成本事先进行核算以及对补偿办法进行研究,找到最佳平衡点,签订相关协议,使成员馆通过资源共享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实际利益,并且能有更充足的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促进图书馆联盟健康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梅.区域图书馆联合体及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
[2]林嘉.欧美及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3(2).
[3]陆地,郭秦茂.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浅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9(3).
[4]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
[5]蔡筱青.试论图书馆联盟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