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学科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综述

2010-03-23 00:32沈沛龙崔婕
统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授金融工程

沈沛龙,崔婕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金融工程学科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0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综述

沈沛龙,崔婕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通过对“2010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的精彩发言内容及核心思想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我国金融工程学科发展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创新型人才

2010年4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金融工程学会和山西财经大学主办的“2010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在山西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以及来自台湾地区和内地多所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代表近60名,金融实务界的精英代表10余名。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保险专业及其他专业的50余名教师和3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分设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两个会场,与会专家就各项主题开展了多方面、宽范围的学术报告,参会代表围绕各自主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探讨与交流。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对参会者思路的拓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深专家的参会报告

本次年会邀请到了我国金融领域、金融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白钦先教授、孔祥毅教授、叶永刚教授、郑振龙教授和彭建刚教授,他们的发言精辟而深刻,其中的思想、理念值得深思。

(一)白钦先教授阐述了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

白钦先教授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从哲学视角、人文理性方面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他认为,次贷及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创新,它部分解决了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在这个过程中,信用风险被层层转移,而不是被消灭了。在各种金融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的过程中,各类金融中介(评级机构、投资银行、贷款机构等)的道德行为使得次级贷款的相关金融产品不断吸纳各种风险,并不断向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扩散,最终导致了本次危机的大规模爆发。

白钦先教授指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应遵循“适度性”的原则,金融体系的过度衍生化和虚拟化容易加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监管当局的监管水平没有相应提升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就容易诱发各市场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基于此,衍生化过程不但没有分散风险,反而加剧了风险,随着衍生链条的蔓延,渗透到金融体系的各个领域,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积聚。因而,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应在可控、可测的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市场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应赶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即应当将金融衍生化的范围、金融虚拟化的界限控制在监管范围之内,从而使金融体系更加稳定。

(二)孔祥毅教授对后危机时代金融学的若干思考

孔祥毅教授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学教学科研中值得关注的四个问题展开了发言,其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他认为,后危机时代下,金融学教学中应有新内容补充进入教材,做到“与时俱进”。

1.金融危机的制度问题。致使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缺陷。例如,没有考虑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亲周期性,这就导致银行信贷周期、经济扩张周期同步共振,致使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积聚风险,助推资产泡沫,在经济下行期释放信贷风险,引发信贷紧缩,从而扩大了宏观经济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波幅,最终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宏观经济调控。美国次贷危机同样让我们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处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政府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不能刺激过度和反应过度,如果政策干预过度反而会衍生出更多深层次的难题。当然,不是说政府什么都不用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更应该通过这个过程去培育市场,给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对待民营企业应当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真正放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等等。

3.金融资源的控制问题。对于目前谈论较多的商业银行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孔祥毅教授认为,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等同于慢性自杀。金融业是我国基本的产业制度,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会使我国改革丧失主动权,一旦丧失主动权,就会产生严重问题。因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我国国内的银行系统控制我国的金融资源,这样就会使我国的金融改革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成功最终还是要依靠国内的金融资本,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本国优秀的银行家,那么银行业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不能依靠外国力量来发展中国的金融事业,否则我国将丧失金融改革的主动权。

4.数学模型的应用问题。时下大多数金融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模型的推导演绎,孔祥毅教授认为,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直接原因是各种复杂衍生类金融工具的频繁叠加出售,而这些衍生类金融工具都是建立在复杂的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其中的数学推导证明大多数人并不明白。实际上,复杂的金融数学模型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忽悠民众、贪婪掘金的“帮凶”。我们应当认识到,金融数学模型本身并非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绝对万能的模型和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严格假设和前提,当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假设和前提条件不再成立时,方法和模型也就出现了问题。数学模型仅仅是说明问题的一种工具手段,而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不能迷信它是绝对正确的。

(三)郑振龙教授引用最新数据分析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信息含量

郑振龙教授是我国金融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首先,郑教授通过最新数据比较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采取措施的时间差距(先后时间相差将近一年),并说明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美两国决策的依据不同。中国是依靠统计信息做决策,这样做的缺陷是滞后、含有水分、只能反映历史,而美国是依靠市场中的隐含信息做决策,这样做的好处是及时、真实、能够反映未来。隐含信息可以为宏微观决策作参考,同时也可以发现市场中的错误和危险信号。

在此基础上,郑教授引出了目前我国金融学的两个重要任务,即资产定价和信息提取。首先应利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为金融产品进行准确定价,然后就可以从金融市场的各种产品价格中提炼隐含信息,继而做到信息提取。当然,信息提取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要原汁原味、准确翻译,要少用假定、少用模型等。接着,他又介绍了信息提取的途径和可以提取的信息。例如,可以在各种金融市场上(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各种衍生类金融市场等)提取信息,相应地,可以提取的信息主要有隐含波动率、隐含违约概率、隐含相关系数等。

同时,郑教授举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B-S公式从期权和权证市场上提取隐含波动率,他建议使用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方法将期权价格准确翻译成波动率曲面。

(四)叶永刚教授作了关于《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的构想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的报告

叶永刚教授所作的这篇报告是将实体经济与金融工程相结合运用的非常好的案例。他认为,我们应当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待中西部的发展,西部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风力大、日照足等,围绕这些地理优势,我们可以借助金融工程来进行资源开发,如发展太阳能工业等。他举例说明,可以通过运用金融工程的“组合分解”技术来为内蒙古草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提出了草原生态金融工程的构想。总之,叶永刚教授认为,我们要将金融工程这门学科的应用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从应用于地区发展转向为国家宏观发展服务。他的报告为金融工程学应用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协调发展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可供借鉴的思路。

(五)彭建刚教授对基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战略思考

湖南大学彭建刚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危机后银行业监管制度的改革。

第一,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彭教授认为,导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健全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松化的金融监管。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忽视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在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又缺乏有效防火墙的情况下,低利率的房贷政策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杠杆效应使泡沫迅速扩大,在这一宏观审慎监管缺失的金融体系中,系统性风险引致大面积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第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从整体上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正是这些缺陷使系统性风险得以产生、积累、传播并最终爆发。这些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1)银行体系的“合成谬误”问题,即对单个银行来说是审慎合理的某种行为,但如果成为各银行集体的一致行动,则可能破坏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2)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问题。顺周期是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这种相互依存的作用关系会扩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这其中又可以具体分为监管资本、准备计提方式和公允价值核算的顺周期问题。

第三,为了改变上述正反馈运行机制,彭教授指出,需要建立一个负反馈逆周期回路,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彭教授又提出了针对我国银行业宏观监管制度的框架设计思路。他认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应该是:建议建立国家系统性风险防范与控制委员会,并将其作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重视并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最后,彭教授又强调了从八个方面加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中青年专家的参会报告

在此次金融工程年会上,除了资深专家学者所作的引人入胜的精彩报告外,参会的中青年专家带来的参会议题同样引人关注。

(一)对金融工程问题的研讨

厦门大学金融系的陈蓉教授在瞬时远期利率数据不能直接观测到的情况下,利用上交所国债价格数据,分析了有关动态瞬时远期利率建模的问题。目前,国内对动态瞬时远期利率建模仍存空白,现有模型无法为中国部分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对动态利率建模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均衡模型,另一类是无套利模型。均衡模型的缺陷是不能很好地拟合市场上观察到的远期利率期限结构,用模型估算出来的远期利率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大。无套利模型是否符合马尔科夫过程是影响远期利率建模的关键性因素。陈蓉构建了满足HJM无套利条件的瞬时远期利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样本外预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中国市场利率动态过程拟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除了对金融工程专业内容的探讨交流外,还有对金融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探讨。对外经贸大学的刘立新教授就以此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具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重要特色。为此,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诸如,由专业教师组织开展本科生研究小组,加强阅读文献、撰写研究报告等基本功的训练;给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研究性工作;吸收本科生参加调研和横向课题,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等等。同时,他又提出了对高等院校本科类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如加强经济金融理论的基础教学、重视数量类课程的教学、加强实践类教学等。

(二)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研讨

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主父海英引用了详实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负外部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她利用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得出了房地产业金融具有负外部性效应的结论。房地产金融负外部性的主要社会成本为通货膨胀、侵占耕地的代际成本、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银行危机、伦理代价、社会不稳定等。

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学院的任凤英副教授就一致风险度量和锥优化分析作了发言。她利用锥优化的对偶定理给出了一致风险度量的一般表达式的证明,分析了可接受集的概念在一致风险度量中的中心作用,并根据锥优化的对偶关系,探索了常用风险度量的性质。此外,还提出了用相对熵控制风险度量松紧度的方法和意义。

三、台湾地区专家的参会报告

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邀请了台湾地区金融领域的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参会,两岸学者就两岸金融往来及台湾银行业在大陆发展的机会与挑战等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许振明先生分析了2009年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及金融危机后两岸金融往来与研训的新契机。许先生首先回顾了两岸金融业的相互交流,随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岸金融监理合作了解备忘录生效后,双方金融合作逐步深化的条件与方向。他认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互利双赢的,未来两岸金融往来还需要做很多相关的配套措施,才能让两岸金融在安全、便捷及效率的环境中顺利合作。两岸金融发展历程并不相同,双方金融业皆具有许多潜力与优势,若双方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信两岸金融业的竞争力将可大幅提升。

台湾政治大学廖四郎先生以次贷危机为背景,为信用衍生工具及其动态定价提出了新的模型。该动态模型不仅能描述次级房贷风暴对整体市场所造成的信用环境改变,并且能通过动态的传染效果分析次级房贷风暴发生前后的差异。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本模型所提供的动态过程能简便运用于信用衍生性商品的评价中,如担保债权凭证、远期生效之担保债权凭证等。

淡江大学刘荣辉先生就台湾地区银行业在大陆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作了发言。他以2009年两岸签署的金融监管备忘录为基础,分别就两岸金融开放的内涵与进程、台湾金融业登陆模式与展望、中资金融机构来台展望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海峡两岸才会共创双赢局面。

与会学者提出的很多观点为后危机时期中国开放条件下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工程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此次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的召开,也为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构筑了开阔的平台,必将对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李莉]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the Foster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Review of the Chinese Annual Meeting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2010 and the Financial Engineering&Risk Management Forum

SHEN Pei-long,CUI Jie

The authons summerize the excellent speeches in,Chinese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nual Meeting 2010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Risk Management Forum,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the foster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financial engineering;risk management;innovative talents

book=4,ebook=260

G649.21

A

1008-7362(2010)04-0016-04

2010-09-18

沈沛龙(1964-),男,山西襄汾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崔婕(1984-),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

(Faculty of Finance and Bank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猜你喜欢
教授金融工程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子午工程
P2P金融解读
工程
工程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工程